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基础教育,有3点需要引起决策者注意
小编说

当前社会对基础教育质量缺乏信心,这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责任。本文叶老师认为,基础教育发展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没有旁观者和局外人。通过她的文章,希望我们每一个教育从业者都能得到启迪。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层面的改革呈现多元趋向,但多元并不意味着每个“元”都恰当合适,中小学教育改革尤其要注意不被乱花迷眼。只求新奇独特而丢失或远离“基础”,这样的改革也许会风光一时,但最终必受历史惩罚,付出巨大代价。

 基础教育中“基础”的具体内涵会随时代发展而变化,但其在两个层面的基础性地位和价值不会改变、不可丢失:一是为个体一生的发展打基础(包括人品、学问、处世和身心健康),二是为社会所需各类人才的培养打基础。这是基础教育的特质。

 基础教育给每个接受教育的个体留下什么才算完成“基础”的使命?可将之概括为“三底”:

一是“底线”,懂得且遵循做人、做事必须有的底线。

二是“底色”,童年、青少年期的生命底色应是阳光、自信、热爱生活,对未来抱有希望,不畏成长中的艰难。学校教育有责任给孩子的生命打上明亮温暖的底色。

三是“底蕴”,让青少年走出只能依靠直接经验认识世界的时空思维局限,获得走进文化世界的工具,学会借助文化知识不断学习、探索、创造未来世界的能力。基础教育的特质集中体现在这“三底”上。 


成此“三底”,则基础教育大成。近3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长足进步,但并非没有可反思调整之处,以下三点尤需引起决策者注意:

1
基础教育上层决策者不能对中、下层的事管得太具体

教育系统内部有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区别,系统的不同层次有相关性,但不同层次承担的责任相互不可取代。上层决策应把重点放在顶层设计、宏观把握上,在决策涉及下一层次时,一方面应以有利于激发(而非代替)中观、微观层次责任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原则,为其他层次主体留出自主决策的空间;另一方面应在行为底线和秩序上作出基本规范,并通过法律等保障这两方面的实现。

 以往基础教育上层决策的主要问题是对属于中、下层的事项管得太具体、太绝对,诸如减负令等,最终往往流于一纸空文。

2
基础教育改革不能把希望全押在一条线上

 “条条”一统到底、“块块”缺乏统筹的权力,致使改革中的一些良好愿望难以实现。比如,基础教育改革不能把希望全押在课程这条线上,而应加强以学校为整体的系统改革。

3
不尊重教育的内在规定性,许多改革就会事与愿违

尊重教育的内在规定性。应认识到教育是人的事业、文化的事业。教育虽与社会一切方面都有关联,但不能简单套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改革目标、策略与措施。 不尊重教育的内在规定性,许多改革就会事与愿违。

作者:叶澜(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终身教授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澜:基础教育的发展,没有旁观者和局外人
除了提高教师待遇,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还对基础教育说了啥?
叶澜:基础教育要有底线、亮底色、养底蕴,我们做到哪点了?
实然与应然:课程与教学评价理论的现实性思考
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教研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八部门发文:培养一批硕士层次中小学教师和教育领军人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