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种梅心法(三)执一无二论
君等以静为主,以无为宗。以主制客为存养,以静待动为功夫。种种法则,何曾与一点天真相关涉乎?不惟劳而无功,且反以伪乱真矣。”

特别提醒:此是个人学习感悟,仅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敬请参考、慎勿当真。


01. 天机衔要

前文中,不论是辨析六证的利弊也好,还是点醒现场参证者、因先生之言所起的信于不信也罢;都在于破除参证者对参证的执念,以促使参证者诚其先天一炁。

诚是什么?

这里不是常人所以为的社会人际互动中的诚信(但也包含这点),而是人不违背其秉道而生的自性(天命之谓性)作为。即“人有人道、兽有兽道,自行其道,乱道遭诛”,看到“乱道遭诛”这四个字有人会感到诧异,是不是言重了?并不是。拿生活中的例子来说,自行车不在自行车道上,而偏偏在机动车道上骑行。这就是自乱其道。其后果会如何、不言自明。同理,儒者认为、于人而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就是人的自行其道。而像前几年某领域流行的“狼性文化”是极不妥当的,放着好好的人不做,为什么要学畜生呢?

故而子思感慨“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那如何诚己自性呢?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个人际社会的互动原则,产生在古时以农业为主的、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这时候,人们与自然如同鱼水一样,形影不离、和谐一体。今人略有不同,要诚己自性还应注意的是,外合阴阳四时(四季昼夜的生活作息),内诚自性(道赋其性),这三者是层层衔接的。外不合伤身,内不合害道(有损天命),互动不合败德(失道而后德)。

不诚是怎么消耗自身的先天一炁呢?

心有所求、索诸于外、即为不诚、难成其道。

求之所在、便有了方向(莫远求、汝心头),求其所相、便有了形状(见相明质),求诸于物、便离其道(戒贪着、守道心),求之于师、易丧己(破崇拜心、立正己心),求之于法、便难证道(至法适己、道胜于术)…似此种种、就成了书中所说的“不惟劳而无功,反以伪乱真也”。所谓“嗜欲深者天机浅”,贪于参证、也是嗜欲,不加修正、易走火入魔,是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至诚则无私、心公则道正。参证者当以无私之念而参、无求之心而证。

人之所以耗散先天之炁,由不诚为始,继而渐渐向“二”、向“三”分裂,直至耗散的一丝不剩、人就如同秋之草木了。

怎么理解这一点呢?犹如走在华山长空栈道之上,不诚在此番情景中,就是心不在当下、眼睛也离开了脚下的木板、半山腰的风在刮着、看着莽莽群山、处处都是万丈深渊… …心动了、情也动了,不知不觉、吹在身上的微风成了吹到心里的飓风,腿脚发软、身体变轻、抓着铁链的手也变软了… …这一系列三三两两的反应,源头在哪呢?就是不诚!

02.无二

正如文中所言,有四不二。分别是“善恶是非无二、醒梦无二、性情无二、动静无二”。该如何理解呢?且看下文。

善恶、是非都无二,是因为它们都是外界对个体(即内心)的评价,评价基于某个事件,具体来说又是事件中的行为,行为源其内心。为什么有的人驾御世事游刃有余,而有的人于世事之中常常感到举步维艰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主导其内心的先天一炁是否强旺。炁盛则心气强,心气强则驾御世事的能力强,世事能处理的通达、完善,那么善恶、是非这种末端,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前文提到,要“外合阴阳四时(四季昼夜的生活作息),内诚自性(道赋其性),交际中遵循八德”。其本质是什么?就是防止被天地人刑杀。比如不合天时,颠倒昼夜、作息无常的行为,会造成人身阴阳与天地阴阳失序,直接妨害内脏运化,间接影响情绪状态(心主喜、肝主怒、脾主思、肺主悲、肾主恐)。像经常性熬夜(23点以后不睡)引发的肝火(邪火)乱窜,邪火攻心则舌起泡(心开窍于舌);邪火攻肺则鼻生脓包(肺开窍于鼻);邪火攻脾则口生溃疡(脾开窍于口)… … 继而由此变得易悲易怒,对人际关系又是极大的损伤。不少善恶是非、都由此而来。

为什么善恶是非没那么重要呢?只因所谓先天一炁就是其内心的本然状态。这个状态与物无关,醒时未必就明、梦时未必就渺,因其本然状态未能自我了彻,故醒梦无二。它也是后文提到的“性”,“性”如镜、“情”如光,“性”为静则“情”不显,“性”动则“情”随,性情本一、随时不同,动静之有别、不过世事之来去。

其本然状态,是事件未发生、善恶未产生的节点。而“种梅心、执生机”,就是把握这个节点,充沛自身的先天一炁。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善养吾浩然之气”。

先天一炁旺盛,在人身上怎样呢?我们且看下面这首诗。

自序的描述中,有这样的场景:被囚禁在类似地下室的土屋,潮湿昏暗,门既低又小,窗户又短又窄。一到夏天,雨水从四面灌进来,床、几都漂浮着,屋内尽是淤泥、连走动都很困难;好不容易雨停了、天晴了,可暴热也来了,各种气味扑面而来:屋檐下生火造饭的烟火气,仓库里受潮而烂的粮食、霉味扑鼻,旁边囚室的各色人等、拥挤杂乱、弥散着腥臊汗臭,空中时不时飘来的发酵后的粪便味、老鼠死去之后发出的恶臭味… …

恐怕当代的大多数人在这种环境中,生病、抑郁、一夜白发的,不在少数。文天祥在这里被囚禁两年多了,却并没有生什么病,他认为是“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接着补充到“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

和此类似的是,王阳明被发配边疆后,身边的仆人竞相生病而死,而他也没有大碍。可见,死机无所不在,而生机亦无所不存。人虽各附道性、各具道炁,却有强有弱、有纯有杂,亦有正有邪、或正邪兼具,且随天时流转、地气蓄养,又生不同造化。但上天有好生之德,“梅心”就像易经五十数取四十九而余下的一(易传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这个一是什么?京房云曰“凡五十其一不用者,天之生气将欲以虚求实,故用四十有九焉”。

虽说鲤鱼离不开水,更不能像鸟那样翱翔天际,但鱼可跃龙门而化龙,遨游天际便不再话下;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但是寒门子弟也可科举登第,自然就“寒门出贵子·白屋出公卿”了。

03.执一


关于大成之儒有几种说法,一说儒家有五圣,分别是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主流说法之一);另说儒家四圣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宋理学宗师朱熹、明儒王阳明(主流说法之二)。为什么其人、其典各不相同,却同样都被尊之为大儒呢?原文这么说:

 “伯夷之时、道当清,伊尹之时、道当任,柳下惠之时、道当和,孔子之时,列国纷争,出处难定,时清、时任、时和,不能一致。故孔子为圣之时,非孔子与三子之学问有异同,乃与三子之时势有后先也。孟子学孔子,非私于孔子,是学孔子之时清、时任、时和,即把三子亦学在里许。

由此不难发现,大成成于时代,时不同、道不同,性不同、修不同,圣言亦不同。但相同的是什么呢?在此暂且不表,相信各有感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上芳:人之“生”乃心之“生”——对刘咸炘“性善论”的补充
8、《朱、王善恶论》新谭——孟子首次提出人性善
论王阳明以_良知_为本的道德哲学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卷四十九
廖璨璨:至善统善恶
明師一指.自性本然.道體教用.萬法歸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