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难忘的《三国》小人书

 

   说起《三国》小人书,估计我们那个时代的所有男孩子都喜欢过,而做为画家的我对它更有一份深深的情愫。
   我的涂鸦从画“骑马打仗”始,肯定最喜欢古装小人书。上小学时同学带我去小人书摊租看,那时多是《三侠五义》、《三侠剑》,英雄多是胜英、展昭之流,其中老画家严绍唐的作品居多,画法粗率随意,大将身高几等于小兵的两倍,而且多戏味,英雄走路都是丁字步,城楼简直就是戏台上的“过家家”,我和弟弟每谈及此,便大笑不止。

 


    严绍唐早期作品中的“丁字步”

 

   我家从五十年代初就订了《连环画报》,一直订到文革。1958年第二期开始刊登最新创作的连环画《三国演义》,而且一上来就是我们最喜欢的《虎牢关》,十八路诸侯,英雄蜂起,什么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全在上面。我和弟弟兴奋得不得了,那水平比严绍唐高的太多了,真正是两马错镫,刀来枪去,千军万马,攻城拔寨。

 


 
   尤其从来没见过的构图方式令我们耳目一新,采用大透视,近景远景对比强烈。比如这幅“吕布出战”,一将一骑突出于前,千军万马跟随在地平线上,强烈突出了吕布的英武威风,和赤兔马的疾速。

 



   再比如这幅“关公截吕布”,前景只伸出一把关公的青龙偃月刀挡住去路,大喝:“吕布不要走,关云长在此!”,而吕布这次却缩成了模糊的远景,关公的气势完全压倒了吕布。尤其那把刀一直刺破到了画框之外,更显出关公大刀的威力,这种画法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令我们大开眼界。

 


    

    打得“最热闹”的是这一幅“许褚、典韦等六将合战吕布”,《连环画报》似乎对这一幅也最满意,专门列出来展示。

 




   另外,这一期连环画报还介绍了《三国》连环画的创作情况,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组织大批画家专门搞创作,有徐正平、徐宏达、刘锡永、王亦秋等三四十位。有趣的是,解放前的上海老连环画家严绍唐居然也跻身创作组名单,我们注意看了看严老先生的作品,居然也能按照大家统一规定的新风格来画,比解放前作品真实多了,基本符合透视和人物比例。不过,虽然不再“丁字步”“戏台式城楼”,还是不免露出粗糙率性的笔法,令我们想起他笔下的胜英、展昭。
   说到统一风格标准,创作组事先设计人物造型稿,负责造型的有五位画家:刘锡永,徐正平、陈光镒、凌涛、卢汶。他们共塑造了115个形象,做为大家创作的标准。这期画报上也登出来几位三国英雄的造型。明显可以看出,这些人物的头盔服饰除参考《历代帝王像》、《凌烟阁功臣图》外,主要是研究史籍,原著关于人物的年龄、身材和外貌特征的描写,同时参考戏剧舞台上的人物形象。既符合汉代特点,而且个个服饰不同,让读者人很好区分记忆。

 


 
   尤其令人称奇的是,这一百多人的长相,脸型,如同“《水浒传》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金圣叹语)。这些长相已经深深印入我们这一代人的脑海。后来的《三国演义》连续剧,主要人物简直就是照着小人书挑演员,曹操、诸葛亮、刘关张、赵子龙、马超、孙权、周瑜……可以说无一不“像”小人书中形象。就连袁绍、董卓、蒋幹这样的次要人物也都“长”得像小人书。

 

 

         周瑜                       袁绍


   比如鲍国安扮演的曹操,个头、身形、相貌、眉眼、气质、性格,派头,甚至语言,完全就是我小人书刻在我心中那位曹操。前两年发现曹操墓之后,我还担心如果曹操头骨能复原,万一不像鲍国安怎么办?

 

 

 
   再比如演关羽的路树铭,居然是原陕西篮球队退役队员,身高1米86,威风凛凛,尤其那对丹凤眼绝了,平时总是高傲地微微半闭,偶尔一睁,英风四射,那就要杀人了。港台和海外华人纷纷赞叹:这正是我们心中千百年来的关公!

 

 


   而且,只要哪个人物不大“像”小人书,我们就不舒服。比如吕布,号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风流倜傥,英俊极了。但选定的演员张光北令我们大失所望。也许导演考虑吕布性格卑下,朝三暮四,算个“反面人物”,所以弄了个骷蝼似的脸型,还总是咬牙切齿,目露凶光,太恶心了,哪有一点儿《三国演义》所说的“器宇轩昂”的影子?哪能配得上美女貂蝉?

 

  



   从1956年起,《三国》连环画一本本出书,因为时不时就冒出“只歌颂帝王将相,不歌颂工农兵”之类批判,中间停了好几回,一直出到1962年政策宽松时才算出齐。
   我们那时家贫,买不起小人书,只能把《连环画报》里登出来的个别回合反复看个无数遍。我们二中教导处有位工人老闫师傅,独身一人,有钱没处花,买齐了全套60本《三国》小人书,装一小箱,平时秘藏家中偷偷看,从不示人,我们都快馋死了。
   不光老闫这样的闲老头儿和我们这样的少年郎喜欢看,就连日理万机的毛老人家居然也看得爱不释手。那套《三国演义》连环画册就摊开在案头床边,看得津津有味,而且一连几天反复看,吃饭睡觉也不放。有一天警卫叫他吃饭,他靠在床上看小人书,不愿动弹。警卫说:“主席,你还迷小人书啊!”他翻着书说:“小人书不简单哪!言简意赅。就那么几句话,多少大事多少人物就交代出来了。道理一目了然。
   老人家酷爱历史,善于从中汲取统治经验。但天天啃二十四史还是累得慌,小人书轻巧灵便,最适合靠在床上闲看。而且简单有趣,既省脑子,又长知识,怪不得那样的大人物也喜欢呢。
   《三国演义》小说我通读过四遍,古文基本就靠这个学的。但仍然喜欢一遍遍看小人书,其实也跟老人家一样,图个省脑好玩,而且里面的画儿实在比文字更好玩,就跟亲眼看古人打仗的电影似的直观而有趣,而且印象要比看字书牢固得多,也算是无意中的一种形象记忆法吧。
 
   一直到文革后,《三国》小人书又重新出版印刷,我那时已成了挣工资的“有钱人”,出一本买一本,一本也就二三毛钱,主要为了让儿子看,但总是没碰上整套的,最后还是没买全。
   到九十年代,小人书已不再出版,成为文物,现在潘家园旧书市场上一本原价两三毛的《三国》小人书也得十几到几十块。一般的一套48本版的总得几百到几千元,而第一版第一印的全套60本版的竟价值百万!

 



   后来还算好,大概为了满足我们这样的工薪小人书爱好者,潘家园又出现一种大开本的小人书名著重印本,每一面能排原来的六小页。一套《三国》上下册标价二百,实卖一百元。我一气把《三国》《红楼》《水浒》《西游》,甚至包括《王叔晖连环画精品选》全部买齐,也不过300元。虽然看的时候太重不好拿,少了当年看“小人书”那种轻灵随意躺卧阅读的乐趣,但读故事,看绘画一点儿不耽误。我们不是为了文物收藏,只是为了追忆童年的乐趣罢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语录
郭德纲谈三国
小歪推书第五弹:《三国演义工笔精绘本》(盛鹤年绘画)
三国貂蝉究竟长啥样?相貌被还原后,网友惊曝:神似1貌美女星
读《三国演义》,品关公义勇
我也聊三国‖似此星辰同昨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