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于正用两样东西打造了《鬓边不是海棠红》的民国贵族范儿!

由黄晓明、尹正和佘诗曼等人主演的民国剧《鬓边不是海棠红》最近开启了“刷屏”模式。

这是一部耽改剧,于妈也是顺应着这几年由《镇魂》和《陈情令》带来的双男主cp热潮,乘胜追击,打造了程凤台和商细蕊之间伟大的“社会主义兄弟情”。

这是一部讲述民国戏班故事的剧,应该是近几年少有的,也正是因为剧情人物关系,受到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有人觉得它是在模仿《霸王别姬》,空有表壳。但小编不打算说剧情和演员,只想跟朋友们分享剧里无处不在的民国贵族范儿。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京绣和珠宝翡翠。

京绣

佘诗曼饰演的程凤台的媳妇范湘儿有多套匠人们替她高级定制的京绣服饰。

这些京绣有的低调,有的奢华,有的清雅,有的浓艳。每一件都是手工制作,精美至极。

小编最喜欢的服饰就是佘诗曼穿的这套。△

缎面的料子色泽墨绿如翡翠,点缀的也是同色系的翡翠项链、耳环和戒指。在一片绿意盎然中,京绣的洁白梅花显得更加精美。

上图这件旗袍上彷如国画一般的莲花用的全是真丝绣制,是由两位绣娘师傅花了40天工时完成的。

虽然范湘儿身份是富商太太,但是在京绣的加持下,她没有一丝市井气息,倒给人一种皇家贵妇的感觉,在一众男色中倒真是绿叶配白花,极其高贵优雅。

京绣,又称“宫绣” 或“宫廷绣”,是北京地区刺绣的总称。

它以北京为中心,以构图严谨、做工精细、艺术高超为特色,主要制作皇室服饰、生活用品以及民间戏服等。

京绣曾一度与“四大名绣”中的苏绣、湘绣、顾绣齐名,与景泰蓝、玉雕、花丝镶嵌等一同被中外赞誉为燕京八绝,并于2014年被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经典传承千年。

北京,历史上是辽、金、元、明、清五代的都城,这就意味着,京绣的历史至少有800年。

然而,考古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把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出土的刺绣实物看作北京地区传统刺绣发展的开始,那么京绣就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远的不说,就从辽代开始看京绣是如何发展的吧?

1978年,在北京门头沟区清水河畔的斋堂发现一座辽代画墓,里面残留有彩绣花卉的棕黄色锦和黄锦残片,其精美程度说明京绣在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平。▽

元朝时期,据《契丹国志》记载:“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聚于其中,僧居佛寺,冠于北方,锦绣组绮、精绝天下”。▽

京绣在明清时期进入辉煌阶段,且在皇帝朱元璋大力支持下,也成了皇家专属。

据史书记载,为了制造京绣制品,朱元璋还特意从南京迁来“二万七千户”手工业工匠至北京。

虽然这样做很劳民伤财,但是正因为有了这么多能工巧匠,才有了各种闻名世间的高级绣品。

而从明朝皇帝手上接手京绣的清朝皇帝,因为个人爱好——丝织品基本都只要绣的——导致京绣被推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引发的技术巅峰令人惊叹。

当然,这种巅峰也是融合了各地代表绣技的结果。比如吸收了苏绣的“精细雅洁”,而在大气磅礴的外表下有一颗华美的心。

京绣在这时候已经是全国热销的爆款。它也因为皇族在宫廷中建立专门的“绣院”而逐步发展成了一门学问。

2、从宫廷到市井。

清朝覆灭后,京绣之所以没有随之灭亡,离不开为宫廷服务过的艺人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当时,民间的绣花庄主要就是由宫廷艺人开办的,他们专门给宅门里的有钱人刺绣衣服。

值得一提的是,最初做京绣旗袍的宫廷艺人大多是男人。

因为在京绣行当里,技术最好的是男工(体力,专注度等)。尤其在清朝末年,每天飞针走线的都是男性。

这些男工不以绣花为耻,反以为荣,因为给皇家做绣品在封建社会是神圣而高贵的职业,还可以享受朝廷俸禄(女人由于地位低而做不了)。

3、京绣的寓意。

历经汉唐的孕育,再到明清的兴盛与辉煌,京绣随着宫廷的出现而诞生,又随着宫廷的消失而走向民间。进入民间后,它的内涵更加丰富。

京绣的宗旨是“图必有意,纹必吉祥”。

比如,松鹤表示长寿;梅兰竹菊象征节气高雅和脱俗;喜上眉梢用喜鹊谐音喜,用梅花谐音眉;以鱼表富余,以蝙蝠表幸福等等。

《鬓边》中的服装也是遵循了这个道理。

例如这套京绣旗袍的造型,将佘诗曼衬托得优雅又贵气,更重要的是,素色的套装上绣满了鸳鸯和荷花。

这是京绣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吉祥图案。

鸳鸯贵子表示夫妻恩爱,吉祥如意。这反映了剧中他和黄晓明新婚燕尔时的愉悦,以及她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的色彩也有着不同的寓意:黑为玄、黄为权、红为喜、蓝为贵。

长辈穿秋香色京绣,体现慈祥;年轻人穿粉、绿、白色京绣,体现青春朝气。

古代黑色为天玄,是一种庄重而严肃的色调,尹正的这身京绣玄装,正是表现了他内心的严肃和正义。

而衣服上点缀的是花中之魁——牡丹,这也是京绣中最常见的图案,是至尊至贵的象征。足见这个角色是多么的低调又奢华。

4、京绣的分类。

京绣通常分为两派:一为金绣,二为绒绣,并有规矩:学金不学绒,学绒不学金。

要想凸显皇室威仪,便要靠金绣派出场了。

金绣的特点是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其中,盘金绣最难,讲究一根金线盘到底。

先将金线盘成图案,再用丝线固定。无论是龙头还是龙鳞,均为两条金线从头盘到尾,一断便废。

因此工匠落手之前,线路已经在脑子中先盘算好了。每根线朝不同方向盘,才会得到层次分明的龙鳞。

达官贵人用的京绣则多以绒绣为主。绒绣是以蚕丝线为原材料,针的大小只有日常家用绣花针的二分之一,因此绣起来极其费神。

可见无论金绣还是绒绣,都不是一般人能消费得起的。即使清朝灭亡,排第二的绒绣也只有超级富豪才能买得起。

所以说用京绣来表现《鬓边》人物的身份、财富和地位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京绣不仅技法高冷,而且用料也十分精细贵重,所用的面料多为库缎(贡品),也有软缎或其他半成品的织锦。

讲究的贵族们甚至还会按照季节来选择——春夏秋以缎为之,冬则以建绒。

京绣的考究还表现在所用的材料上,比如制作龙袍时,用金银线。

这金银线的制作非常复杂,以金线为例,首先把做好的金叶夹入乌金纸内,将其锤打成金箔(0.12微米厚),再经过背光、切丝,才能用于刺绣。

其他贵重材料,如珍珠、珊瑚、孔雀羽线等也常在京绣中使用。总之就是怎么贵怎么来,不差钱!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件孔雀羽彩绣辑米珠夹袍,就是清朝乾隆年间绣制的一件京绣精品。

它以蓝色缎子为底,全身用孔雀羽线穿织白色珍珠、红色珊瑚珠,还捻金线、银线、龙包柱线、五色绒线等。

5、京绣的用处。

1)、皇家服饰。

明清皇室、王公贵族的服饰可以说是京绣艺术的集中体现。

以清朝帝后的丝织绣花服装和衣料为例,光故宫博物院就收藏了数万之多。

这件黄缎绣云龙女袍是其中的代表作。

2)、日常用品。

旧时,人们讲究“腰间杂佩”,就是在腰间佩戴香囊、荷包等好看又实用的杂物,这一习俗延续到清末民初。

当它们结合了京绣,就不只是杂物这么简单了,而是馈赠佳品。

《清季蒙古实录》里就记载了清朝皇帝用日常京绣物品赏赐蒙古王公的事。

3)、大咖戏服。

由于京剧在清中期开始独领风骚,那些精美的剧装自然需要大量的绣活。所以,传统京剧服装渐渐成为京绣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和传承形式。

人们常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京剧的扮相好不好,一身京绣的戏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鬓边》里,商细蕊买一件戏服,一个线头都不放过,有一个地方抽丝了,他就要求换,难道真这么讲究?

其实,这种戏服在京剧里叫蟒。蟒又分为男蟒和女蟒,男蟒一般就是皇帝、将军、丞相这类身份高贵的人穿的服装。

而商细蕊的则是女蟒,因为他经常唱“贵妃醉酒”,所以他的戏服一般就是尊贵女人穿的服装。

像他这样的戏服,在那个年代都是纯手工做出来的,特别是戏服上的京绣图案特别多,就更别说点缀的珍珠了,光是做一个戏服就要两三个月。

比如当年梅兰芳的戏服,一件就要7万大洋,放现在就是300多万人民币。

所以说,买这样一套戏服,能不讲究吗?

不管是从艺术价值还是人文价值来看,京绣都是前人留下的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值得我们传承下去的。

面对这样精美绝伦的工艺,我们所要思考的不是流行,而是它的价值会因时间而更显珍贵。所以保护和发展是必要而且紧迫的。

好在这种濒临失传的传统宫廷手工艺京绣如今已经在一些艺人的努力下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包括旗袍、荷包、首饰,甚至是家居摆件。

相信随着京绣逐渐被大家认识,也渐渐使得这种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下日常生活图景中活跃起来,这个“非遗”一定可以发展并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珠宝翡翠

这部《鬓边不是海棠红》看似土气,骨子里却非常奢靡华贵。很难得在一部充满硝烟战火的影片中能看到如此多的富丽堂皇,里面有很多民国文化里的美学。

除了昂贵繁复的京绣以外,还有一样东西引起了我们注意,那就是演员们身上戴的那些珠宝翡翠。

剧中黄晓明的英式服装、怀表胸针挂饰显得十分的洋气,巨型戒指在剧中经常出现特写镜头,很是彰显富商贵气。

黄教主在这部剧里的表现,可以说是控油演技,匪气中带着一股飒爽。

别说,他要是帅起来,还真是气质卓绝,再衬得一手灭霸的大戒指,抬个眼,哪怕也是要毁天灭地的。

看下面一个镜头,黄晓明戴了一枚阳绿翡翠马鞍戒。

这马鞍戒的款式很简单。但男人的饰品原本就不需要太复杂,简洁清爽就好,否则容易显得娘气。

图中黄晓明手上一共戴了三枚马鞍戒。不得不说,剧组是真下本钱啊,不仅够大,还够多,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黄教主满满的土豪气息。

除了黄教主,在剧中,几乎每个人都戴珠宝首饰,特别是富商贵族,满屏都是珍珠、珊瑚、祖母绿、绿松石、钻石……

珠光宝气闪瞎眼。

特别是佘诗曼饰演的范湘儿一出场,小编就被其整套的翡翠饰品给吸引住了:

冰种翡翠耳饰、和田玉镶金满色翡翠鸽子蛋领扣,一身素雅,搭配彰显富贵低调的玉石饰品,真是惊煞旁人。

虽然没有下面的满绿翡翠惊艳,但配着黑白旗袍,女主这气质便跟白莲花一样,清新淡雅,另有一番风情。

上图这一套装扮又与白冰翡翠黑白旗袍那套产生了天壤之别。

佘诗曼戴的这一套翡翠珠链和耳坠特别有韵味。耳坠的种水虽然不是很好,但色辣喜人,加上复古的工艺,非常耐看。

而珠链就更不用说了,水头好,油亮,阳绿满色,再配上镶金的满绿吊坠豆子,古香古色,贵气十足,放在现代来看,也很具时尚元素。

佘诗曼的戏份不多,但她的翡翠配饰确实是样样别致,耐人寻味。

小编不得不佩服造型师,那么多服装首饰,居然能每一件都搭配得这么恰到好处。

如上面这身装扮:大红袍子,绿叶粉菊搭配满色翡翠随形耳坠,满色珠链福豆,一指满色戒面,一指红翡鸽子蛋,纽扣上还有一块白冰挂件。

这样的装束,完全不显突兀,反而充满了华美的视觉刺激,尽显大家族主母的豪气逼人。

除了耳环,领扣,珠链外,佘诗曼在剧里也戴有翡翠戒指。

如上图,仔细观察,她戴的也是一枚翡翠马鞍戒,不知是不是导演特意安排,让她的戒指款式与黄教主的一致,来表达两人的夫妻身份。

这马鞍戒刚好跟领口的菱形别针搭配成套。

很多女人不喜欢戴马鞍戒,因为马鞍戒比较英气、阳刚。但在剧里,佘诗曼戴马鞍戒不仅不显男人味,还戴出了一种管理者的气势。

我想比较干练的小姐姐们,以后也可以考虑戴马鞍戒,说不定也能像佘诗曼这样,凸显出美丽大气范儿。

对于《鬓边》里大量出现翡翠饰品,也许很多看官会以为于妈也是一位翡翠爱好者。其实不然。

民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在翡翠的发展史上亦是如此,可惜的是,如今许多年轻人对民国时期翡翠所创造的那些时尚与辉煌还知之甚少。

清末、民国时期的重要时代标志——翡翠

曾经有人做过一项调查,发现一部分网友对如今的影视剧大量使用翡翠作为人物配饰存有异议。

他们认为描述民国时期的影视作品大量使用翡翠饰品的做法明显有失公允。

事实上,在那个时代,珠宝首饰的材料还不仅仅是翡翠一种。以老北京前门玉器街为例,那里是著名的“翡翠大王”铁宝亭发家致富之地,也有加工猫眼、红蓝宝、星光宝、珍珠等高档珠宝的商铺,满足当时清代王府贵族和民国达官贵人、军阀以及外商的消费需求。

但是,民国时期虽然有其他珠宝的存在,可唯有翡翠才能在那个时代绽放出最亮的光彩。

这其中不乏大批历史人物的推举。例如清朝时期的大量王公贵族,民国时的要商政客及军阀,都是翡翠的忠实粉丝。

在这里小编就不一一例举了,想要了解的朋友可以翻翻往期文章《绝对值得看的民国翡翠史!》

可能大家对《鬓边》的剧情有很多争议,但小编觉得里面的服装配饰绝对对得起大家的审美。

满屏的京绣珠宝翡翠,每一件都禁得起细品,每一套都搭配得恰如其分、高贵典雅,既符合人物和时代背景,也传播了独特的中国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鬓边不是海棠红》满屏珠宝翡翠,是否要掀起翡翠美学风潮?
林芳朱宫廷艺术珠宝展
溥仪御用珠宝将现身沈阳故宫博物院
珠宝翡翠
世界顶级珠宝翡翠
老翡翠怎么断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