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础教育】灌输式教学方法的理性审视



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何屡遭质疑


(一)内在因素分析


1.忽视了教育实际发生的内在机制


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智力方面,也表现在学习风格方面。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他们对教师教学方法以及风格的期望也不尽相同。并且,教师之间也存在着巨大差异,不同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他们自身表达能力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同样的教育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灌输式教学方法则忽视了这一内在机制,它将整个学生群体当作教育的对象,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灌输式教学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


2. 未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违背了学习规律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虽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学习动机却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习动机适当,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就好。学习动机又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他们共同决定着学生是否能持续地学习知识,其中内在动机强烈的学生更具有好奇心、上进心,他们学习起来更加主动、积极、独立,往往能够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对挫折也保持积极的态度;而外在动机往往是为了达到某种外在的目的,其产生的动力没有内在动机持久、强劲。可见,要想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不仅要给他们外部的刺激,使他们获得外部的动机,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内部的学习动机。学生在教师的灌输下,快速掌握了大量知识,由此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产生了学习成就感,从而获得了学习的外部动机。而要想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就必须关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然而,灌输式教学方法却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缺乏学习的长效动机,一旦遇到“灌输”不成功的情况,就会产生厌学的状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二)外在因素分析


1.教师理解和使用的偏差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教学智慧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方法的优劣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如果教师能够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规避其不足,从而发挥其最佳效能,则会赋予这种教学方法新的生命力。反之,则丧失了教学方法的内在优势,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而灌输式教学方法之所以广受诟病,与教师的认识和使用偏差不无关系。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一些教师将灌输理解为强制灌输。基于此种理解的教师,必然强调自己的绝对权威,在课堂上完全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制地向学生灌输思想和知识。这样就使得人们对灌输式教学方法产生误解,将其等同于强制灌输。


2.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


新世纪以来,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人才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对人才评判的标准也不再单单是掌握知识的多寡,而是要综合考察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迫切要求学校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的知识储备。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而要满足这些要求,以往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在足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要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其中,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则是学生的核心能力,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未来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和创造力。为了实现知识的掌握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既要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从而发挥不同方法的教育合力。


理性审视灌输式教学



(一)灌输式教学方法的现实考量


第一,灌输的方法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就现今的教育体制而言,其评价体系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依然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程度。而教师通过灌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大量系统的知识。由此,不仅教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获得了较高的绩效,学生在考试中也获得了“理想”的成绩。这在应试教育依然明显的今天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以致许多学校、教师、家长,甚至是学生,都始终不愿放弃灌输式教学方法。


第二,灌输的方法在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价值多元的社会,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各种消极的价值观充斥着社会。而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都处于不成熟状态或者变动的状态之中,很容易被社会中的一些不良因素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从而误入歧途,甚至走向犯罪。因此,国家、学校、家庭都应该及早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教育。早期的儿童,由于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制约,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教师和家长要通过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判断是非的标准和方法,来防止学生出现价值观混乱的情况。虽然灌输式教学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也受到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批评,但它仍然在家庭和学校的德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时代诉求


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存在有其长期的实践基础。它不会因为人们的批判和否定而立刻改变或者消亡。因此,我们应当明确地认识到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维持或者废除灌输式教学方法,而在于如何跳出灌输法的认识和实践误区。在认识上,一方面,要厘清,灌输并不等于强制的灌输,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我国,灌输指一种思想、观点以及价值观的输送。而强制灌输则是指教育者借助强制的、非理性的方法迫使学生无批判地接受某种特定的思想、观点以及价值观,以达到禁锢学生思想的目的的教育或教学。


另一方面,要明确灌输并不是指一种具体的方法,它更多的是一种指导思想、原则,是属于方法论意义上的方法。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传递、教授等同于灌输。在实践上,也要积极探索灌输教育实施的新路径,不断丰富灌输方法的内涵,以赋予其新的时代含义。


首先,在儿童的早期,适当地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以培养儿童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早期的儿童,大脑发育还不成熟,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无法独立地去认识事物,辨别是非,而对外界却又充满好奇和求知的欲望。此时的儿童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正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慢慢地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家长以及启蒙教师一定要抓好儿童这个关键时期,不断地向其灌输判断是非的标准与方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其次,坚持教授与启发、传递与疏导相结合的原则。灌输式教学方法之所以广受诟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认知规律,进行单方面的输送。因此,在今后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知识体系的特点以及教育对象的认知发展规律,灵活地运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在教授中启发,在传递中疏导。


徐孝国摄


(《江苏教育研究》2016年第9期 张龙 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胡卫平:为素养而教,我们需要思维型教学
深层学习与支持深层学习的教学策略
认知结构的巨匠——布鲁纳
小升初后最可怕 孩子自主学英语能力怎样培养?
运用心理学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