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徽菜

徽菜--“绩溪十碗八盘”

  宣城社区论坛-宣城人的精神家园!

[ 本帖最后由 玛格丽特 于 2008-12-15 14:49 编辑 ]

TOP

  徽菜名闻古今,誉满天下。它的故乡——绩溪岭南各地,尤其是十三都(今伏岭镇)一带,部分支出另一个小“氏族”,那就是“十碗八盘”。“十碗八盘”是一种民间套菜,一般只在婚宴寿吉庆之日举办,是由八盘冷碟、十道大菜组成的筵席形式。
         八盘是:米粉炒排骨、猪肝(或猪耳朵)、桂花肉、海蜇丝、腌黄刮、鸡蛋瓣、瓜子、花生。其中前六盘荤素菜肴可随季节、条件的变化,选用不同的原料,而独有干果中瓜子、花生不能变。岭南方言中的“瓜”与“加”,“
生”与“孙”同音,寓意“加子加孙,福泽绵长”。
      普通的十碗依次是红烧鸡、炒粉丝、海参子、红烧大块肉、圆包、炒米粉、笋片(或萝卜丝)、虾米汤、肉圆、鱼。头碗为鸡(块鸡或全鸡。待新女婿必需是全鸡,必定由老婆舅双手“齐眉”敬上),谓之“上台鸡”。鸡寓意“吉”。末碗为鱼(待新女婿同样由老婆舅敬上),谓之“下台鱼”,“年年有余”。如此则“三鲜”俱备矣。这套菜的特点是用料普通、烹制方便、朴实实惠,其原料皆产于当地。
      岭南“十碗八盘”是一种民宴套菜,其组合相当完美,精致。这一民宴由菜类看,有荤有素;以味觉而言,有咸有甜;按状态分,有干有稀;就种类论,有菜品有主食;拿营养讲,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淀粉齐备;从技艺究,有炖、炒、烧、煨、焖、蒸、七法皆用,有烹饪家赞誉:绩溪岭南“十碗八盘”是一种民宴菜肴的“黄金组合”。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十碗八盘”不仅成了“家常便饭”,而其内容质量,除了鸡、鱼、圆包、红烧肉、炒米粉基本不变,瓜子、花生(绩溪方言谐音有“加子”、“加孙”的意思)必不可少外,其余菜肴,好多人家大都罗列时鲜、挑拣美味,甚至互相攀比。尽管十碗中的最后数碗,客人果腹,几乎不复下筷,而东家则无不尽礼、尽情也。
      “十碗八盘”数字之来由,无非是取“十全俱足”、“十全十美”;“八仙”、“八骏”、“八斗才高”、“八抬八托”等一类吉兆与有关富贵荣华之谚语、名词之意义,以象征家庭旺盛,子姓蕃昌;其来有由,不谓无因也。

TOP

  伟人故里、山水精华
--安徽绩溪简介

绩溪县,地处皖南山区,是总书记、国家主席**的家乡。明明是古徽州的地域,现在却划到了宣城市的名下,也好,宣城比较发达、开放,绩溪这些年以过去不曾有过的速度发展了起来。同时,作为宣徽文化的结合点,绩溪也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绩溪人口18万,很小但很怪。先说山水,有一个“江南第一关”,峻、险、奇、美,其实是一条从山腰中凿成的,通往浙江“徽杭古道”起点,再往前走就是下雪堂、上雪堂、蓝田凹直至清凉峰;有一个“百丈岩”,山体由一块高达150余丈的整体花岗岩组成,加上有一个惟妙惟肖的障山奇石(毛泽东头像),确实迷倒了众多游客;还有荆州“小九华”,据说是地藏王菩萨第一个到达的地方,解放前曾有一年的闰七月三十(地藏王诞辰日),香客多达三万五千余人,踩塌了寺庙的石阶石栏,还有不少人被挤落河水;绩溪龙川(土名大坑口)有一个“胡氏宗词”,是明朝的建筑,成了徽州乃至国家祠堂建筑的经典,称为“江南第一祠”,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再说人文,明嘉靖年间出了个胡宗宪,是统领七省军务的重臣,连严嵩也怕他三分,不断变换着手段拉拢他。现在他的故里龙川还有他的“尚书府”,俗称“二十四个门阙”,被专家裕为“徽州第一家”。清朝出了个胡雪岩,得了个二品顶戴的“红顶商人”,留下一个杭州“胡庆余堂”,成了国药的代名词;近代又出了个胡适,国际上的名气大过鲁迅;还有徽墨始祖胡开文,至今仍为文人墨客所缅怀。至于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祖籍,我不说您也知道……
此外,绩溪还有三大怪:第一是语言怪,如:普通话说“放电影”,用绩溪话发音就成了“红太阳”;“跟你说没”读起来就是“冬瓜面”。这样的方言就象两条钢轨一样,与普通话始终保持着那么一段距离,却永远沾合不到一起去。第二是饮食怪,绩溪是徽菜的第一发源地,2005年被国家授予“中国徽菜之乡”,还举办了美食节。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为想方设法招待他,绩溪人变着法子做了“一品锅”等徽菜,博得“龙颜大悦”。还有绩溪的小吃挺有特色,名气不小。如绩溪拓(念塌)果、水馅包(蒸饺)、干蕨螺蛳块、燕笋绿笋等,都是饮食经典。第三是人怪,绩溪人老实、厚道、团结,被称为“绩溪牛”和“徽骆驼”。据说三十年代在南京举行的一次同乡会上,胡适大笔题了“我们都是徽骆驼”,还说了“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的至理名言。

TOP

  再见徽菜香(图)

TOP

  

□早报记者许美红文/图
   徽菜在泉州的餐饮市场有点奇怪,在几年间起起落落,比如早些年的美食街就有一家,后来关闭,再后来的去年,六灌路又开张了一家,但生命更短,没等美食记者回过神来就没了。所以,当看到我家门口这家店风风火火地开张,不禁有种时不我待的急迫感。

   此店据说颇有来头,店名始自清,创办于上海,以烹饪徽州山区一带山珍野味为主,有诸如黄山一品锅、清炒鳝糊、鲭鱼划水、清蒸石鸡、红烧石斑、石耳鸭煲、腌鲜鳜鱼、剥皮大烤、珍珠圆子、五色绣球等名菜。徽菜历史悠久,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如黄山一品锅,如徽州臭桂鱼等。黄山人杰地灵,历来盛产土特产野味,去过黄山的人,一定对黄山笋、黄山蕨菜等记忆犹新,这里,或许可以让你重拾记忆。

   黄山一品锅当然不可错失。据说,一代文豪胡适任北大校长时,曾用“一品锅”招待过梁实秋,由是得到了“一品锅,三五七层花色多,品其味,离桌不离锅”的赞许。一品锅材料众多,有冬菇、冬笋、火腿等,辅料有绍酒、姜汁、冰糖等。将各种原料、配料调制后,置入双耳大铁锅,分铺若干层,最底层为萝卜丝、干角豆、笋衣、冬瓜、冬笋等,称为“垫锅”,“垫锅”之上,依次是肉、豆腐包、鸭子夹、肉圆、鸡块、野味等。一品锅又有“三层楼”、“五层楼”、“七层楼”、“九层楼”之称,即一种菜一个花样为一层,楼数越多,层次越高越好。一品锅油而不腻,不老不嫩,烂而不化,熟度适中,热而不烫,吃时但觉鲜香可口,质地脆嫩香气宜人,地方特色浓郁。

   “徽州臭桂鱼”的来源也颇有讲头,相传200多年前,每到冬季,长江沿岸铜陵、贵池等地的商贩们便将桂鱼运往山区销售,有一年一位商贩挑了两桶桂鱼行至半途鱼已发臭,情急生智,商贩将鱼去鳞去鳃掏尽内脏抹上食盐掩鱼臭。鱼到黄山,厨师下重料,以小火红烧,食后竟觉肉质细嫩,醇厚入味,后人纷纷仿效,竟成名菜。传说只是传说,实际上我们吃到的臭桂鱼并不臭,口味鲜中带甜和微辣,十分可口。据传此菜后经慈禧降旨,收入宫廷御膳菜谱中。

   印象深刻之“石耳炖土鸡”,石耳,徽州山区附在岩石上的地衣类植物,富含多种维生素,古人曰“作羹饷客,最为珍品”、“久食色美,益精悦神”。石耳与鸡同炖,堪称营养佳品之巧配,细小的黑石耳,清澈而鲜香的鸡汤,鸡肉酥烂,汤汁鲜美,食后唇齿留香。
   “火腿炖鞭笋”,以黄山鞭笋和火腿肉、骨置于砂锅,加上清汤和冰糖,用慢火炖2小时,再加精盐、熟猪油炖10分钟,取出火腿肉和火腿骨,将火腿肉切片,盖在鞭笋上。此菜汤色乳白,鲜醇爽口,笋嫩腊香,且清香味淡,可清痰止咳。

   “香菇盒”———象征“和合如意”。香菇盒是徽州传统名菜。以香菇为底,中夹馅心制成,状若灵芝初放,散发出清馨的菇香,馅鲜菇软,荤素合一。此菜乃徽菜中的百年老菜,配料繁多,手工复杂。
   最奇怪的是绩溪米粉,一盘上来,却怎么也找不到我们熟悉的米粉状,竟是糊状的一盘……
   小炒、大烧、小食、特色菜、招牌菜……这里所列只是管中窥豹,具体滋味,还是留待客人自己去品尝吧。

TOP

  绩溪岭南有“九碗六”,岭北则有“胡适一品锅”、徽岭南北相呼应,古来有声。

绩溪岭南有“九碗六”,岭北则有“胡适一品锅”、徽岭南北相呼应,古来有声。一代文毫胡适任北大校长时,用“一品锅”招待绩溪的女婿梁实秋先生得到“一品锅,三五七层花色多,品其味,离桌不离锅”赞许。胡适在任驻美大使时经常以家乡的“一品锅”招待外国友人。也曾以“一品锅”宴请美国恩师杜威,赢得举座赞誉,成为美谈。


绩溪岭南有“九碗六”,岭北则有“胡适一品锅”、徽岭南北相呼应,古来有声。一代文毫胡适任北大校长时,用“一品锅”招待绩溪的女婿梁实秋先生得到“一品锅,三五七层花色多,品其味,离桌不离锅”赞许。胡适在任驻美大使时经常以家乡的“一品锅”招待外国友人。也曾以“一品锅”宴请美国恩师杜威,赢得举座赞誉,成为美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张徽菜单
舌尖上的徽菜,这些你都吃过吗?
北京徽菜馆大全
吃在徽州丨没想到你是“腐败好色,油嘴滑舌”的徽菜!
史上最全最详细最深入的徽州攻略(5)—— 绩溪
杂烩之美(六):一品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