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阅读、再阅读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的确很多人不理解学习无法顺畅和进步的症结点是“不能阅读”,有一些孩子认识每一个字,但不知道文章是什么意思。有些孩子在读到对话的时候,阅读速度就会明显放慢,这是因为他感到理解很吃力。
许多心理学的实证研究证明了,阅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非常大,另外一方面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学家也在教育实践中证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学生的成绩不好,可能不是因为他们的思维逻辑有问题,而是背景材料有时候太复杂了,他们难于在复杂背景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甚至他们读不懂题目要他们做什么,也就影响了他们对题目的解答。现在的中考、高考导向核心素养,命题避免机械记忆、死背知识的内容,考试的内容显得越来越灵活。那么体现在出题上,题目会广泛的从生活情境入手,而要增加生活化、情境化的文字来叙述题目,势必会让考试的文字说明越来越长。其实越生活化,题目就会越困难,叙述句子中,可能有太多的似是而非的信息,造成了对考生的干扰。
阅读是让成绩更上一层楼的最好方法。阅读不好,任何科目学习都有困难,不只是语文课受影响,其他的数学、生物、历史、政治、化学、物理等,学习上都会受到影响。
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这里指的是那些很艰难、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的教材的学生:一样东西还没弄懂,另一样东西就该到要学了;刚刚学会这一样,另一样就已经忘记了。有些教师相信,要减轻这些学生的学习,只有把他们的脑力劳动的范围压缩到最低限度(有时候,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你只要读教科书就行了,不要去读其他的什么东西,以免分心。)这种意见是完全错误的。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一位优秀数学教师,他教的中学生就没有不及格的。这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善于合理地组织这里所说的这种阅读,通过阅读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这位老师从他教的每一个年级都有一个绝妙的小图书馆,里面有不止100种书籍,这些书都是以鲜明的、引人入胜的形式来讲述他觉得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如果没有这些图书,那么他的某些学生是永远也不会达到及格的。例如,在教方程以前,学生们就读了几十页关于方程的书,这种书首先是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讲的是方程怎样作为“动脑筋习题”在民间的智慧中形成的。问题不仅在于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阅读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经过周密考虑地、有预见地、有组织地让学习较差的学生阅读一些科普读物,这是教师要关心的一件大事。实质上,在学校生活实践中称之为“对后进生个别施教”的工作,其要点正在于此。 
我们都知道,行为的区别来自于人思维模式的区别。人的思维很关键,对同一件事情,是用悲观的思维和看,还是积极的思维来看,是用成长的思维去看,还是用固化的思维去看,是能一眼看到问题的本质,还是在问题里面绕不出来,这些都非常重要。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读到不同人的观点,不同人的思想,不同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人分析问题的思路,这样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受这些作品中人物思维习惯的启发,从而升级我们的思维习惯。
多国的统计数据也表明,高收入人群每年至少读20本书以上。其实,为什么他们能够那么富有,那么优秀,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都懂得通过阅读来升级了自己的大脑,升级了自己的思维模式。
优秀的人都懂得用阅读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其实更应该多读书,多阅读,因为书籍毕竟是我们能够找到的最便宜的让自己进步和让自己变智慧的工具。
现在很多家长都为孩子不爱写作不会写作而头疼,其实,孩子作文写不好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阅读量不够。如果我们自己阅读得少,阅读理解都有问题,怎么能够写得出一篇逻辑清晰、言之有物的文章呢?另外,我们在写文章时,如果缺少思想,没有观点,没有内涵,别人读起来也不明白你要表达的重点是什么,当然也绝对称不上一篇好的文章,只不过是平淡无味的文字堆砌和组合罢了。
因此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名言(之三)
谈学困生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锦言
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语录
让教学过程变成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
第三届“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选登之23 阅读是一盏“明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