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格律诗基础 六、诗意(上)
格律诗的诗意(上)
  
  请大家注意,这一讲的内容是这次讲座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难讲的部分。为什么重要?说到底“格律诗”三个字中,“诗”是最重要的。“诗”是本,是纲,是衣领和衣袖。而“格律”是源,是目,是衣身。“格律”是为“诗”服务的。关于“格律”与“诗”的关系,红楼梦里黛玉有一段话讲得很透彻。原文是这样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 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 “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黛玉说的这个“立意”,就是我上面讲的“格律诗”里面的“诗”,而这个“诗”也正是我今天要讲的诗意。为什么它又是最难讲的呢?因为“诗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一种感觉,一种包罗万象的、不断变化的感觉。比如说我的感觉吧;我历来对优美的格律诗有一种近乎崇拜的感觉,有一种皈依的情结。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大气;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传神;那“枯藤老树昏鸦”的意境…无不深深地撞击着、震撼着我的心,我的灵魂。讲得再细一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里的“圆”字与“直”字,竞用得如此逼真传神,难言其妙。真像香菱所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等等这些,都是我今天要说的关于格律诗的意境、或诗意的问题。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讲。
  一、绝句在“绝 ”
     绝句的形式极短;七绝28字,五绝20字。在这么短的篇幅中,要表现丰富的内容,含不尽之意;要“起承转合”,形成婉曲回环之美。诗人面对极丰富极复杂的客观现实,必然要撷取其中最富表现力的镜头,突出地传达他真挚、深厚的感情。因此,绝句除了讲究使用极精练的语言之外,还必须要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手法。这些,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绝”。空前绝后、拍案叫绝、绝无仅有,都是这个意思。这个“绝”字是绝句的核心,绝句的灵魂。我们来看实例:
   首先来看杜牧的这首《清明》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人评价这是清明诗中的千古一绝,“绝”在何处?我的看法是绝在这“借问”二字上。以问代叙,以“语气”来突破,使前面“雨纷纷”、“欲断魂”之类沉郁的氛围立即被突破。你下雨惹人烦,好,那我就借酒来浇愁。哪去买酒呢?轻轻地,但是突如其来的一“借问”,诗的意境全出来了。这叫“问”绝。
  我们来看王之涣的《出塞》: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句句都出彩,但绝妙之处在哪?在一“怨”字。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前面两句写得孤峭冷寂,如果后面两句按常理写成:只听到羌笛悠悠,这里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这样尽管也不错,但我估计这首诗不会流芳千古。但诗人改变口气,忧郁地怨道:羌笛啊,你为什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杨柳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啊?这一怨,是戍边士卒之怨,是玉门关之怨,是诗人自身之怨,更是这首诗千百年来的读者之怨!羌笛何辜?此“怨”绝也。
  前面说的是绝句中的词绝,字绝,句子也是一样。我们来看看王维的这首经典的离别之曲《阳关三叠》: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人生中一次普普通通的离别。没有特殊的背景,没有华丽的词藻、离别的泪水。但是一千多年来,有多少中国人在离别时会想起这首诗?前面我说了,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所以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比如这是一个电影片段: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嘿嘿,导演把这一句抓住了,来了个特写镜头。大家再体会一下这最简单的口语中浓浓的诗意吧: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须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份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在人生中,这种分别的场合中,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最佳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一句简单的劝酒词,一刹那之间的情景,一瞬!这就是绝句中的“绝句”。
  也有绝句中的四句话句句都是“绝句”的。我们来看杜甫的这首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每一句拿出来,都可以单独成一句名言加以引用。但又融合为一首优美的绝句诗,融合为一幅有声有色的、立体的春天画图。
  绝句绝句,必有绝妙之处。以上四例说明,在绝句中,要立争在诗中或字如“怨”、或词如“借问”、或句如“劝君更尽一杯酒”,或全诗四句如杜甫的《绝句》,体现出令人称奇叫绝的地方。就像杜甫所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惊人之语”,这种称奇叫绝,就是我们要提炼的最好的诗的意境!
  
  二、诗贵灵动
  
  所谓“灵”,就是我们常说的灵性或灵气。所谓“动”,就是要有动感。像放电影一样,一个个镜头摇过去,那画面就动起来了。诗的灵动是事物的运动和诗人的灵性、灵气相结合的产物。灵动是诗的品位和感染力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因素。或者说,灵动本身就是诗,是诗的灵魂、诗的精神。诗只有在灵动的状态下才能达到诗的境界。那你说灵动什么样?有形吗?有。唐代司空图在【诗品】中说:
  采采流水 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 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 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 流莺比邻
  意思是说:
  诗要像小溪里潺潺的流水,
  要像远山上蓬勃的新春。
  诗要像在曲折幽深的山谷里,
  看到想念的人儿那样呯然动心。
  诗在弄春吐蕊的碧桃树上,
  诗在风轻日暖的麗水之滨。
  诗在曲径通幽的柳荫之下,
  诗在燕舞莺歌的美景之邻。
这里,没有一处不美,没有一处不动。把这些美好的、运动着的事物加以想象,进入诗的创造的范畴,充分发挥诗人的灵性和灵气,就可以创造出灵动的、优美的诗来。因此,诗的灵动又是诗人对美的一种提炼;去掉杂芜,使美更清晰地得以显现。诗人将自己的观察通过情感、体验后表达出来,在表达中找到那种最微妙的、最感人的部分,那就是诗,是诗的境界之美、诗意之美。让我们从李商隐的《锦瑟》中来体验诗的灵动: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的“灵”在哪里,“动”又在何处?不言而喻,这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一首怀念亡妻的诗:
  锦瑟呀,你为什么偏偏有五十支琴弦?
  这一弦一柱就像我逝去的爱恋与华年。
  诗人在自言自语地埋怨锦瑟的琴弦。因为断其一半,正好是爱妻亡时的岁数。这一弦一柱,怎能不勾起我的思念连连?这种先声夺人的起句,这样充满灵慧的构思,怎能不一下就紧紧揪住人的心?
  我曾像庄生梦蝶一样,彻夜为你着迷,
  我又像杜鹃啼血一样,声声呼唤着你。
佳人锦瑟,一曲忧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似乎又听到杜鹃“不如归去”的啼血凄音,诗人不复成眠,情迷意失。那手挥目送之情,流水落花之意,尽在一个“托”字之上。诗人的妙笔奇情,使人不能不产生无限的感慨,难言的悲哀。
  多少次你我共赏明月,伤心处我看到你珠泪涟涟;
  而今天你却蓝田玉殒,化作了骄阳下缕缕的青烟。
  请你闭上眼睛想一下,难道这不是一组电影的蒙太奇吗?这种情景,这种“灵动”已不需我多讲。
  我总在细细地回忆,那如烟梦景,似水年华。
  可当年的情景不堪回首啊,我心乱如麻…
“此情”与开句的“华年”相呼应,两句话说出了几层意思:1.如此的情怀,不要说现在回忆起来感到无限惆怅,其实当年就已使人迷惘、断肠了。2.现在来回忆当时的情景,使人无限伤感,可是就有千般思念又当如何?照样使人迷茫。3.“此情”指“华年”时的情事,“追忆”是说正在“思华年”。“当时”指当年的情深意重。“已惘然”是已有“好梦易醒,盛筵必散”之感。4.另外,诗意中似乎有埋怨自己当年对情爱有些漫不经心,现在追忆已经来不及了的后悔情绪。两行诗,竟曲曲折折说了四层意思。如果仔细品味的话,也许还有。这就是诗人的灵性,这就是作品的灵动!
  纵观全诗,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美玉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歌深曲的情思。这种心灵化、动态化的表现形式,就是我们所说的灵动。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的灵动体现在哪?空。体现在一“空”字上。当然,诗里面没空字:山上见不到鸟,路上见不到人,雪茫茫的江面上只有一个孤舟蓑笠的钓者。就这么简单。但这首诗之所以美,就在于创造一种“空”的状态,留有空白,也就是中国画里的“留白”、“空灵”。《江雪》本身就是一幅立体的、永远在人们心中的、绝美的中国画!柳宗元抓住“独钓”两字,轻轻一点染,便于灵动中生出无穷的美感来。
  因此,我说诗的灵动是一种飞翔的姿态,只有大刀阔斧地砍去许多负重和壅塞之物才能展开诗的翅膀。
  诗的灵动除了上面讲的动态化、心灵化的表现方式,“留空”的艺术手段外,还特别需要诗人有灵活的处理方法,如新颖,机警,不平淡,突兀,使人一睹之下便有为之神情一振的感觉。那么怎么实现这样的效果呢?我们来看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里的转句“商女不知亡国恨”是全诗最关键地方、最关键的话。这是一句非常普通的话,杜牧灵活地采用了否定的语气来说它。否定,是一种变化,一种“转折”。诗句的语气一变,平淡的句子一反常态,起到了警醒提神的作用,起到了突出的效果,使诗句突然凭添了几分灵动!
    以上讲了这么多诗的灵动,顺便我讲一下灵感。灵动和灵感是有区别的。灵动是诗的艺术形式,是对诗的一种要求或评价。而灵感则是指人们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累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出现的富有创造力的思路,是人们在艺术构思探索过程中由于某种机缘的启发,而突然出现的豁然开朗、精神亢奋,取得突破的一种心理现象。灵感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创造,然而它的产生却是突然而来、倏然而去,并不为人们的理智所控制,具有突然性、短暂性、亢奋性和突破性等特征。 具体讲,诗的创作灵感,就是诗人在写诗的过程中对所写对象进行长期观察、细心体验、冥思苦想时突然闪耀出的火花。它来去匆匆,若不及时捕捉并加以记录,就会稍纵即逝,就会成为遗憾。所以有些人喜欢随身携带纸和笔,一但有灵感就随时记录下来。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灵感的诗句和故事,例如苏东坡之妹苏小妹和秦少游的一段佳话。
     苏小妹是个才女,据说在新婚之夜把新郎秦少游拒之洞房之外,要他对对联方可入内。苏小妹出的上联是“闭门推走窗前月”。秦少游按理说也是有名的诗人、才子。但这次却不知怎么回事,围着池塘转了半天,也没想出下联来。苏东坡看了,有点为秦少游着急,但又不好出面帮忙。他看着月光映照下的池塘,忽然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入水中。秦少游听到水中“咚”的一响,突然有了灵感,立即对出绝妙的下联“投石冲开水底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绝句的起承转合(上)
[转载]“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写绝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怎样改诗?
王之涣:鹳雀楼上观沧海,凉州词里忧边关|唐宋绝句欣赏②
中华诗词与“旧体新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