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情感关注 | 班集体建设的重要基础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思考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一生寄望并践行教育与生活间的相互改造。他说过,“是生活就是教育事。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是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改造社会的教育”,评价学校教育质量不能不从观测学生的班级生活开始。


由于现行学校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最密集的场所,在一般情况下,学生是被安排在一个编制好的班级里,也就是说,学生自然地“掉落”在一个特定的物理场中,而且一待往往就是几年。于是我们不能不思虑,学生日复一日过的究竟是怎样一种生活?换言之,为着提高学生在校受教育的质量,我们必须思考如何一起创造出相对较好的班级生活。


好生活有多个面向、多个维度,而人的情绪情感生活即是学生特别重要、敏感的一个生活面,因为受情绪情感影响,会构成学生不同的生活感受和生活意义。苏联合作教育学派代表学者阿莫纳什维利说过,孩子们到学校来不只是为了学习,他们还要与同伴玩耍,交换玩具,讲悄悄话。美国学者基兰·伊根则认为,孩子们在学校里,记得最清楚的是爱恨、欢乐、恐惧、善恶,也就是说,他们记得最清楚的是人类最深邃的情感。他们如此判断,是因为情绪情感最直接、较真实、且个性化地传递人的需求,表达其对生活、对人际关系的感觉、表达其对种种价值观的认同与否,不仅如此,由于情绪情感的传递性、感染性,有信号放大及强化作用等特性,在一个班级、一个特定的空间里,它所形成的特殊情绪氛围会笼罩、裹挟身处其中的个体,使人产生正面临着负面的情绪体验,直接影响人的学习动机、态度、自我评价、价值观和精神状态等。


就生活的情感面而言,哪些情感生活对学生最重要呢?首先,是有安全感,学生们可以无压抑地和教师、同伴交往,是不受忽略、不被排斥的被承认感。学生只有感觉到被承认、被接纳、有了被保护、被爱的感受,才可能融入集体生活,才可能进一步乐意地、勇敢地表达自己,付出自己的真诚和爱心。其次,是有信任感,师生、同伴之间不相互冷淡、隔膜,更不欺辱,可以比较友善地、真诚地进行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再次,是有自尊感,个体独立地获得有力感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认为,青春期少年特别需要有力感的体验,也特别在乎同伴的评价,如果他没有有力感(总得有来自某一方面的)体验,就会感到自己的生活无意义、生命没有价值、人格没有尊严。一般来说,每个学生都需要获得安全感、信任感和自尊感体验。它们是人的自我价值感、生活意义感的来源和基础。


人的安全感、自我价值感首先是从父母的情感应答方式、教养方式中体验到的。但是从家庭中培养起来的初步的安全和依恋感,感受爱的能力、对成人世界的信任等情感,并不完全,甚至很有缺陷,需要通过学校教育给予接续、弥补和丰富。学校教育要在扩大了的“熟人圈”,并带有一定公共生活特征的人际关系环境里,为学生创造虽然不是基于血缘关系,但却有异质同构的安全感,依恋感和被爱护的体验。有不少儿童由于家庭溺爱,或爱的缺失,爱得不恰当,造成情感缺失与偏狭,比如留守儿童、不健全家庭孩子的安全感缺失、猜忌心、闭锁、怨恨、进攻心理等,比如在过度关怀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表现出任性、不能延迟满足、怯懦、软弱以及自我中心等,凡此种种,都会导致人缺少独立成功的自我价值感,影响其他与发展自我认识、发展社会性情绪情感相关的情感品质。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道德形成的第一个阶梯,是源于安全感、依恋感和自我接纳感,由此获得人正常的自尊心。正面的情绪情感,对于每个人都是生命肉身、感官,尤其是精神层面不能或缺的相伴物,具有宝贵价值。而那些负面的情绪情感,比如局促不安、紧张、焦虑,一时的嫉妒之意等,虽有情境因素,但源自人的生命本能,本不足为奇,但若持续时间过长,则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十一二岁以下年龄的孩子,由于其神经系统还不健全、不那么坚强,他还没有足够的理智和意志去克服那些负面情绪,以致成为有伤害性的负能量,甚至是一个潜藏的隐患,成为其生命及人生道路的严重阻隔。


此外,在良好的亲子、师生关系中,学生可以专注地、自如地学,获得成功体验,于是他们更有了自尊、自信心。心理学关于创造性人格的研究,发现这类人格往往敢于冒险、不怕嘲笑,不太怕受挫折(马斯洛《完美人格》)。在神经认知科学不断有新的发现,已形成所谓“第二次认知革命”的背景下,欧盟“学会学习”能力监测2006年提出“认知——情感”二维概念框架,2008年提出“认知——情感——元认知”三维概念框架,内含五个子维度,其中就有情感维度,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面向变革的学习取向,学业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以及学习环境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全民教育运动,也一向主张从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考察和认定教育质量。遗憾的是,我们至今没有真正认知学生的情感状态,品质对人的发展发挥价值,未能真正承认其对于教育质量在结构和深层次上的意义。正面良好的情绪情感不仅支持德性发育、价值观认同、心理和人格的健全,而且支持人积极主动、有兴趣、兴味盎然地学习,当然它也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影响审美趣味与鉴赏。



(《现代教学》 2016年9月25日 朱小蔓 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施情感教育,关注学生发展
班级管理“四部曲”:约规---动情---晓理---导行
情感教育 保持教育的温度
学生量化管理的盲区
张文质:我们低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难度
田欣:班级“家”文化让师生共享教育幸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