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受国家旅游局邀请杨振之教授为全国5A景区管理局作专题讲座

日前,国家旅游局在成都举行专题培训讲座,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来也股份创始人杨振之教授等专家同场授课,面向全国5A景区管理局负责人,讲解5A景区的规划、产品创新与服务质量提升等内容。


深入浅出的培训方式、扎实深厚的理论研究、生动详尽的参考案例......杨振之教授的专题讲座,为来自全国5A景区管理局的负责人献上了实用又专业的“5A发展指南”。



5A级旅游景区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一、景区游览服务体系仍以团队观光为主要组织形式
5A级景区亟待真正认识和理解市场变化趋势,广泛、深入且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尽早与市场“合拍”。
二、旅游标准化导致景区同质化现象突出
1、标准化与创新性的导向失衡;2、笃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3、研发能力长期滞后;4、客群从众心理较重
三、体验项目明显缺乏,旅游品质普遍较低
我国的旅游景区与国际高水平景区相比,总让人感觉“形似而神不似”,其主要原因,是旅游景区开发和运营浮于表面而缺乏内涵,令其体验不具“品质感”。
1、以“减配”、“低配”参与低价竞争;2、形象包装和情绪培养技术欠佳;3、缺乏体验组合意识;4、缺乏线路和业态组合意识
四、缺乏文化产品的转化
对于景区的文化资源及文化内涵认识不足;缺乏文化演绎的创意性体验产品;“大而全”的文化观光产品是当前旅游景区的主要形态。
五、旅游服务体系仍是制约5A景区发展短板
服务意识与服务品质仍有待提高;旅游服务缺乏人性化、个性化;品牌意识淡薄;
旅游景区规划与产品创新


营造大景区,发展大旅游


所谓大景区模式,便是以高规格旅游景区作为发展集核,引导一定区域内的旅游空间和业态拓展,构建完善、高效、可持续的旅游产业价值链。在“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下,5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要扩大化,将周边城镇及乡村纳入大景区管理体系内,构建综合的旅游服务系统,实行整体的区域运营管理。


采取“大景区模式”的主要优势包括以下几点:

  • 缓解景区核心区人流压力:

    景区核心区更多发挥人气集聚和情绪培养功能,非核心区及景区周边丰富的旅游产品和业态则可有效分流客群。

  • 强化应对外部风险能力:

    更为丰富的产品和业态意味着多元化的吸引力和不明显的季节性,这对于缓解市场、气候等外部因素变化带来的冲击效果显著。

  • 夯实地方旅游经济实力:

    地方旅游产业价值链的构成将有效减少“经济外溢”现象,令旅游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本地社会经济发展。

  • 统筹要素配置与体系建设:

    统筹景区及其周边的土地、资金、旅游资源配置,提出要求并扶持投入,打造空间遍及、品质均一的公共旅游服务设施体系,从而解决景区大门内外“两重天”的常见尴尬状态。


1、进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打造综合性目的地式大景区

景区管理的误区

  • 管理者对市场的研究不够深入,常常是假想的市场;

  • 管理者对市场运作不熟悉,对市场的判断往往是错误的;

  • 规划人员对旅游线路的设计是想当然的,对六大要素的配置也是想当然;

  • 专家自己的主观判断占了主导地位,对项目在景区内的空间布局和产品布局缺乏科学性。

由此导致景区管理常常打着“以市场为导向”的旗帜,但如何以市场为导向,依然没有解决。


旅游目的地的“3I+8P”理论

 “3I” 

旅游目的地调研(Investigation)、形象(Image) 、观念(Idea) 

 “8P” 

传统“4p”+“新4p”

传统的: 渠道(Place)、价格(Price)、产品(Product)、促销(Promotion)

增加的: 能力管理(Power Management) 、设计(Programming)、人员(People)、有形展示(Physical Evidence)



“IP”理论与“智慧之树”模型是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方法论基础,为各级景区管理行为主体(包括政府、旅游企业、媒体等)在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组织层面提供一个系统框架,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在具体的营销实施活动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达到灵活运用。景区拥有这样一颗“智慧之树”,规划将有如行云流水,管理更能锦上添花。


2、扩展旅游发展空间,构建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空间载体,产业链的延伸相应的需要扩大产业空间;

  • 以周边小镇及乡村为重点,打造休闲、度假、专项旅游产品,形成完整的产品体系;

  • 根据客源市场的细分,提供满足不同档次不同类群的客源市场需求产品类型;

  •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


旅游产品创新


1、拓展资源认知和评价

在休闲度假时代,过往以观光诉求为主的旅游资源认知和评价体系已经不合时宜,必须以全新视角拓展旅游资源维度。

  • 在公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自然学习兴趣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地质科普、生态观鸟、生物多样性探访等旅游活动日渐热门。

  • 将优越生态品质和优美景观环境与极限运动综合区、户外运动基地等相结合,自然和人造资源互利“混搭”,便可实现“1+1>2”的效果。

  • 乡野地区“与世隔绝”的空间格局和“原态淳朴”的生活方式本身就具有无可替代的吸引力,发现并保持其现状,就能够吸引中高端客群寻访而至。


2、打造四季四时型旅游景区

旅游景区的季节性是制约其盈利能力和生命周期的关键问题,往往造成运营成本入不敷出。旅游空间和设施利用的时段性也是影响其经济绩效的重要因素,“永不停歇”的旅游景区是最为理想的状态。

  • 解决季节性问题方面,通过对自然季相景观、四季山地运动、地域民俗体验等的充分挖掘和组合,实现四季吸引力。

  • 解决时段性问题方面,通过环境景观变幻、参与性活动组织、高效客群导流等手段,实现早晨、上午、下午、夜晚连绵不绝的“四时连续体验过程”。


3、着重资源转化与演绎,实现体验性产品创新升级

除非独一无二,品级绝佳的世界级资源,将原生态资源直接作为旅游景区已难满足市场需求,而对于普通资源的深度转化与创新演绎,则往往能够取得“奇效”。


4、构建康养、户外运动健身产品体系

依托不同地形地貌特征,打造多元化在户外运动,提供专业化在康体养生产品服务,如禅修、道养、SPA、瑜伽。


5、精品酒店和特色度假微屋建设

精品酒店(Boutique Hotel)概念

美国精品酒店管理泰斗依艾恩·希拉格一针见血地提出:“精品酒店”仅指那种具有一个鲜明的与众不同的文化理念内涵的酒店。

精品酒店应是鲜明个性和优越品质的完美结合,已经成为国内外高端度假市场的热门潮流,并形成若干具备广泛公信力的精品酒店行业组织,如小型奢华酒店联盟(SLH)等。


精品酒店的成功要素

  • 第一,凸显“鲜明主题”

    精品酒店面对高端度假客人,他们不仅讲究品质,更讲究品味。因此,精品酒店的设计必须是独特而新鲜的,这需要从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中取材,并加以精妙演绎和呈现。成功的精品酒店体验就是要让客人入住时流连忘返,离去后魂牵梦萦。

  • 第二,做足“细、独、特”

    精品酒店除了沿袭高星级酒店的标准、完善、优质设施和服务之外,更要将“精”字悟透,体现为 “细、独、特” ,即在餐食、康疗、娱乐等方面体现鲜明个性和深入思考。

  • 第三,落实“宾至如归”

    在保证高品质的前提下,打破常规的标准化服务套路,给客人置身于家的亲切感,通常采取“管家式”服务,令客人感觉服务人员就是度假生活中的家庭成员。


精品酒店


特色度假微屋

特色度假微屋是近年来风靡欧美的旅游度假住宿产品门类。其主要特征和优势包括以下几点:

  • 进入性:微屋可作为临时性建筑物或特种设备,进入其他住宿设施无法进入的旅游环境,如世界遗产地、自然保护区、5A景区核心区等,并具备远胜帐篷的舒适性。

  • 生态性:微屋的建设和运营通常都全面考虑生态环保性能,应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使用中水循环、垃圾压缩等环保设备,不会对高敏感性环境造成影响。

  • 体验性:微屋通常考虑视觉通透性和景观朝向性,并与周边自然环境密切互动,引导居者充分体验“人与自然”的美妙关系。


水晶球星空屋


6、公众参与旅游开发运营

旅游景区吸引力的关键之一是建立游客归属感,因此,在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阶段便邀请游客参与,便成为当前欧美地区非常流行的旅游景区打造方式。

  • 第一步,邀请游客参与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研讨会,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将其反映到规划设计成果之中。

  • 第二步,邀请游客作为志愿者,参与旅游场所的设施建设与景观营造等工作,体验景区在手中建成的成就感。

  • 第三步,邀请游客通过众酬、产权等方式,成为旅游景区的“小股东”,建立更深的情感和经济联系。

  • 最终,相当数量的游客参与了旅游景区开发全过程,自然建立起强烈归属感,之后的重游消费也便水到渠成。


5A级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提升


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构成要素

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概念:

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是利用设施、设备和产品所提供的服务在使用价值方面适合和满足游客需要的物质满足程度和心理满足程度,也就是客人在旅游过程中享受到的服务劳动的使用价值,得到某种物质和心理满足的一种感受。


景区服务质量的构成要素

硬件质量:服务实施和设备质量、服务用品质量、实物产品质量、服务环境构筑物质量

软件质量:软性服务环境质量、劳务活动质量


景区管理要树立服务营销的理念

为了有效地利用服务营销帮助景区在竞争中突出重围,成功升级,旅游景区在开展服务营销活动、增强其竞争优势时的重点如下:



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架构

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是从自我提升的内部管理着手,通过景区自身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系列措施及政府、旅游行业组织之间的共同作用,不断提高和控制景区的质量,以实现景区有效、快速升级,提高游客量与游客满意度。


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架构图示


景区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的重要内容

(1)组织机构体系的构建



(2)景区服务质量内部标准的确立

制定内部标准必须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服务的主要内容,做到全面、系统,同时参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以及目前景区服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旅游交通、游览、安全、卫生、邮电、购物、综合管理、资源与环境保护等硬件标准,软件方面还应在服务态度、时效、技巧、个人仪表等方面进行着重研究。


  • 首先,要紧扣评A级景区的各项标准要求。

    从景区创立品牌、占领市场、升级改造的角度考虑,景区各项标准的制定要以A级景区服务质量标准为基本目标,以达到相应级别的A级景区标准为底线。


  • 其次,将游客的需求放在首位。

    景区的根本宗旨就是服务游客,以良好的服务为游客提供完美的旅游体验。这一要求看似简单,实则对景区的各个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从一线人员的待人接物、游线安排设计,甚至沿途休憩座椅、垃圾箱等硬件设施的设计与安放都有十分的讲究。怎么使人赏心悦目、怎么方便游客使用,美观、实用性与人性化都是景区必须考虑和注重的。   


  • 最后,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


(3)景区服务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



(4)支持体系的构建

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支持体系,包括实施景区内部营销、构建景区企业文化、建立景区网络信息服务系统以及数字化景区服务质量信息系统的打造。


景区管理升级的制度保证


1、利益协调机制

将旅游社区纳入到旅游地管理中,从传统的景区管理时代进入到旅游社区管理时代,除了要求各核心利益相关者从主观上转换角色,明确在旅游开发及经营活动中的正确定位外,还必须从管理制度上予以保证,从而确保景区管理真正有章可循。

 

2、监督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监督机制

健全监控机构:行政监督、行业自律监督、社会监督

明确监督内容:监督经营行为、监督社区行为、监督管理行为、对环境进行监控


信息共享:扩大信息的透明度、建立便捷的信息平台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来也股份”

编辑:Y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中国旅游投智,引领万盛黑山谷5A景区成功创建之路
忻州市忻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推进禹王洞景区标准化示范工作 为忻州市打造一流的旅游景区
仙女湖A级旅游景区复核自查情况汇报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件
如何打造大数据智慧旅游景区?
景区电子商务系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