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教育4.0推进工业4.0:德国教育2030战略考察

 摘 要 

没有教育4.0就没有工业4.0。为了保障和促进工业4.0的发展, 德国在科学预测2030未来社会特征的基础上, 积极推进以教育4.0为导向的教育变革。变革措施既包括建立数字化的教育培训、提供数字化的教育设施、发展数字化的教育机构等宏观层面的举措, 也包括建设数字化校园、培养师生数字化能力等微观层面的措施。通过这些变革, 德国期望最大限度地推进教育发展的数字化, 以此实现“所有人+一切内容”的2030教育战略图景。

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和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德国将科学的未来预测视为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与根基。2007年起, 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 (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 以下简称联邦教育部) 成立了未来预测办公室。2012至2014年间, 该办公室实施的第二期预测以2030年为时间结点, 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动向作出了详尽全面的判断, 预测结果呈现为3份中期报告和1份最终报告。此外, 其他部门, 如联邦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Bundesministerium für Arbei und Soziales) , 也积极结合自身的职责领域就2030年的未来发展趋势发布预测报告。

依据这些报告所分析的2030年的社会发展特征, 德国制定了一些以教育4.0为主导的2030教育战略。这些系列报告和战略举措蕴含着德国对未来经济及社会发展的研判, 展现了德国用教育推进工业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意识。本文基于这些文本, 考察德国如何用教育2030来应对社会2030的基本问题和挑战。

2030年德国社会的基本特征及教育战略图景

(一) 2030年德国社会的基本特征

联邦教育部在第二轮预测中公布的3份中期报告分别是《研究及技术展望2030》 (Forschungs-und Technologieperspektiven 2030) 、《社会变化2030》 (Gesellschaftliche Veränderungen 2030) 以及《未来故事2030》 (Geschichten aus der Zukunft 2030) 。最终报告《理解未来、构建未来——德国2030》 (Zukunft verstehen, Zukunft gestalten–Deutschland 2030, 以下简称《德国2030》) 在中期报告的基础上, 全面总结了2030年德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特征。联邦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着眼于2030年的德国劳动力市场, 也相继于2013年和2016年公布了两份重要报告:《劳动力市场预测2030》 (Arbeitsmarktprognose 2030) 和《劳动力市场2030:数字时代的经济与劳动力市场》 (Arbeitsmarkt2030:Wirtschaft und Arbeitsmarkt im digitalen Zeitalter) 。

从这些报告可以看出, 2030年德国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处于数字技术的大爆炸时期。数字技术不仅会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 让德国的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进入全新的4.0时代, 而且还会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颠覆人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具体说来, 2030年的德国社会将在数字技术的浪潮下主要呈现出下列前三大特点, 并将在其他国内国际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后三大重要的发展趋势。

1. 工业4.0时代全面到来

2030年, 德国工业将迎来全面的结构转型, 进入到4.0时代。这意味着, 工业生产将会告别前三次重大技术革命, 即机械化、流水线生产和自动化, 迈进以数字化和信息化为标志的第四次重大转型。数字化使得工业生产能够实现非连续性的技术革新, 推翻传统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 并开辟出新的市场和领域。在工业4.0时代, 智能的信息物理系统 (Cyber-Physical Systems, 简称CPS) 将会取代如今的自动化流水线生产, 成为核心的技术元素。借助这一系统, 人、机器和物体相互连接, 进行直接的、实时的和自主的沟通, 从而形成动态的、实时感知的和自我管理的价值创造网络。这一网络能够灵活地依据相应标准, 不断地优化生产过程, 如成本管理、资源配置及利用。[1]此外, 由于信息物理系统将产品价值创造链中的所有端点——从供应商、企业, 到服务商和用户——都连接起来, 因此生产过程得以充分地考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生产和服务变得智能化, 且彼此之间的界限逐渐消融。用户甚至可以自己动手制造产品, 个人制造2.0成为可能。

2. 行业结构转变加快

数字技术变革的巨大冲击加快了德国行业结构的转变进程。首先, IT行业、企业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等领域将在数字技术的带动下蓬勃发展, 同时, 机械制造、汽车生产等领域也将伴随工业的转型升级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到2030年, 预计这些领域一共可以新增58万就业岗位。与之相对, 传统行业, 例如金属锻造、纺织服装以及食品生产等领域, 由于引入数字化的生产和服务体系, 将会大大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预计到2030年, 将会有27个行业共计损失31万个就业岗位。行业结构的变化导致对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要求的转变。拥有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教育背景的专业人才将会受到青睐。此外, 劳动者必须普遍具备良好的数字应用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才能迅速应对各行各业不断出现的技术更新及发展。

3. 生活学习智能化和个性化

到2030年, 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将会在数字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下变得更加智能和个性化。首先, 随着智能计算机越来越多地替代人完成决定和工作, 人们将拥有越来越多的自由来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其次, 居家生活、交通出行以及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都将因为人工智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庭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汽车将会变成生活的常态, 应用软件将会更加全面地读取人的健康数据, 从而提高疾病的防治几率。最后,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也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学生无需和教师直接接触就能自己完成学习, 借助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 计算机可以更好地把控和管理学习的过程, 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安排合适的学习内容, 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开展个性化的教学。

4. 适龄劳动人口减少

人口萎缩加上老龄化将导致德国适龄劳动人口减少。与2010年相比, 2030年德国15至74岁的适龄劳动人口将会减少470万, 劳动力市场可支配的就业人口将减少290万。在2030年的就业人口中, 15至24岁人群较2010年减少98万, 24岁至55岁人群减少480万, 而55至74岁的老年人群将会增多近300万。在此基础上, 劳动力市场还将面临日益严峻的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到2030年, 德国在专业人才上的缺口将会达到300万, 主要分布在技术行业、医疗卫生行业及教育和社会服务行业。虽然移民和难民人口的增加可以在短时间内弥补劳动力的不足, 但从长远来看并不能扭转德国劳动力数量整体下滑的趋势, 也不能解决专业人才结构性紧缺的问题。

5. 未来社会的多元性增强

随着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的不断深入, 德国社会的多元性将会不断增强。这种多元性首先体现在人口结构上。到2030年, 预计德国25岁以下的年轻人中将会有超过1/3的人拥有移民背景。此外, 远东地区的战争难民不断涌入德国境内, 促使形成“一个新的伊斯兰文化”。人口结构的多样性导致文化和价值观的多元性, 年轻人对有着异质民族性和文化性的群体持包容态度, “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共同促成了全球共通的价值模式的推广, 且这种推广在2030年之前将一直处于不断扩大的过程”此外, 德国的家庭结构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父母+子女的家庭模式受到其他复杂、不稳定的新型生活形式的冲击, 德国未来社会呈现出缤纷的家庭生活图景。

6. 女性就业比率提升

德国女性未来的就业比率将会不断提升。2030年, 女性就业人数预计比2010年多出近50万, 就业比率也将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81.5%。出于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年长女性就业比率的提升幅度高于年轻女性。2030年, 60至64岁女性的就业比率较2010年上涨13个百分点, 其上涨幅度比30至40岁女性高出9个百分点。造成女性高就业率的原因一方面在于, 女性解放意识增强和受教育水平提高, 选择就业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 德国经济市场需要更多的女性就业者来弥补劳动力的严重匮乏, 特别是具有技术工程专业背景的女性。除了就业比例的提升, 女性在社会事务中的参与度也会不断增强。女性争取到更多个体上的和经济上的自由空间, 她们将会在政治、教育、农业、城市发展等多项领域成为根本的积极变化的引发者和推动者。

(二) 2030教育战略图景:所有人+一切内容

2015年发布的《未来故事2030》基于《研究及技术展望2030》和《社会变化2030》之上, 以故事的方式畅想了未来世界在技术发展与社会变化影响下的形态, 教育是其中一块重要的领域。其所预见的教育是, 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 所有人都能享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并且每个人都能获得一切想要获得的教育内容, 也就是所有人+一切内容的教育图景。

所有人的教育首先是指, 任何想要学习的人, 无论其年龄、民族、语言、身体和智力情况如何, 都可以在数字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帮助下, 获得自己期许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自我教育将会成为未来教育的一大重要支柱。”学校对数字媒体的使用会成为常态, 课堂教学被转化为网络资源, 供感兴趣的用户调取。借助翻译软件, 学习者也可无障碍地分享和利用国外资源。知识变得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由于学习内容的网络化和数字化, 教师得以更好地协调集体教学和个别辅导之间的关系。移民背景的学生和需要特殊教育的残障儿童可以更好地融入班级群体之中, 全纳教育在真正意义上得到实现。

其次, 所有人的教育也是每个人的教育, 是高度弹性和个性化的。在学校教育中, 学习者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课程,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通过大数据的分析, 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规律被认识到, 针对个体学习者的教学方法和激励措施被开发出来。职业教育也将是模块式的。培训者首先完成基础的职业培训课程, 然后依据培训者的特质, 再结合其本身的意愿和企业的需求, 企业为培训者规划出合适的职业生涯路线, 并进而从多样的培训课程中挑选出相应的模块来实施培训。模块式的职业教育高度切合了培训者个性化的特质和发展需求, 也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了更加契合其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一切内容的教育指的是, 教育资源由于利用现代化的数字信息技术面向所有人开放, 学习者可以跨越国界、地区和专业领域, 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任意资源。“2030年, 开课人数和授课语言之类的门槛及障碍将被去除, 可供学习者选择的教育及进修可能性是巨大的。”此外, 教育资源这一概念的外延也得到了扩展。其不再局限于专业性的教育从业者或教育机构开发出来的教育内容或教育产品, 而是涵盖所有承载着教育信息的资源。这是因为,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人人都可能成为教育资源的提供者, 所涉领域也包含了人们能够想象到的各个方面。教育会在未来社会变得异彩纷呈。

上述六大特征显示出德国社会在2030年面临的巨大危机, 即人口结构与工业经济4.0的发展要求之间存在的深刻矛盾。这一矛盾主要表现为年轻劳动力以及专业性人才, 尤其是数字信息技术人才的严重匮乏。如果这一矛盾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工业4.0就将缺失发展的原动力, 而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教育。正如《未来故事2030》里所预见的那样, 未来的教育应该超越人的年龄、性别和民族等因素, 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自己期望的、适合自己的教育。这样, 年长者、女性和外来移民才能成为高素质的就业者, 填补德国劳动力市场的巨大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首先在教育领域深入广泛地运用数字信息技术。然而, 数字技术不仅应当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有力工具, 更应成为未来教育的培养目标。因为, 2030年的劳动力市场不仅需要高素质的数字技术人才, 更需要掌握较好的数字应用能力的普通劳动者。换句话说, 要发展工业4.0, 就必须首先以数字技术为缰绳, 发展教育4.0。

用教育4.0推进工业4.0

为了推进工业4.0的发展, 实现“所有人+一切内容”的2030教育战略图景, 2016年夏季, 联邦教育部与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 (Bundesinstitut für Berufsbildung) 共同发起了职业教育4.0的倡议计划。倡议中特别指出, 工业和经济4.0不仅需要职业教育4.0, 更需要普通教育4.0。同年10月, 联邦教育部颁布了《数字型知识社会的教育战略》 (Bildungsoffensive für die digitale Wissensgesellschaft) ;12月, 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 (Kulturministerkonferenz) 正式出台了《数字世界中的教育》 (Bildung in der digitalen Welt) 。《数字型知识社会的教育战略》和《数字世界中的教育》共同成为全面促进德国数字教育, 即教育4.0方针的行动框架。前者作为宏观战略涉及5大重点行动领域, 各领域的战略目标统称为“数字教育世界2030”, 后者作为微观战略主要从学校层面给出了数字教育的行动指南。

(一) 宏观层面的数字教育战略措施——《数字型知识社会的教育战略》

“数字教育世界2030”的总体目标是, 通过加强数字能力的培养和深化以数字媒体为工具的学习, 最大化挖掘数字教育在所有教育领域的潜力。具体分为5大行动领域, 分别是缔造数字化的教育培训、配备数字化的教育设施、建立顺应数字化的法律框架、谋求教育组织机构的数字化以及利用数字技术深化教育国际化。

1. 缔造高质量的数字化的教育与培训

通过数字化的教育与培训, 未来的所有学习者都应当具备使用数字媒体的能力, 并且能够自主和负责任地参与到数字世界中。要实现这一目标, 所有教师必须首先具备数字能力, 能够在教育教学需要之时合理使用数字媒体, 并且具备传授数字能力的能力。每一位学习者都享有利用数字学习媒介的权利与机会。教师利用数字化的学习平台, 搜集关于学习者学习效果的信息, 制定出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方案。数字化的开放教学资源和内容应不断更新, 由专业的评鉴机构对其质量实施评定和监督, 并赋予其相应的质量认证。此外, 网络学习获取的结业证书应该与实体学校授予的证书一样, 受到社会同等的认可。

2. 配备高性能的数字化的教育设施

到2030年, 德国所有的教育机构都应当配备高性能的、无使用障碍的数字化设施, 且拥有统一的操作界面。这一目标具体指的是, 所有教育机构都可借助宽带连接享用千兆级网络, 并借助数字媒体实现学习资源的兼容共享。教育机构能够在必要时使用中央IT基础设施, 并在那里获得运营和维护的相关资源。所有教育机构都配备有专门的IT技术人才, 负责为IT服务商制定适切的设计说明书, 并对其提供的IT服务予以质量监督。教育机构应保障每一位学生利用数字媒体进行学习的权利, 比如允许学生携带自己的设备, 或组建数字设备租借中心。

3. 建立顺应数字化的法律框架

未来的法律框架应全面考虑数据保护和知识产权的问题, 更好地规范和约束数字教育产品的生产及使用。这就要求, 所有教育领域应建立起统一透明的法规体系, 确保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研究者自主开发的教育产品不会被未经授权的他者窃取。此外, 法规制定应尽量简洁明了, 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并且应当建立起规范的法规学习秩序, 确保教师、学生及教育产品的制造者充分了解这些规定, 在合法的范围内从事活动。

4. 谋求教育组织机构的数字化

教育数字化的落实建立在教育组织机构的数字化之上。这种发展不仅包括教育组织机构自身运营和管理的数字化, 而且还包括教育组织机构之间沟通和协作的数字化。为此, 所有教育机构都要制定出合乎自身发展的数字战略计划, 并积极筹措相应的资源落实这一计划。所有机构的领导者都需具备落实数字教育必备的组织、技术和管理能力。所有教师都应将数字化的教学模式融入专业课程之中。教育教学、人力资源管理和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都应该利用数字技术使自己变得更加高效。政府应搭建有效的数字中枢平台, 在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机构之间构建起良好的合作网络。

5. 利用数字技术深化教育国际化

教育应当抓住数字化的机遇进一步深化自身的国际化。一方面, 德国可以通过制造好的数字教育产品提升自己在国际教育市场的吸引力。教育产品生产者应放眼国际教育市场, 紧跟市场动态, 提供针对目标人群的、质量有保障的教育产品。要让教育也享有“德国制造”的优良品质和品牌效应。高等院校可以利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吸引国外留学生, 并在录取之前通过网络平台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咨询与服务。另一方面, 德国学校也应利用数字化的交流平台加强与国外机构的合作, 增加本国学生赴国外学习锻炼的机会, 并通过数字化的教学管理系统, 为学生出国学习提供便捷。

(二) 微观层面的数字教育战略——《数字世界中的教育》

与联邦教育部从国家的宏观层面规划出数字教育的行动领域不同, 文教部长联席会主要从学校的微观视角出发, 为教育数字化定制出一套系统的战略方案。其关注的主要方面有学生数字能力培养、师资培育与进修、教育媒介和开放资源以及教育管理和校园建设等。

1. 培养学生的数字能力

普通学校的核心教学任务是, “让学生为当今和未来的社会做好准备, 使他们有能力主动和负责任地参与未来的文化、社会、政治、职业和经济生活”因此, 学校教学必须把数字能力作为除读写算之外的第四大必备技能, 将其纳入国家核心课程的能力标准、各联邦州的教学大纲以及学校的课堂教学之中。同样, 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也应依据自身人才培养的特色发展学生的数字能力, 并将数字能力的培养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将数字能力划分为六大层面:第一, 搜寻、加工和保存信息的能力;第二, 沟通和合作的能力;第三, 生产和呈现信息的能力;第四, 保护信息和安全行动的能力;第五, 问题解决和行动的能力;第六, 分析和反思的能力。培养数字能力, 即自主应用和反思信息及通讯技术的能力, 这不是通过一门单独的课程就能完成的。每一门学科都提供了一条迈向数字世界生存能力的特殊路径。教育者应以学科课程为载体, 将数字能力的培养和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者通过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为自己制定适合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获得自主应用数字媒体进行学习的能力, 为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培养师资的数字能力

数字能力培养应成为师资培育及教师进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逐渐走向标准化。未来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各自的专业教学领域内成为“媒体专家”。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的数字能力有:

(1) 能够认识媒体及数字化在学生生活世界中的重要意义, 并在此基础上从课程教学设计的角度作出思考, 设计出有意义的数字教育方案;

(2) 能够基于学生个体不断变化的学习情况和数字世界的沟通方式, 恰当地运用数字媒体和工具, 促进个性化和合作式的教学;

(3) 能够依据合适的质量标准, 从丰富的教育产品及开放教育资源中选取相应的教学材料支持教学;

(4) 能够及时了解数字教育研究的新动向, 积极提高自己的数字化教学能力;

(5) 能够借助自己在知识产权、数据安全和保护方面的知识, 在法律框架内安全地构建教学, 并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处理个人数据信息及意识到自我行为的后果。

3. 监管教育媒介和开放教育资源 (OER)

数字时代下的教育媒介不再仅仅是依据教学法和教育对象年龄层次开发出来的学习媒介, 而是包括一切承载着教育信息、可以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实体与虚体相结合的载体与工具。由于媒介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的非线性关系, 教育媒介的生产和加工也从专业制造者扩大到了一切传播和使用者, 包括学生和教师。开放教育资源的概念由此应运而生。鉴于教育媒介和开放教育资源的来源不一, 水平参差不齐, 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计划从质量管理、技术支持和法律保障三大方面对其实施监督管理。

在质量管理方面, 各州应根据现行的教育要求和拓宽的技术利用可能性, 对原有的教育媒介质量标准和教学材料准入方法进行修订和补充。此外, 应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开放教育资源的评审和管理。在技术方面, 联邦应加强教育媒介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各州网络平台与教育服务商的门户网站针对数字教育资源享有统一规范的技术接口, 维护教育资源市场的良性竞争。在法律保障方面, 各州应联合起来制定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使用指南, 并以教育培训的方式向教师和学生传授这方面的法律知识, 确保数字教育资源的生产和使用不违反数据保护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规定。

4. 建立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校园

政府建立数字化的教育管理体系, 促进教育行政管理更加高效、便捷。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改进电子政务平台, 打通民众监督和谏言的渠道, 促进教育管理更加透明。

建设数字化校园, 实现学校行政、师生和教务管理的数字化。打造数字化的教学平台, 学生可以在网上完成选课、评课、提交作业和考试, 并可和教师积极互动。目前, 德国各州已经在这方面作出很大努力, 相关的IT技术产品和服务也较为成熟, 但是各种管理平台和软件之间缺乏兼容性。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的战略目标是, 提升管理平台和软件之间的兼容性,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高效实用的管理平台和软件, 并加强各州在教育管理数字化方面的经验交流。

在《数字型知识社会的教育战略》和《数字世界中的教育》的基础上, 联邦和地方各级部门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教育数字化战略。比如, 联邦经济与能源部 (Bundesministerium für Wirtschaft und Energie) 于2016年11月公布了自己对教育数字化的发展建议——《数字教育——打开变化世界的钥匙》 (Digitale Bildung.Der Schlüssel zu einer Welt im Wandel) 。在这之中, 企业被赋予了重大的责任和义务。企业不仅需要加强和职业学校的合作, 还应该在普通教育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除了帮助学校筹措数字化发展所需的资金和设备, 更重要的是, 企业应主动向学校展示自己的人才需求和工作环境, 让教育更有的放矢地配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巴伐利亚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Bayerisches Staatsministerium für Familie, Arbeit und Soziales) 则认识到学前教育在数字能力培养上的重要性, 初步开发出一套学前教育的4.0方案。这些具有自身特色和重点的发展规划连同《数字型知识社会的教育战略》和《数字世界中的教育》, 共同构成了德国教育4.0的战略部署。

结    语

德国政府发布的2030预测报告从技术创新、社会变化以及人口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等多个维度, 追踪分析了德国在国内国际因素影响下的发展态势。在所有的影响因子中, 数字技术被认为是决定未来社会发展的命脉。而教育作为推动工业4.0和经济4.0发展的根本动力, 必须紧握这一命脉, 实现自身的数字化。在此背景下, 德国政府顺应时代要求推行了以教育4.0为主导的2030教育战略。战略覆盖教育的各个领域和层面, 不仅把数字技术作为教育发展的工具, 更把数字能力培养作为教育发展的目标。总的来说, 教育4.0就是数字网络世界中满足工业4.0需求的教育。

工业4.0对未来劳动者提出了三种能力需求, 即数字能力、超学科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数字能力指能够认知数字信息和运用数字工具, 能够在法律框架内制造、处理和反思数据, 进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任务。超学科能力除了指智能工作环境下应当具备的宽泛的硬性技能, 还包括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等软性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保障劳动者能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鉴于这三种基本能力, 教育4.0必须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 即数字能力教育、信息科学教育以及媒体教育。数字能力教育应与各专业领域和学科的知识内容相结合, 跨学科地培养人对数字信息及工具的运用能力。信息科学教育为人们适应未来的技术更新打下理论基础。媒体教育主要教人如何利用媒体、辨别媒体信息并对其加以反思。三大支柱共同作用,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数字化人才。

更进一步看, 推进教育4.0至少应以四大行动领域作为必要的战略举措。首先, 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应普遍开设信息科学的必修课程, 国家也应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为学校教学提供依据。其次, 学科课程应普遍融入数字能力教育, 除了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数字工具, 还应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计算机思维和数字理解能力。第三, 信息科学教育和数字能力培养也应成为师资教育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 加强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 促进教育机构和教育管理的数字化。纵观德国2030数字教育战略, 这四大行动领域正是其中最重要的战略举措。

此外, 发展教育4.0将会面临以下四大主要挑战:第一, 教学过程不能随便数字化。哪些学习内容、哪些学习形态可以被数字化以使学习效果得到改善, 这需要充分的实证研究加以证明。第二, 教育资源的质量不能没有监管。哪些数字教育产品合乎质量要求, 哪些教育资源可以面向学生开放, 这些需要依据规范的质量标准才能决定, 并需要专门的技术人才对教育资源市场进行维护。第三, 教育数据和知识产权不能没有法律保护。哪些教育数据可以被拿来分析利用, 哪些教育资源可以被拿来共享开发, 这些需要专门的法律法规加以限定。第四, 教育公平必须得到保障。有偿教育资源和免费教育资源之间的界限应该如何界定, 中央和地方在建设数字教育基础设施上的权责应该如何划分, 这些也都需要作出专门的考量。只有坚持应对这些挑战, 教育才能顺利地朝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 数字化绝不应该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全部。教育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只看到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 继而简单地将人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工具。数字能力不是人发展的全部目的, 不能一味强调数字能力而忽视其他能力的养成, 例如阅读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更不能只注重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知识内容的传授和人文精神的润养。数字技术也不能取代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习。滥用或者不恰当地利用数字技术甚至可能会给教育教学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 在迈向教育4.0的过程中, 应当理智地看待数字化对于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切忌对其盲目夸大和迷恋, 从而将未来学校变成受数字技术控制的学习工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构想与实践探索
数字化背景下的教育政策与实践
韩锡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需多方协同、系统推进
教师能力提升关乎大学数字化成败
报告丨《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发布
周五见·本周推荐│杨银付:“互联网 ”的教育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