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战国时期的“德治”与“法治”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治国方面,儒家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法家则提倡用“刑罚”加强统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的思想吧。

儒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孔子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儒家学说强调“仁”和“礼”,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它把单个的人置于囊括社交礼仪、道德准则、政治秩序、风俗习惯等的“仁”“礼”之下,即每个社会成员的地位、责任和义务,被具体而微地限定在整个社会系统内各个侧面、各个层次、各个角度。

从积极的方面看,儒家强调社会责任感、个人责任感,让人积极入世,昂扬向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对自己充满信心。“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他们愿意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贡献,“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消极的方面看,儒家无视人个性的差异,蔑视个人利益,压抑个人私欲,企图把所有的人塑造为一个人,限制摧残了主观能动精神和创造性,造成了安贫乐道、因循礼法等社会文化保守心态。尤其是在农耕文明走向衰落时期,这种保守心态进而衍生出固步自封的闭关政策,妨碍了中外文化正常交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

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认为,社会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应按照现实的需要制定政策,否则就会像守株待兔者那样可笑;应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因此,他提出了以“法”为核心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君主统治术。

韩非从强干弱枝出发,主张强化专制统治,强化中央权力,“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他认为“法”一旦制定,就要严格执行,做到法规面前人人平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还认为“威势”可以“禁暴”,“厚法”足以“止乱”,主张用严刑峻法禁止人民为恶。

韩非的理论是在战国弱肉强食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思想,他的思想理论被秦王嬴政实践和应用,助其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但也成为秦朝速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后历代统治者并不排斥韩非的理论,而是用儒家的“仁”“礼”说教将法家的刀剑包装起来,形成“外儒内法”的统治方略。


文章摘编自曹大为等主编《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本文为原创文章,其他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第4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 中学历史教学在线 - chenfangren_1980 -...
高考:中国古代史新教材观点
熔铸百家的气魄:从修养生息到汲取百家之长,析汉朝思想的可塑性
荐读丨制度之弊如何激发人性之恶
循法成德:一个关于“法治”与“德治”关系的新命题
孔子与韩非子治国理念对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