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寻新化古桃花源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陶令公的《桃花源记》给后世人描述了理想中大同社会的美好景象,虚之?实之?一千六百多年来,人们将它蒙上了一幅神秘的面纱。但众所周知,文学作品往往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皆有它的原型地,不可能凭空臆想。古往今来的文学创作者都将《桃花源记》归于记事文体,《记》的纪实成分必然多于虚构成分。那么,《桃花源记》的原型地到底在哪呢?

首先,认定原型地必须具备六个要素。一是先世“避秦时乱”;二是避世时所需的生存条件:盐、冶炼金属;三是政治条件下允许的“避秦时乱”范围:一个独立的与世隔绝的村落;四是“不知有汉,无论晋魏”,说明不在制辖范围内;五是与“武陵人”有关,与“刘子骥”有关;六是有明显的地理标志:缘溪行、桃花林、山有小口、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多方考证,结合《记》原型地所需具备的条件,认定新化县奉家山为《桃花源记》原型地,下面我为大家一一还原。

一、据《奉氏族谱》记载,奉家山的奉氏鼻祖为秦孝公之弟嬴季昌,因反对兄长重用商鞅变法遭迫害而改姓奉,辗转潜隐于奉家山。奉氏族谱于元朝大德年间(公元1307年)创修,其《源流撮要》中这样记载:“吾族本姓嬴,自吉公而易姓,至弼公递传至献公二子,次子季昌,乃吾易姓之鼻祖也。因孝公用商鞅、坏古制、升阡陌、私智自矜,刑及公族,我祖睹权臣之乱政,痛旧典之沦亡,逆鳞累批,爰鞅犯禁,效采药遗踪,由桂林象郡迁徙江吉永丰,潜隐于濠,易姓为奉,更名吉......”。在不断迁徙中辗转到奉家一带定居。

二、下团村周边有古盐井,且金属矿产丰富,具备“不复出焉”的生活刚需,至今尚有熬盐、冶炼金属的遗址数处可寻。

三、魏晋时期,在武陵山区域大面积没被王化的只有梅山地区,梅山地区的腹地奉家山广谷深渊,崇山峻岭,两晋时被统称为“莫徭”,无官府、无赋税、无徭役,居民自食其力,自我管理,乃其政治条件下的“政治盲区”,且与当时武陵郡郡守相邻。

四、奉家山区当时是未开发之地,不属王权的建制辖区。由于当时的奉家山区不属任何地方管辖,才产生过无君主、无战乱、无剥削、无徭赋的大同社会,形成了一个“不知有汉,无论晋魏”的世外桃源。后因南蛮、荆吴、百越和逃亡进来的汉人融合而逐渐成为“梅山蛮”。

五、1950年以前,奉家山河段尚有溆浦人沿溪河上来捕鱼,这些渔人自带油盐,饿了就捡柴烤石烙鱼吃,天黑了就宿在岩下。刘子骥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是陶渊明的一个远房亲戚,两人志趣相投,经常结伴游山玩水。而《桃花源记》创作于约421年,乃陶令公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后游历时所著。无独有偶,他在《五柳先生》一文中所注“赤岩山”,在下团村边上亦有一座“红岩山”,且山体特征与其描述的“赤岩山”极为相似。由此可见,他当时游历至此的可能性极大。

六、奉家山区系雪峰山脉,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峰峦叠嶂,山势险恶,切割深达500—1000米。此地邻古武陵郡之义陵(今溆浦县),深山幽谷,境内玄溪水系汇渠江而入洞庭湖,溆浦等地的船只逆渠江而上可至奉家山。每到三四月间,沿河两岸总是漫山遍野的开满野樱桃花,而要入奉家山谷,在当时来说只能依靠山与山之间的岩缝。“山有小口,从口入,豁然开朗,屋舍俨然,有良田桑竹之属。”其地形地貌赫然便是的奉家山下团村,该村至今仍保留着《桃花源记》的地貌特征与风土人情。

全国有桃花有溪流的地方多不胜数,但真正符合《桃花源记》的真的只有奉家山的下团村了?(编辑/付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湖北惊现《桃花源记》地理原型(组图)
守拙园|何处寻桃源 守拙归园田
武陵記(南朝粱)鮑堅 撰
半价开放!张家界,凭什么是世界“唯一”?
中国的“桃花源”,到底在哪里?
中国的“桃花源”,在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