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69. 人保法后利用数据创业的机会基本被砍光了

社会上这帮滥用个人信息,尤其是拿着别人的个人隐私,套取大数据经济利益的家伙,STOP!谁还敢琢磨数据的滥用,琢磨各种新商业模式来忽悠监管,胖球数据就是参考样板,全公司一锅端。

数据如水,渗透到社会经济的所有缝隙之中,接二连三的网安法数安法个保法发布,以及铺天盖地的细则规定条例,如机关枪般震动着全社会各行各业,虽然我觉得85%以上的企业根本不用担心,但至今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分(出口管制这类就有相对明确地划分,不涉及两用物项的基本自我安慰无需关注),所以每家都特别上心。

尤其是外企。

难道最为瑟瑟发抖的不应该是大数据公司,或各种利用大数据获取增值收益的互联网企业吗?

我想一来这些企业早早就居安思危参加到网信工信经常组织的会议中,以第一时间洞悉监管侧的风吹草动,实业过往参与度很低,忽然意识到个保法都要通过了,慌忙之中倍增焦虑。还有一点原因是外企骨子里担忧监管的差异化执法,尤其是数据出境这个前天刚刚通过的条例,要求得比较严苛,对外企的震慑与个保法不相上下。

外企们都在吐槽立法执法的趋势对他们越来越不利,而我的观点却完全不同。

一项重视合规,并已有系统化安排的外企,才最不用担心汹涌而来的监管,也就常常会收到监察通知书而已,但我认为实时性的漏洞并不多,只是因为监管从外部很难做出细致的监察,所以才会发自查通知书,自查后基本也就证实了没啥大问题。

真正需要担心的还是那些肆无忌惮滥用大数据,无序发展毫无合规制度可言的企业们,其实以本土公司为主。不仅仅局限在信贷金融领域,在民生医疗、大工业买卖、消费社群电商等重大行业都有涉足,信息化的一大弊端就是数据沉淀后被非法再利用。

信息造假,相对于个人信息被滥用,严重得多。只不过后者侵犯到消费者个人权益,所以伸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高,不管到底有么有侵犯,反正我觉得被侵犯到了。而前者侵犯的是大众利益,就如同乌合之众中讲的,当事情发生到大众头上,谁都不想出头来伸张权益,当有人被伤害呼唤大众来拯救一般会遭遇冷漠的大众,必须呼唤某个特定人才行。

我们所做的所有决策,购物决策、买房决策、职业决策,都基于足量的信息,应该说,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在做出错误决策后,往前复盘,都是因为信息掌握地不够详实且准确,而匆匆就出做出了决策而导致的。当一个人所能接触到的所有信息都是假的(鉴于现在大家都太宅,信息来源几乎都是线上),再加上一点点心理学对职业学历家庭做侧写,那么就可以基本控制这个人的行为表现。

所以国家层面严控数据滥用,才如何必要、如何刻不容缓。

当然,我觉得自我抽逃的方法早就在“反诈APP最新的黏土卡通广告里”,人人都早就懂,不就是俗套的加强户外运动、加强社区人际互动、加强与周边人的物理交流,说白了,信息来源更广泛一些,互相印证,减少被忽悠的概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背景下,如何构建企业数据合规管理体系?
至合律师
数据要素化背景下的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新秩序
为保险企业深入解读:银保监会《关于开展银行保险机构侵害个人信息权益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严规重罚 —— 个人信息保护法施行后,企业如何应对?
许可: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的周年回顾与反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