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古诗文唱出来,《经典咏流传》为啥这么火?

第1909期文化产业评论


继春晚之后,央视爸爸马不停蹄又发大招,春节火热播出的《经典咏流传》,引发社会各界热议。本文从节目亮点、流程分析、节目内涵的角度来分析这档节目为啥这么火,并通过横向比较《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这些综艺,来告诉你央视爸爸的文化类节目的“套路”。一股“文化热”正在袭来,你准备好了吗?


 

作者 | 张婧驰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经典咏流传》为啥这么火? 来自文化产业评论 01:38


春节,央视爸爸一档综艺《经典咏流传》播出并引起热议。节目展示大国文化自信,采用“和诗以歌”的方式,用流行音符唤醒经典诗词,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和生长力。节目一经播出,广受好评,豆瓣评分高至9.1分,王俊凯的《明日歌》,王力宏的《三字经》,还有沉寂了三百年的小诗《苔》等来自这个舞台的歌曲频频登上微博热搜。众多歌曲纷纷入驻各大音乐平台新歌榜,并强势占据榜单前列。这究竟是个怎样的节目,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穿越时空遇见你

 

用现代流行的音符唤醒千年前的记忆,让经典再度流行。下面通过三段跨越时空的对话,为你展现经典的魅力。

 

  • 当王俊凯遇见钱福

 

作为首期首位传唱人,流量小生王俊凯闪亮登场。朗朗上口的旋律,耳熟能详的歌词,听完就会唱的魔力。鉴赏团专家的解读,让这位五百多年前的大才子——钱福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不仅如此,通过传唱人王俊凯的故事分享,对于诗词对于时间,大家有了或深或浅的新认识。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不仅是五百年前钱福的佳作,还是儿时妈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更是我们告别拖延症的警钟,经典永流传!

 

  • 当梁俊遇见袁枚

 

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一夜间家喻户晓。向彬教授评论称:“苔花有幸,被袁枚发现而相咏,袁枚有幸,沉寂了三百年的苔花和诗心被CCTV唤醒而家喻户晓。”


 

梁俊这位支教老师,让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学会“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孩子们纯真的脸,清澈的眼神,清脆的歌声,怎能让人不动容?大山深处的声音让这首经典永流传!

 

  • 当余少群遇见陈力,当王立平遇见曹雪芹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这段故事出现在三百年前曹公的笔下,,曹公的满纸荒唐言,呕心沥血了十年;《枉凝眉》的曲也已经问世三十年了,王立平花了四年心血谱出。


 

原唱陈力一发声就像把人拉回了大观园中,潇湘馆中黛玉仿佛还在作诗,怡红院中宝玉似乎还在嬉笑,宝黛二人共读西厢的情景好像还历历在目。而余少群用现代流行和弦的方式唱出,赋予其新的意义,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一代代的传唱人,把经典传承下去,让经典永流传!


 

三段式流程,匠心始终

 

这档节目有三个主要环节可概括为:被歌曲吸引,被故事感动,被文化折服。杨洪基老师带着王晰共同演唱《滚滚长江东逝水》,作为老版《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本身就有很高的传唱度。先以戏曲小剧场的形式开场,杨老师宝刀未老,雄浑的声音开口跪,接着分享了他与这首歌的缘分,从相遇到相伴二十余年的经历,再加上鉴赏团对于这首歌的文化性解读,从歌曲到词人,娓娓道来,让人对这首经典有了全面的认识。


 

节目组匠心始终贯穿其中,从选择歌手开始,选择黄绮珊来演唱苏轼的《定风波》展现唱功了得的同时,歌手的自身经历也符合这首词本身的意境,选择王力宏来演唱《三字经》,为教孩子学经典引发年轻父母的共鸣,选择汪明荃和罗家英来演唱秦观的《鹊桥仙》,两人相守二十余年,豁达与信任正符合词里所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再说舞美效果也是十分惊艳,小剧场的穿插,机器人伴舞王俊凯,跌倒又爬起的蠢萌,还有紧抓细节,比如在演唱之前词谱和曲谱的展示,让观众对这首歌曲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鉴赏团也十分给力,庾澄庆老师,专业音乐人、主持人,创造话题循循善诱;康震教授,知识普及能力非常强,为节目增添文化色彩;曾宝仪专业主持人,十分感性,从女性视角来观看表演;王黎光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专业知识过硬,为节目的音乐专业性提供保障。


 

文化+审美+原创为节目收视保驾护航

 

这档节目如此火爆,分析起来节目可概括为三个性质:文化性、审美性与原创性。这三个性质为收视长虹保驾护航,下面我们一一来说:

 

  • 文化性

 

我们常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其实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包融性,海纳百川,才能博大。也正因为如此,节目才能以诗词为根基,灵活地与现代流行乐曲配合,让经典在新时代迸发新活力。

 

传承的不仅是这首歌曲,更有歌曲背后的风骨,通过故事讲述,文化解读,使文化形象立体化,做到曲终时情不了,意不散,神不灭。千年前的精神,浸润着今天的我们。

 

  • 审美性

 

通过传统诗词的意境美,现代音符的音律美,再加上丰富的舞台效果,奉献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乐于去学习古诗文,而不是简单的“全文背诵”四个字所带来的强迫式学习。

 

领略古典诗词的美好,让国人喜欢传统。生活中我们常看见很多人哈韩哈日,崇拜欧美文化,却对中国文化不屑一顾。节目通过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展现诗词的审美性,为经典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很好的尝试。

 

  • 原创性

 

近年来我们常抱怨很多节目都是引进的,《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这些节目无一不是舶来品,那么中国原创在哪?其实并非这样,每年的节目中大部分都是原创,只有很少的部分是引进,但这很少部分的传播力度,影响力很大。舶来节目,在其原产地已经有很好的运行机制,超高的收视率,中国版一经推出引发收视狂热也在情理之中。

 

近年来由央视爸爸带头,众多原创节目陆续推出。这档《经典咏流传》正是很好的范例,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以传承为目的,彰显大国文化自信。把诗歌唱出来,从诗经到宋词都存在这样的形式,众多的词牌名就是最好的佐证,央视集众多资源创新性地将现代音律融入,新曲旧词的搭配,魅力十足。

 

本是同根生,有何异与同

 

《中国诗词大会》同为央视爸爸的力作,并且同为诗词类节目,诗词大会更偏向于竞技类节目,观众在看时,往往产生这些人真棒的想法。而《经典咏流传》的观众参与度更高,不仅得到了文化熏陶,还能把歌曲进行再传播,观众不仅作为受传播者还作为传播者,受众面更广。


 

再说前段时间刷屏的《国家宝藏》。一档谈论国宝,一档述说诗词,从节目环节上来说,也有相似之处:前世舞台剧对应歌唱经典;今生故事对应传唱人讲述故事;守护人印信对应传唱人签名。两档节目都致力于传承,都在告诉我们千年前的风骨今天仍在继续。


 

由此可见,近年来央视爸爸响应政策号召,多档文化类综艺节目都广受好评,一股“文化热”自上而下如火如荼地进行。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生长力,文化类综艺节目立下汗马功劳。与此同时,可以预见,不少同质化节目也将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观众审美疲劳。因此,这对以后类似的文化类节目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引发了对于创新的思考。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

文化产业研究所


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分享平台

见识·态度·深度

交流/报道/约稿/咨询/合作

加微信号:775981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寒假第一课:央视把57首经典诗词做成了歌曲,中小学课本都会学到!已收藏!
暑假第一课:央视把57首经典诗词做成了歌曲,中小学课本都会学到!(速收藏)
《经典咏流传》糅合古今、诗乐等多重元素,观众友好型的文化节目才可能走的更远
梁俊梁越群《苔》爆红 完整版歌词在这里
《经典咏流传》泪目刷屏:那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一夜间走进千家万户
QQ音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