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秋雨的作品感悟 - 家妮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他的书如果一本本地看过来,感觉就是余秋雨先生绝对不仅仅是有学问那么简单!读他的作品,不难发现那是视野的一次次拓宽,是思想的一次次深入——从未衰落的中华文明到衰亡的其他文明,从熟悉的中国文化到不熟悉的世界文化。说他故弄玄虚也好,说他虚伪也好,说他硬伤多也好,说他越来越没文采也好……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认识、兴趣、目的、弱点、弊病和语言习惯,而将这一切全盘托出,随便哪个名人大家都可以被贬得一文不值。从他的书里你是可以有一些收获的,不论是早期还是现在、不论是思想还是文字。谁都在成熟,他也不能例外,所以看今天的他,看综合的他吧,那些批评文字里百谈不厌的东西可以放一放了。如果不喜欢,可以不读而不必找一堆所谓的理由,这是我们的自由,正如怎么活、怎么写、怎么成熟和完美是他的自由。

读余秋雨先生的作品总能让读者对原本我们心目中的历史人物的评判有新的认知与重建,他对待历史人物,用诚实的理性的态度去对待,不受任何主观因素的影响。众所周知,秦桧是南宋的奸臣,人们都痛恨他咒骂他,没有人会为他说话,但余秋雨还是客观地理性地留出空间让他申辩。而对于苏东坡的好友沈括,也不避揭露其短,他曾因妒忌而陷害过苏东坡,他所检举的诗句,正是苏东坡分别时送给他的诗句。秋雨散文不同于以往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理性审美意识所支撑起的恢弘气度。

    读余秋雨先生的作品,你会感觉散文中的故事情节都非常完整和生动。传统的散文一般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性、顺序性,一般都是为了体现某一主题而截取某一故事片断,把他们结合起来,使之突现主题。而余秋雨的散文则不同,他注重故事情节的塑造,并且做得非常好。《道士塔》中,给我们呈现了敦煌文化沦丧的整个过程,王道士如何愚昧地将壁画刷白,与外国人进行廉价的交换,中国官员如何对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视之不理,最终敦煌的研究者只能从外国买来文献的胶卷进行研究。整个故事完整生动,让人如身临其境。尤其是某些精彩场面的描写,更是让人义愤填膺、痛心疾首,“一箱子,又一箱子。一大车,又一大车。都装好了,扎紧了。吁——车队出发了。”“王道士频频点头,深深鞠躬,还送出一程。”《信客》、《柳侯祠》、《遥远的绝响曲》、《漂泊者们》、《华语情结》等篇也都包含着一个或多个生动的故事。秋雨散文的小说化艺术形态使得散文具有小说的强烈感染力。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散文,在我们看惯了标榜散文的精巧灵活之作后,它呈现在我们眼前一道亮丽清新的风景线,如一股罡风劲吹。它摆脱了沉湎于自我小天地的小家子气,而表现为一种情怀更为慷慨豪迈的大散文,当然不是篇幅冗长之大,而是体现在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沧桑感,一种浩然而衮毫不矫情的雍容与大气,一种俯仰天地古今的内在冲动与感悟,一种涌动着激情与灵性的智慧与思考。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在丰富的文化联想与想象中完成对所表现的对象的理性阐释,融合了庄子哲学散文的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的思维与两汉赋体铺叙夸饰,华美凝重的修辞方式,从而表现出浸润了理性精神与内在理趣的诗化特征。落笔如行云流水,舒卷之间灵性激溅,有博雅的文化内涵,笔端饱蘸着深切的民族忧患意识,字里行间充盈着越迈千年的睿智哲思。

    余秋雨先生是不乏丰富情感的。在《老师》一文中,为在自己老师面前大声喧哗却能听于劝阻的学生表示感激。为昔日叫老师的绰号而悔疚。文中有这么一段“许多非主课老师却实在有点认不得了,这些非主课老师大多也早退休;今天特地赶来,静静地站在路旁,站在楼梯的拐角处,期盼往日的学生能认出他们。我的目光与他们一碰撞,立即感受到他们的期盼,便快步赶上去,一边呼喊着“老师”,一边试图以最快的速度回忆起他们的姓氏。”由此可见秋雨心中更有着深厚的师生情谊,友情对秋雨来说也有重要的地位,如他写道“日子一年年过去,连我们也渐渐老了。三十人的班级,已有四个同学去世,每次追悼会,同学们哭得像家属一样伤心。”也正如他所写的那样“来一次世间,容易吗?有一次相遇,容易吗?叫一声朋友,容易吗?仍然是那句话——学会珍惜,小心翼翼。”
    读秋雨散文,就如读着一本厚厚的历史,更有万象的人生世态和丰富的个人情感。秋雨的心是年轻的,他的心又是迟暮的。有着儿童的天真,有着老人的睿智,因而有了天真的向往新奇的心,有了发自内心的对历史的感悟。因此他的人生应是美丽的。正如他在散文集的序文中所写的那样他应该是一个“天使般的老人”。即使他年老了,也会有一颗年轻的心的。

秋雨对梦想的初衷,对历史的感悟,更是由于他对人类历史的重视。他追寻的心中的“阳关雪”,他对对待敦煌文明隐没的遭受蹂躏的过去不再如别人所云的那样将罪过归咎于一个无力回天的王道士。历史的失落该有历史的更深层的本质的。历史的源远流长也正是因为它有令人悲痛的过去。有了老人的睿智,有了儿童的心情,方有正视历史的勇气。

    余秋雨先生多年来的工作一直是以他心目中学者的规范来进行的,对于这个标准,他也引用康德的一句话告诫了大家:“敢于在一切公共空间运用理性!”多年来,余先生在文学创作以及传播中国文化的领域都有了很大的成就,他对待文化的理性和为人处事的哲学已进入了无数读者的脑海。预祝余秋雨先生可以有更好的作品问世,并且在文化的长河中有更令人惊喜的发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余秋雨散文的读书笔记
论余秋雨散文艺术特色
╭*★*╯撩开个人感情的面纱╭*★*╯
读《文化苦旅》
余秋雨散文的艺术与美学特色
抓住美妙的瞬间--雷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