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产业地产30强 | 中国第一个科技园:1平方公里的创新螺旋

中国产业地产行业首份重磅研报

产业地产投融资策略报告》正式发售!

点击本链接查看详情

购买请联系工作人员微信:parkchinahc



园区中国2017中国产业地产30强调研

走进深圳科技园


深圳,在中国产业地产编年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相比于武汉的百花齐放、上海的经济成就、北京的央企集聚,深圳的地位源于这里是中国产业园区的发源地。蛇口工业区的先行先试,打响了中国特色产业园区的头炮。这个南海边曾经的边陲小镇,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崛起为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在园区领域更是创造了多个第一。


园区中国近日专程赴深圳对其中的一个“第一”进行了调研,那就是国内第一个高新科技产业园——深圳科技工业园(SSIPC)。在这个1.15平方公里的科技园区圣地之中,我们与深圳科技园新任董事长何景成及高管团队进行了交流。



32年前的1985年,深圳科技园由深圳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创办,不但开创了院市合作的先河,还最早探索将产学研结合,进行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1985年成立伊始,深圳科技园管委会便被赋予了极高的管理权限,管委会主任由深圳市市委书记兼任,中科院院长则担任常务副主任。管委会负责园区的开发、服务、管理和后续高科技产业的投融资。1991年,国务院批准深圳科技园为首批2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深圳科技园将自身发展历程总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专注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企业孵化。深圳科技园成立的初衷就是承接中科院各科研院所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孵化,深圳科技园成功孵化了超过100家企业,据统计孵化成功率达到14%。上世纪80年代深圳科技园就成立了创业中心,堪称创投和天使投资领域的先行者,而14%的孵化成功率,即使放到现在来看也是一个不俗的成绩。


第二阶段主要是产业培育和产业集群的打造,根据自身禀赋和深圳的产业发展情况,深圳科技园在这个阶段形成了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等产业集群。这期间最重要的一个成果就是如今已经成为业界传奇的华为。


第三阶段也就是现阶段,主要专注于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一体两翼的打造,以园区开发为主导,在产业投资和专业化高端服务两个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利用原有高科技产业集聚的优势,通过股权投资资本的引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项目和资本的有效嫁接,提升园区的整体定位和内涵。


同时,深圳科技园在本部形成“一个园区多个基地”的结构,对外则秉承“走出去战略”,探索模式输出、异地扩张路径。



2002年对于深圳科技园是另一个标志性年份。这一年,深圳科技园从原有的管委会模式开始向公司化运营转制。公司的股东方主要还是来源于深圳和中科院,代表深圳方持股的是深圳国资平台下的深业(集团)有限公司,代表中科院持股的是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科实业集团(控股)公司。管理模式也转变为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成为了一家典型的政府园区平台公司(GPV)。


深圳科技园董事长何景成对园区中国表示,深圳科技园转制之后的发展思路主要集中在配合政府相关重点产业政策,布局打造产业集群,并展开了一系列的软硬件环境构建。



2006年,深圳科技园和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在园区落实了深港两地政府“CEPA”协议的第一个实体----深港生产力基地入驻科技园。


2007年“金融基地”全面启动,“(PE/VC)集聚园”揭牌。


2009年,科技园动漫及网游技术产业孵化基地综合楼奠基。


2010年,深圳市首个股权投资基金集聚园----深圳市南山区股权投资基金“(PE/VC)集聚园”落户科技园金融基地。


2014年,深圳首个互联网金融产业园——深圳(南山)互联网金融产业园落户科技园。同年,科技园创业孵化器建立,并被中共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称号。



通过上述一系列园中园平台的打造,深圳科技园完成了由产业转移平台向产业创新和金融创新平台的转变。股权投资基金集聚园和互联网金融产业园等平台上,分别集聚了数十家金融创新企业,包括塔信息技术(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神州数码(深圳)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也入驻了园区的金融基地。


在仅仅1.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深圳科技园通过打造孵化投资和产业集聚相结合的模式,树立了国内科技园区开发的样本,并在经济数据层面取得了惊人成就,早在1996年就在全国高新区中名列园区单位面积产值和人均产值的榜首。



当然,在成为其他园区膜拜标杆的同时,已过“而立之年”的深圳科技园也面临着转型期的诸多困惑。“中国科技园区的产能正在严重过剩。”何景成在交流中坦言。


当前,整个深圳区域都面临着城市更新和产业转移升级的挑战,深圳科技园作为有着32年历史的国内首个科技产业园,在整个科技园区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怎样在存量上做文章,将“一体两翼”布局做得更实更落地,是何景成掌舵园区以来思考最多的问题。


园区中国一直强调,深圳科技园为代表的园区平台类公司,当下都面临着资产过重以及诸多体制机制问题,处于新一轮创新提升的关键节点。如何通过顶层设计和资本力量的导入,将现有各类存量资源要素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激发园区二次发展,是这一群体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在异地拓展方面,深圳科技园也是最早走出去的科技园区之一。在深圳科技园的品牌影响力下,内陆地方政府以各种优惠条件邀请深圳科技园赴当地合建园区。早在2005年,深圳科技园就启动异地园区的研究与规划,2011年又成立了第二园区筹建办公室,在南通、沈阳、成都等地合作了多个异地园区,足迹遍及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上游等区域。



在异地园区的开发过程中,深圳科技园在许多项目中都以轻资产方式介入,包括项目产业策划和后期招商运营在内,将深圳科技园积累的经验和资源进行导入。此外,深圳科技园在轻资产领域的探索还包括移动服务平台和多元化科技投资体系的搭建等。


何景成表示,在轻资产扩张的过程中,深圳科技园也会考虑资源投入和产出的“性价比”。“结合现有园区内的产业转移,在那些产业链配套完善又有市场前景的区域进行轻资产扩张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与此同时把握好轻重资产配置的平衡度也很重要。”



园区中国始终认为,深圳科技园这样的各国有平台企业手中掌握着客户资源、土地资源、品牌资源、政策背书等优质资源,这些是它们在产业地产领域大有用武之地的先天禀赋。而如何通过重新发掘释放这些资源的价值,实现园区要素的流动,也是园区中国当前正在努力探索的。


关于这一话题,我们也将在4月7日武汉举办的“2017中国首届政府园区平台公司闭门峰会(GPVS2017)”中继续予以深入的探讨。


何景成对园区中国的理念与实践也表达了充分的认可。“科技创新本身就是开放的,园区运营同样也应该是充分开放的,跳出自我的束缚走联合共赢之路,以深圳科技园的硬实力嫁接园区中国的软实力,有很多的合作空间。”


此次与深圳科技园管理团队沟通过程中,双方也在园区价值发现、园区资本联盟、园区顶层设计、资本要素流动等方面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确定参加4月7日中国首届政府园区平台公司闭门峰会(GPVS2017)人员名单如下:



园区中国
中国产业地产首席资源与交易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启迪协信百亿科技园落地深圳 未来冲击千亿市值
黄立平:产业园开发商容易被自己搞死
【荐筑】花园里的摩天厂房 / 深圳银星光明生命健康科技园
干货(上篇) | 产业地产开发新思路-清房协建筑工程智库系列论坛
传统房企抢滩产业地产市场 回归一二线城市
大张江-普陀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