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陕北沿黄村落打醮活动的声音景观研究
声音景观(Soundscape)是由加拿大学者穆雷谢弗(R.Murray Schafer)提出的概念,主要是指人们感知[1](P275)或者理解到的声音环境。除音乐学外,目前已经有环境声学、建筑声学、文化地理学等学科领域的不少学者,结合自身的学科特质对这一理论进行扩展阐述及运用研究,也扩充了对概念的理解,如:“‘声音景观’定义为在‘听觉’接受意义上的景观,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声音’自身的‘景观’。”在音乐学界,学者们对[2](P95)这一理论的关注热度也在逐步上升。美国音乐学者谢勒梅(Kay Kanfman Shelemay)对这一概念关注较早,汤亚汀先生在《音乐的流动景观与家门口的民族音乐学》一文介绍了谢勒梅的相关书籍及声音景观这一概念,提出声音景观中具有背景、声音及意义等要素。薛艺兵《流[3]动的声音景观》同样用到这一概念,文中提出用时空视角来探索音乐的地理分布及传播流变现象。还有两篇音[4]乐史学方面的论文,也运用了“声音景观”这一概念。他们分别从图像与史料方面建构出相应的听觉场景。其一是《听元宵,往岁哗喧——图像中的明朝元宵节声音景观》,文章以《宪宗元宵行乐图》为研究对象,将图像中的人物、动作、景致、事物等视觉景观与史料记载相对对照,映射出一个喧闹繁华的市井元宵节声音景观。[5]其二是《北宋都城汴京的音乐文化与声音景观研究》该文以史料记载为基础,运用“声音文化及乐动理论”在御街为核心的空间坐标上,勾勒出不同阶层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作用的声音景观,动态地反映了对时代、政治、经济等多方要素。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笔者发现,[6]其他学科的学者对在研究中多涉及到声音景观的来源、对声音景观的设计、应用及控制,研究中更加注重听觉的接受。音乐学者的研究中多涉及到对声音景观的描述及文化意义阐释。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音乐学者们对于音乐与地理关系的探讨已经涉及到声景的论域,文化地理学者将音乐地理研究视为“特殊声景的地理学研究”[7](P1445)。声音不仅具有物理属性,也具有文化及社会属性。“听得到的风景”是多维度的。除了方言语音语调、生产生活中发出的一般性声音之外,音乐是一种不可取代的特殊声音,它在为人们带来动态画面观感的同时,也为生活在此的人们赋予出时空的意义,标识出地域的文化特质。陕北传统音乐一直被学者所关注,研究成果众多,但以陕北村落为落脚点,来探讨传统音乐者并不多见。村落的打醮活动,是由不同声音构建的景观相互独立又彼此依存,形成了多元并置又流动交融的复合现象。透过这种复合现象,一方面可了解村落打醮活动声音景观的构成及特点;另一方面也能探索传统音乐在中国最基层单位的存活状态和方式。本文的研究将尝试在“文化地理学”的理论背景下,借用“声音景观”这一概念,将同时汇集在打醮场域内的传统音乐品类进行综合考量,对音乐如何赋予一个地理空间以特殊的意义展开追问,并结合自身的田野考察,对“这一特殊声景的地理学研究”做一点有意义的探索工作。一、村落的地理坐标陕北村落缘山形之便,零星散布于黄土高原的沟、梁、峁、壑之中。远处的窑洞在蓝天与黄土的映衬下,显得十分孤寂。打醮活动的田野坐标位于陕西榆林佳县黄河沿岸的村落。佳县,古称葭州,地势高陡易守难攻,在历史上是重要的军事堡垒,也因此被称“铁葭州”。县内白云山是西北著名道教圣地,其中供奉的真武祖师是传说中掌管北方的大神,极大地影响了晋、陕、蒙、甘一带民众。陕北沿河村落的民间打醮活动,即供奉真武大帝为主神,祈祷村落风调雨顺,人口平安。岁末打醮的习俗在佳县沿河村落一带流传已久,由村落自发组成轮值群体,进行联合打醮。按照村落联合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醮会上的说书人——陕北印象笔记(4)
胎教为什么能使孩子聪明
醮联故事二则
打醮
也谈应用民族音乐学
中国文化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