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阳诸姬”分封及地理考

吴三元

汉阳诸姬最早出现在《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即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楚成王四十年。当年晋楚之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战前,晋侯征求臣子们的意见,欒贞子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因为晋国始封侯是周武王的儿子,所以,晋国是姬姓封国。当时的晋侯重尔曾经落乱到楚国,受到楚王很好的照顾,欒贞子认为是“小惠”;而“汉阳诸姬,楚实尽之”,却是是“大耻”。“城濮之战”是晋军打败了楚军,楚军统帅令尹子玉战败后被迫自杀。

后来的人们就开始了对“汉阳诸姬”进行持久的求索论说:何时分封?位置哪里?那些国家?怎么被楚国尽灭?···清代学者顾栋高也只能这样说:“汉水诸姬实灭尽,征诸传记半模糊”。因为在浩瀚的史籍中,关于“汉阳诸姬”是越理越乱,越说越糊涂。以至于现代有学者认为:“'汉阳诸姬’是一个文本讹传与地理错觉共同造成的误解,并不存在一个姬姓封国的群体”。

笔者认为,如果就这样“以史(史籍)定史”、“以考(考古)等史”来谈论“汉阳诸姬”等相关历史问题,只能是“征诸传记半模糊”的历史感叹。就“史籍”来讲,千百年来的人类社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只要是有争议的问题是相对难以“互证”的,因为受历史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古代的史籍编撰者都会受到认识、史料、史实等的局限,基本上是“史对史”的证论要多一些。就“考古”来论,遗址大多是“偶然发现”,但是解答历史问题等待这些个的“偶然”,那又是何年何月的事情?现代科学技术设备,可以提高考古进程,但“穷尽”显然是难以做到的。对于“汉阳诸姬,楚实尽之”,笔者认为从三个大的方面来思索考证,或许能够厘清其中的相关问题。

第一,云梦泽地理风貌,说“汉阳”。

《汉水文化论纲》(潘世东著)指出:古汉水的形成,比长江黄河早七亿多年。电视专题片《汉水》说:“汉水是相对恒定之河”。最早解释“汉阳诸姬”中“阳”的是杜预:“水北曰阳”。杜预的解释已经成为古今共识,“汉阳”就是“汉水之北”。但是,“先秦时期的汉水是个什么样子?”这就涉及到一个古老而美丽的话题:“云梦泽”。现在人们在认识和解说汉水时,都是如此说:陕西宁强至湖北丹江口是上游,属盆地峡谷相间河段;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为丘陵河谷盆地;钟祥至汉口为下游,江汉平原地带。

现在汉水的钟祥以下河段,在过去基本上就是“云梦泽”的主体范畴,很是浩大。云梦泽周边的河叉和泽水相连,很是壮观;云梦泽中的水中之山,很是显眼,如“海市琼楼”般,汉川的“仙女山”或许就是如此的来历。而泽中之山与泽边之山的交相辉映,也就有了司马相如《子虚赋》的“山在水中,浩浩汤汤,轻歌曼舞,惟妙惟肖”的场面和意境;有了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赞叹;引来了诗仙李白“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人生沉淀。在这里还生发了郧国公主和表哥斗伯比的爱情千古绝唱,诞生了伟大的私生子楚国令尹斗子文,造就了“虎乳孩”的动人历史传说故事。《中国历史地图集·春秋·楚吴越》(谭其骧主编)中有相当范围的云梦泽“泽水”范围的标识。先秦古籍中的“汉”、“汉川”、“汉水”、“汉阳”等的“汉”就是指的包括汉江在内的“云梦泽”,而不仅仅指的是“汉水”。

第二,青铜战略大通道,说“汉阳诸姬”。

分封制是西周开始的政治制度,王室至亲是封国的主体,战略权衡是封国的实体。汉阳诸姬是一个地域范围的群体线状封国,其战略考量是:青铜战略大通道。

在商周时期,青铜是比生命还要贵重的东西,因为礼器、兵器、乐器等都出自于青铜。历史研究结果表明,殷墟出土了超大量的青铜器,其青铜的原料产地是长期困扰人们的无解难题,长期的无解以至有中外学者作出了“中国青铜外来”说的大胆猜想。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湖北大冶铜绿山遗址的考古发现,才回答了殷墟青铜器原料产地问题,同时也就对盘龙城遗址作出了解释。现代科技检测证明,殷墟青铜器的成分含量和大冶铜绿山的青铜是高度一致的。也就是说,殷商时期有铜绿山到殷墟(河南安阳)的青铜战略大通道,也就是现在的107国道走向。西周时期有铜绿山到周都(陕西西安、河南洛阳)的青铜战略大通道,就是现在的316国道走向,随枣走廊沿线。

西周初年,大冶铜绿山青铜已经是规模性的开采,青铜战略大通道就会是沿线姬姓分封国的重要考量,也就形成了群体线状分封国——“汉阳诸姬”

第三,青铜资源技术及楚国拓展,说“汉阳诸姬,楚实尽之”。

西周初年的分封国在数量上是很多的,大体上有一千八百余个,但封国的疆域不是很大。百里、七十里、五十里等等,如楚国只有区区五十里之国。在随后的历史发展变化中,楚国秉承“筚路蓝缕,开启山林”的精神,“三年不征战就是不孝”的楚制约,迅速成为大国强国。公元前704年,楚国熊通擅自称王,成为逾越“周礼”的最大事件,自此开始了楚国的“灭国”狂潮,延续到楚文王十一年(公元前679年)“(楚)始大”,楚成王四十年(公元前632年)成就了“汉阳诸姬,楚实尽之”的决定性格局。

楚国在开疆拓土的征程中,随枣走廊沿线的“汉阳诸姬”就成为其东进北突的最大障碍。公元前706年开始,楚武王先后三次“伐随”,逝于公元前690年(楚武王51年)第三次伐随的征途中。公元前701年爆发楚国与郧国及姬姓联盟国(郧、随、蓼、州、绞)的“蒲骚之战”:“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今应城西北35里),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败郧师于蒲骚,卒盟而还”。第二年(公元前700年)楚将屈瑕领兵“伐绞”,“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第三年(公元前699年)屈瑕领兵“伐罗”

取得青铜资源获取青铜的冶炼打造技术,也是楚国“尽之”“汉阳诸姬”的重要战略目标。文物考古证明,楚国前期的青铜器的制造工艺和水平是十分粗糙的,取得对“汉阳诸姬”的绝对控制以后,楚国的青铜冶炼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青铜资源也得到绝对的保障,楚国才能够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天下“非秦即楚”的大霸主地位。

作为有一种说法:分封“汉阳诸姬”是为了制衡楚国,这是毫无道理的。因为在分封之初,谁能够说后来的楚国一定会强大?只能说后来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汉阳诸姬”起到了制衡楚国的作用。以至后来发展到必须自发地团结起来对付楚国的地步。

作为“汉阳诸姬,楚实尽之”的时间,大体应该在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至楚成王四十年(公元前632年)50多年的时间里。在楚武王时期,有攻伐,但是灭国不是很明显,只有“疑似”的对权国实行了县治。楚文王继位后就疯狂起来了,继位第一年就把国之都从丹阳迁到郢,同时开始了灭国运动,真正意义的“县治”。出手就灭掉申国。“顺手牵羊”灭掉母亲邓曼的母国,当时楚文王的舅舅邓国公还设酒宴款待他。后来听蔡侯说姨妹陈国公主息国夫人很是漂亮,楚文王就发兵灭了息国,霸占了息夫人。今天的河南息县有两块文化招牌,一是“中华第一县”;二是“桃花夫人”,息夫人如桃花般的美丽漂亮。

作为斗氏母国姬姓郧国大体是在斗子文父子任上遭灭国的。斗氏始祖是斗伯比,斗伯比是楚大君若敖的小儿子,为郧女所生。公元前763年,若敖去世,斗伯比尚年幼,就随母亲回郧国生活。斗伯比在《春秋左传》中第一次出现是在楚武王第一次侵随(公元前706年),“汉东之国,随为大。”就是出自斗伯比之口;运用“离间法”对付“汉阳诸姬”,就是斗伯比出的主意。由此可见,斗伯比是楚武王的重臣。楚成王元年(公元前671年),“楚地千里,天子始赐”。楚成王8年(公元前664年),斗伯比与郧国公主的私生子斗子文出任楚国令尹,长达近30年。孔子给了斗子文“忠”的评价。《论语·公冶长》载:“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也,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国语·楚语》、《战国策·楚策》等对斗子文作的是“良相廉臣”的肯定。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汉阳诸姬”分封年代在西周初年;分封范围就在从湖北大冶铜绿山到周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青铜战略大通道”(随枣走廊)的沿线,云梦泽的北岸(汉阳之地);分封的主要责任就是守护“青铜战略大通道”。至于哪些国是“汉阳诸姬”的群体线状姬姓国,这就需要在不断的研究和考古发现中确认。但至少公元前701年“蒲骚之战”的五个结盟国是“汉阳诸姬”中的姬姓封国:即“郧”(今湖北安陆)、“州”(今湖北洪湖市东北)、“随”(今湖北随州)、“蓼”(今河南唐河县西南)、“绞”(今湖北郧阳西)。

参考书目及视频: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著

《春秋左传词典》杨伯峻著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谭其骧主编

《汉水文化论纲》潘世东著

《中国青铜文化史·电视系列专题片》

《汉水·电视系列专题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阳诸姬
周昭王三次南征目的是什么,与楚国有何关系,为何连命都丢了
周朝经营南方的第一道,不是楚国,而是“汉阳诸姬”
失败者的春秋(20)齐桓公伐楚 为何先解决蔡国
楚国的地界范围竟然是看邻国“眼色”?
探讨楚人早期迁徙路线与周昭王丧师于汉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