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7岁儿童的发展需求

今天我们主要讲讲华德福对现代社会的疗愈作用,讲讲什么叫生命。由于时间关系,仅把注意力放在0-7岁儿童的发展上,这个发展不是身高、体重、头围,不是关心孩子什么时候坐,什么时候爬,而且他们的身心灵、他们的思考、 情感、意志的发展。

以及什么是健康养育,父母应该如何看待孩子的疾病、健康、发展。这里不涉及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仅把焦点聚集到家庭。

同时,我们今天不做 how to ,不对具体行为细节进行剖析,而是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讲讲人的发展顺序和特点,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医生。

先来看这个人智学U型图。

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代表生命与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的连接程度。简单讲,生命是一个入世的,与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连接的过程。

一个人出生的头3年是一生中成长最快的阶段。2岁半左右,迎来生命的第一个危机,即第一次自我意识的崛起。在此之前,幼儿分不清我和你的关系,还喜欢用自己的名字称呼自己,而不是用“我”。

随着幼儿物质身体的发展,为他塑造了属于他自己这个独特的灵魂的物质居所。

那面对这一阶段的幼儿,作为成人应该怎么做呢?

首要的,是要对孩子的一切充满好奇,做一个深入的观察者。这是一个自我修炼的好机会,所有的修身方式都有“空”的锻炼,其实和一个婴儿互动是最好的放空自己的方式。孩子会打碎你所有的“应该”。

0-3岁

孩子在0-2岁时,所有的感官都是开放的,他用全身在吸收环境里的各种信息和能量。估计爸爸妈妈都有体验,有时候打个喷嚏都会吓到孩子。我女儿在三个月时,有一次我抱着她拉窗帘,拉窗帘的声音吓到她哭。因此这时候孩子的养育环境要特别注意,要温馨,温暖,安静,平和,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包裹。

不要过早地带孩子去噪杂的环境, 那些声光电的刺激,对于孩子太过强烈。也许你根本意识不到,这些摸不着的刺激会成为过敏的重要诱因,因为所有的刺激都是需要“被消化”和“被处理的”。当孩子处理不了时,就会成为哮喘,成为湿疹等典型过敏性疾病的表现。

孩子在“可怕的2岁”时,一旦一件事没有按照她的意愿发生,她就会大吵大闹。 最常说的就是“ 我要原样的” 、“ 我要原来那个”。这个年龄的孩子对很多物质世界的普适规律还不理解,比如时间顺序,空间秩序,物质守恒等。我们确实需要理解孩子,我家女儿特别典型。对家长确实挑战,但是需要我们对孩子深深的理解,因为那段时间对这个小儿来说也不好过,也是成长中一个重要阶段,有句话不是说:痛苦是学习的必经阶段吗。一般我会尽量保持敏感,减少让她大闹的几率,例如她喜欢反复玩水,开水龙头,我就给她穿上雨鞋,站在浴缸里,让她反复玩龙头。

或者给她几个小盖子小瓶子,让她自己倒来倒去,湿了就湿了,玩够再说,那种满足感对于孩子很重要。如果遇见她大发脾气,就只能倾听和共情了。这对妈妈也是极大的挑战。当然,每个孩子表现不一样,这也和华德福讲到的孩子的气质类型有关,以后有机会再说。

我发现一个在父母身上很典型的现象,那就是很多人喜欢用抽象的,充满逻辑概念的语言和孩子互动,这对3岁以下的孩子来说简直是灾难。父母不要过分依赖语言内容与孩子交流,应该多开发其他交流的渠道,例如多用拥抱、爱抚、眼神等肢体语言,尤其应该特别锻炼语气、表情、身体语言的交流。

下面我讲讲爱和自由的理念。如果爱和自由中的“自由”指的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成人毫不干涉,那最多只能部分发生在3岁之前。而人智学中的自由一词有更多深刻的含义。3岁左右的孩子上了幼儿园,与其他孩子产生互动,与老师、更多的成人产生互动,那就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了,需要建立人际交往的所谓的“规则”,虽然我并不想用规则这个词。

3-4岁

三岁后,除了继续发展身体,还会发展情感、社交,处于意志力的社交。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或“我”的力量对孩子进行精神引导。这个时候成人的影响力量是很大,怎样介入其中?这同样需要自我修炼。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修炼,所有孩子的行为都是自然的、正常的,但是往往因为父母的错误领会而将孩子引向了不好的方向和状态。

比如孩子哭,不要直接去行动,冲过去,问他怎么怎么了?而应该停一下,观察一下自己,问问自己孩子为什么哭。

4岁孩子变化特别大,最重要的发展就是第一次对自己的记忆开始有意识了,特别喜欢听重复的故事。

重复的故事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记忆。 0-7岁是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阶段。举个例子,神经就像一张大网,覆盖全身,每一个末梢都有神经系统。所谓记忆不是仅在脑子里,一个例子就是我们身边很多考试高手,考试前突击记忆,考试之后统统忘掉,那就是说知识停留在脑子里。而自行车一旦学会了,就不会忘,因为身体都记住了。诚泉的课程都是体验式学习,所有我都没忘,还在践行,呵呵。 华德福也注重用身体来学习,让学到的东西都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这种记忆才能带来创造力。

重复的刺激帮助孩子建立影响记忆力的神经大网的基础,所以千万别烦孩子要听同样的故事——尽管你都要讲吐了(我有半年讲一个故事,就差点吐了)。错过了,以后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来打基础了。

4岁孩子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喜欢问问题。我们经常有老师被孩子们问得实在没法继续回答,他们开始探索如何终结孩子的问题。因为解答一个问题往往需要抛出一个或更多新的概念,而这新的概念又会成为新的问题。

那怎样才能不去产生新的概念呢?那就是用讲故事的,有图景式的语言和思维去描述,而尽量避免抽象语言。这样就会激发孩子自身的想象力来帮助他们理解这个事情。想象力来源于图景式的思维。

比如,孩子问:飞机飞到哪去了? 老师会答:消失在蓝天中了。这句话就是图景式的,是有颜色的,有气氛和语气去渲染的。

有的父母说,我不会用图景式的语言说话怎么办?那最好的途径就是多读故事书,多读小说。现代人很不幸,流行快餐文化,建议大家找七、八十年代的小说来看,尤其是那种和政治无关的,乡村式的小说,我个人很推崇沈从文的作品。

这些,也是自我教育的一部分,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这里的品位是指对环境的识别能力,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力,对他人的敏感,对艺术、美学的鉴赏等。

我练习太极拳半年,深有体会,太极就是锻炼我们重新把意识带到身体每一个细胞的过程,意识越能控制细微的身体变化,我们的记忆力,悟性,甚至性格都有所不同。太极老师说,练太极是成人逆生长的过程。对于孩子我们需要在特定的发展阶段根据她的内在发展需求来给予恰当的帮助,这可以让他以后少走弯路。

5岁

下面来到了五岁。通常在幼儿园,5岁开始上大班了。五岁是新的幻想品质发展的年龄。所谓新的幻想品质是区别于四岁的由图景化的语言帮助孩子产生的图景化幻想,5岁的孩子可以不依赖外在的引导或者刺激,而从自己的内在产生内在图景。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能力,对于今后孩子的创造力是一个坚实的基础。而这个能力的发展只有这一年。这时候家长可以观察到一些现象,孩子的想象力会天马行空,家长可能出现的误会是所谓“神游”,不要轻易定义孩子“神游”了。我自己觉得,成人经常认为孩子神游了的一个原因就是看不到孩子的这种幻想力的价值。当然,如果9岁了他还经常处在这种杂乱无章的幻想之中,是可以定义为“神游”的,可能需要成人的干预了。

5岁的孩子经历人生中美妙的幻想期,这是创造力的源泉。我家娃娃5岁时,客厅永远有一个属于她的地方用椅子,毛线,布,各种东西, 搭得大型场景,而且要保持好多天, 连续的发展她的故事。 我们也是她故事里的角色。对于我这个爱整洁的妈, 天天客厅里像迷宫的状态, 给我很大挑战, 你懂得。忍着不收拾, 但是来朋友就要收拾吧, 免不了费些口舌。现在7岁了,她不爱这么玩了, 现在回想起来, 那时是多么美妙的一段日子,我们也和她一起活在幻想的童话世界里。所以,如果你是5岁娃的妈妈,好好享受吧,过去了,就没有了……  活在当下,和孩子享受每一个当下。

从五岁开始,我们说一下关于孩子的玩具。大家都知道华德福主张天然玩具,这里有几点原因。

第一是因为天然背后的道德品质是“真实”,这种品质会植入孩子的物质身体。

第二是天然玩具温和安全,又各不相同,对于孩子内在图景能力的发展是开放的,有支持和帮助的。

第三就是四岁和五岁是发展内在图景的关键时期,需要简单的,形态自然的玩具作支持。而过于有型的玩具则会束缚孩子的内在图景发展。

而这个年龄,电子媒体对孩子内在图景的发展的伤害非常巨大。

6—7岁

6岁到7岁,准备上学了。 孩子要掉牙了。说到掉牙,目前因为养育和环境的问题, 孩子的掉牙普遍提前。有一些普遍原因: 晚睡——你的孩子能在8点半之前睡吗?饮食——垃圾食品, 谁能避免食品的危害? 智性开发——过早的识字和阅读,调动了本应该发展身体的能量, 来发展智性, 于是身体过早成熟了, 牙掉了。

有些孩子掉了牙, 半年不长出来, 中医讲就是肾虚, 也是很好的例子。 其实, 孩子的疾病中肾虚的比例还不小, 和我们普通认为孩子纯阳之体阳气足的理解很不一样吧。

如何看待孩子的疾病?

4岁以后一般不会频繁生病和发烧了,一般生病就集中在4岁之前。我们看待疾病是什么态度呢?

疾病是一个信号,提醒有些东西不对了,要纠偏或扶正。7岁以前孩子的身体来自遗传还不是属于他“自己的”身体。遗传中有些不适合她的地方要代谢掉,怎么代谢?通过发烧。从环境、饮食里吸收到的不良刺激,不良情绪,不良能量怎么处理?通过生病。我们要理解甚至感谢疾病,给我们机会重新检视自己,告诉我们哪里需要调整。

我女儿去年冬天断断续续3次发烧,大概历时一个半月( 4岁之后她没怎么病过),我认识的几位人智学医生对我说的就是 Congratulations。孩子发烧我们也没有特别着急,因为我明白孩子发烧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问题,还有她的精神意义。尤其是7岁刚刚开始换牙,发烧非常普遍,同时也有很多心理上、精神上需要面对的挑战。于是我和她爸爸做了一些调整,增加陪伴的时间,调整了家里的节奏。每次发烧之后孩子就一下长大了很多。

生病时,父母有意识的陪伴和引导特别重要。这里面最重要的是父母如何看待生命中的疾病或者生命里的痛苦,挫折,这些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最大。我们治疗只是简单的中医方法,小儿推拿,艾灸,包括人智医学的家庭护理方法,例如热敷,花草茶等等。

因为我每周在同两位中医大夫学习,在门诊跟诊时,可以看到大量生病的孩子。 可以清楚的看见,很多疾病都是来自不良养育。其中有很大部分是过度医疗造成的。举个例子:家里发现蟑螂,怎么办?一个方法就是买灭蟑药,杀死蟑螂;一个就是彻底清洁房间,让蟑螂不来我家。这不仅是治疗方向的思路,也是教育的思路。我们用药是让孩子身体越来越强壮,还是看着那个细菌病毒呢?

生病如何应对?其实用药治疗是整个治疗过程中起到最小作用的, 大概只占8%。而日常养育里起到的作用大概占80%。一个好医生,最主要的工作是告诉家长怎么给孩子吃,喝,拉,睡,玩。

例如为什么要吃有机食物? 举个例子,肝脏对糖会有直接反应,当舌头尝到甜的感觉时,肝脏就开始工作了,准备消化糖,但是我们现在吃到的糖大都是假的,人造的,我们的肝是一个总被欺骗的肝。这种被欺骗的感觉不仅对身体带来伤害, 对精神也带来影响。为什么孩子之间很难建立信任感?这与饮食也有关系。

回到根本,孩子生病,是在提醒我们要对我们的生活有意识,有觉察。随着了解的越多,我们会越来越清楚的看见我们日常生活里的每一个起心动念,每一个简单的行为都会对健康,对孩子的发展有影响。还是回到那句话,孩子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自我教育。随着我们对自己的意识的提高,面对孩子的养育就不会有那么多恐惧和不安了。

说到“我”的第一次诞生,以及儿童发展到3岁以后7岁以前,我想顺便说一下我们同顺泰和健康工作室的愿景,那就是: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医生”。

这句话有三层含义:

1)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2)通过学习简单的方法,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3)每个人都可以帮助到身边的亲朋好友,共同达到健康家庭、健康社区的目标。

这里面主要强调的就是“我”这样一个人类独有的概念的作用。我们人区别与其他动物的地方就在于有“我”这样一个对自己的认识。所以,不论是诚泉的课程,还是华德福教育或者中医和人智医学,核心内容都有一个共通的着力点,就是“我”是我整个生命的主人(医生、导师),这一方面是责任,另一方面也是权力。

对待疾病的态度也是如此,“我”是所有的原点,也是我们立足为人的力量源泉。

结束语

时间过的好快,转眼一个小时就过去了,这里作为结尾吧,我要说一点关于我们俩的角度。今天的所有分享,只是从一个比较有经验的妈妈、曾经的老师、实习的治疗师、一个不断学习和修炼自己的学生的角度做的分享,不管我说的多么象真理,大家都要存一个怀疑批判的态度。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检验,最终形成自己的决定,来过自己的生活。这样说真的不是想逃避责任,而是不论从现实意义上还是从虚拟意义上,我是无力为他人负责的人。但是我愿意为我自己的任何语言、文字和行为负责。也欢迎大家提出任何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幼儿涂鸦的不同阶段
从华德福角度看“孩子生命中的5~7岁”儿童早期发生的事情会成为日后生活的决定性因素
神游宝宝家
神奇敏感期——0-6岁幼儿家长必读
人智学解析孩子0
要不要上兴趣班,按孩子的年纪对号入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