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朴华贵之美——元朝藏西风格佛造像
古朴华贵之美——元朝藏西风格佛造像
刘坤澎
近年来国内艺术收藏市场迅猛升温,许多主流门类藏品市场火爆的同时也伴有许多问题和泡沫,甚至开始降温。而一个较小众的类别却低调稳步地发展壮大,就是佛教艺术市场。伴随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加入,国内藏家对佛教艺术的认识也已有一定水平,谈到明永宣、清宫廷等风格都很熟悉,但对某些佛像类型则了解的甚少少。本文就粗略介绍一下13至14纪西藏西部流行的一种特色鲜明的佛像风格,此风格古朴轻巧而又典雅高贵,圈里也有的称为“拉达克风格”。
这里说的藏西,范围主要是今西藏阿里地区及印度境内的拉达克。拉达克位于阿里以西,克什米尔以东。10世纪后古格王朝建立,领土涵盖阿里、象雄、拉达克,并大力扶持佛教,开启了藏传佛教的后弘期。藏西毗邻克什米尔,在10-12世纪两宋期间,古格王朝派人去克什米尔学习佛法,而且还带回许多克什米尔的工匠,因此当时藏西佛像造像带有显著的克什米尔风格。
但之后,克什米尔被伊斯兰民族入侵,其佛教失去势力,对藏西影响减弱。东印度帕拉王朝也因被入侵,大批佛教徒逃入西藏。同时尼泊尔佛教进入繁荣鼎盛时期,与西藏有着密切交流。所以元朝时期,帕拉-尼泊尔风格,在西藏影响极大,包括藏西地区。外来的工艺和风格最后在藏西本土化融合后,就产生了元朝藏西的独特佛像造像。其主要特征如下:
工艺:材质大多是黄铜,不鎏金,而在面部贴金。常见用银嵌眼睛,用红铜嵌嘴唇、衣纹、饰品。藏西可能受矿藏、资源条件的制约,故在铸造技术上,改进提高,用失蜡法铸出更薄的胎,轻巧别致,铜质含较高锌,不易生锈,表面打磨光亮圆润。这种胎质是藏西佛像重要特点之一。当今许多藏家给藏品定位经常首先看胎体厚薄、手头重量,这个因素有一定道理,因为用料足意味着经济国力发达也就很可能代表着艺术活动更繁荣,但是过于强调这种因素,则容易进入误区。因为一件作品的艺术性是其价值里最首要的,材质、分量都是一种手段,最终我们欣赏的是作品外观带来的视觉表现和内在精神气质。
头部:面相五官端正,两眼细长呈柳叶状,眼睑低垂,眉毛一般为一道阴刻线,高挑流畅,形如一把弓,眉间有凸起白毫,鼻梁挺直鼻翼外张,上唇微翘,下唇较厚。佛装头部螺发、高肉髻、顶饰火焰宝珠。更多见的是菩萨装,头顶
火焰宝珠,高发髻,较扁,继承东印度帕拉的风格,发髻阴刻线示盘起的头发,带花冠,多为五叶花冠,也有中央是半月形花瓣的,这种样式在之后明代造像非常常见。花冠上叶片间常有铜线相连,因为铜质薄脆,这样做可以增加牢固度,也有一定装饰性。耳戴有一对环形耳环,两侧一般有U形的缯带或者扇形冠结,往往也有铜线连接。
躯体:比例基本匀称,苗条优雅,腰较细,佛装着袒右肩袈裟,采用萨尔纳特式手法,不表现衣服本身,感觉衣服紧贴皮肤非常轻薄,显露出躯体形状,仅在手、胸前、腿部表现出衣服的边线,线条一般较朴素。菩萨装上身不着衣,只戴饰品,下身着长裙,表现方式同佛装,但衣边多为双线,可能出现连珠线或者阴刻几何纹。佛和菩萨几乎都是坐像,双腿前有扇形衣褶,折角较大,简化了帕拉尼泊尔造像里细密规整的衣褶。佛装不戴饰物,菩萨装的饰物重点在胸前,从脖子由内往外,先是一条连珠纹或者素面的圈带,然后是一条很宽的圈带,有较复杂的装饰,正中胸前垂着一个倒三角形的精美饰物,最外层再戴一串长链,多为双层连珠线,经过两乳内侧,垂到肚脐上方,呈U形。手钏多为简单的圆圈形,而臂钏多为三角花形。菩萨装还可能有帔帛或乌波罗花。帔帛从脖子后悬空延伸到肘部,呈半圆形,之后搭在两腿外侧,这半圆形帔帛在身后就如背光。饰花的话,也是从手臂两侧延伸过肩至耳际,枝干粗硕。这一时期饰花的,枝干都接插固定于底座,也是继承帕拉尼泊尔做法。帔帛与花的设计,显然以装饰性为重,不仅带来飘逸感,而且丰富了雕塑中部的元素,平衡整个造像的视觉感受,因为头部装饰复杂,容易产生上下失调之感。正是这种高超的艺术水准,创造出古朴典雅而又华丽富贵的风格。
莲座:一般整体为梯形,双层莲瓣,中部束腰。莲瓣较宽大圆鼓,光素无纹,尖部向外略微翘起,这一简练手法却有效的让莲瓣充满生机活力。莲瓣只施正面,背面不施。莲座上下边可能饰有连珠纹,连珠有方形或圆珠形,粗硕古朴。值得注意的是,下边的连珠纹,经常是在底座最下沿,这种“落地珠”的形式,在元及以前的西藏造像里常见,可以作为一个断代的线索。封底采用包底法,是西藏普遍的做法。
题材:造像类型并不繁多,多为寂静像,常见的为五方佛、四臂观音、文殊菩萨、度母,五方佛多见菩萨装。忿怒像比较稀少。
下面就举几个例子来介绍:

古朴华贵之美——元朝藏西风格佛造像

图1,见于2011年翰海春拍“金粟神光比利时私人珍藏佛造像”专场,宝生佛,十三世纪,高39.5厘米。此为五方佛中的南方宝生佛,风格具有鲜明的十三世纪拉达克造像艺术特征。面部泥金,头戴五叶花冠,高扁发髻,冠底环扣饰有精美几何纹和连珠线,耳上方饰有花朵,耳环大气庄重,耳两侧伸出冠结如祥云,冠叶和冠结后方,有铜线连接。脸庞丰腴秀美,额间白毫凸起,眼嵌银,嘴嵌红铜,慈祥微笑。身躯俊秀挺拔,腹部肌肉微微隆起,感觉柔软而不失力度。几层璎珞与臂钏华美精致,左手施禅定印,右手施予愿印,手心有法轮图案。结跏趺坐,手脚造型准确优美,线条清晰流畅。莲瓣饱满有力,下方为有特色的“落地珠”。整体构图呈三角形,稳重庄严,藏西的艺人匠心独运,用简练的手法做出华贵的感觉。

图2,见于2010年翰海春拍“水月禅心金铜佛像”专场,自在文殊,14世纪,高33厘米。文殊为自在游戏坐姿,左脚踩于莲花上,左手结期克印,持莲花茎,茎顺手臂而上,莲花落在肩上,上有经书,右手胸前施无畏印,花径固定于底座,从腿后方向上伸展,手造型细致曼妙,指节纹和指甲写实清晰,手掌有法轮。头戴三叶花冠,这是较少见的。发髻高束,白毫与眼睛嵌银,眼神深幽玄妙,嘴嵌红铜。周身璎珞环绕,缀满珠纹。值得注意的是,下身长裙,刻满了花纹,而不是常见的素面,工艺更加复杂。整体来看,配饰宽硕豪华,但略显程式化,不如早期生动,应是成熟时期后的作品,符合14世纪的定位。


图3,见于2010年翰海秋拍“行愿之缘金铜佛像”专场,宝冠释迦牟尼,13世纪,高35厘米。此造像法相庄严优美,吻合藏西的风格。与图1图2不同之处在于,这尊采用了飘浮于身后的半圆形帔帛这一经典装饰,可注意帔帛也有2跟铜线与手臂连接。其次耳际是U形飘起的缯带,而非扇形的冠结。再次,头戴的五叶花冠,5叶上相互连接的铜线清晰可见。最后,帽冠上与胸前三角形花结,出现镶嵌绿松石的装饰。工艺娴熟简练,风格古朴典雅,应是成熟时期的造像作品。
以上三尊,都是典型13至14世纪藏西风格造像,采用别具一格的的薄胎工艺。拿这三幅图对照着前文总结的主要特点看了后,应该就对这一类型的佛像有了大体的认识。几个显眼的要素就是莲座、帔帛花饰、躯体配饰、附件间连线。这一风格的某些要素在13世纪后西藏其他地区也能见到,尤其是藏南日喀则地区,有的造像极为相似,仔细看才能分辨出细节的风格改变,受藏中本土化风格影响更多。但藏西、拉达克目前仍如圣地般神秘,其历史文化还没有被研究透,因为有些时期段,缺乏文献资料记载,我们的认识很模糊甚至是空白,加上西藏早期造像主要依赖于外来工匠和技术,这些都是流动性很强的因素,导致西藏造像有很强的多样性、变化性,很难考究清楚某一个地区某一个风格的起源、发展、流传。比如藏南出现的类似藏西风格的造像,还不能确定是藏西影响了藏南,还是藏南也是受同样尼泊尔帕拉影响早于藏西发展出来,甚至可能是藏西造但流传至藏南而已。类似的可能性疑问可以有好多种,无法定论,有待研究。无论如何,优雅俊秀、光洁古朴、华丽高贵的佛造像文物,以其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趣,已经彰显了元朝藏西佛造像的璀璨成就。
刘坤澎 电话 1860112289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公园南路8号棕榈泉公寓9号楼31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智慧庄严殊妙无比
西藏铜佛像艺术特征
浅谈西藏佛像基本艺术特征
明永宣金铜佛除了价值昂贵,还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东正学术 | 10-14世纪的西藏造像
北京匡时秋拍 | 梵境传圣像 雪域铸慈悲 ——11-12 世纪藏西克什米尔风格莲花手菩萨像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