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气和津液的关系丨中医理论38
气和津液的关系 中医理论38

  气属阳,津液属阴。气和津液的关系,与气和血关系极其雷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和气的气化、温煦、推动和固摄作用;而气在体内的存在,不仅依附于血,且亦依附于津液,故津液亦是气的载体。兹分述如下:

  2.1 气能生津 津液的生成,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有赖于胃的“游溢精气”和脾的运化水谷精气。所以,脾胃之气健旺,则化生的津液就充盛;脾胃之气虚衰,则影响津液的生成,而致津液不足。因此,在临床上,亦常可见气津两伤之证。

  2.2 气能行(化)津 津液的输布及其化为汗、尿等排出体外,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由于脾气的“散精”和转输、肺气的宣发和肃降、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才能促使津液输布于全身而环周不休,使经过代谢的多余津液转化为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津液的代谢才能维持生理平衡。在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不利时,津液的输布和排泄亦随之而受阻;由于某种原因,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功能受阻而发生停聚时,则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亦随之而不利。因此,气虚、气滞可致津液停滞,称作气不行(化)水;津液停聚而致气机不利,则称为作水停气滞(阻)。二者互为因果,从而形成内生之水湿、痰、饮,甚则形成水泛为肿的病理变化。临床治疗时,行气与利水之法须并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3 气能摄津、津能载气 津液的排泄,有赖于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维持津液代谢的正常平衡,也有赖于气的固摄作用。因此,在气虚或气的固摄作用减弱时,势必导致体内津液的无故流失,发生多汗、漏汗、多尿、遗尿等病理现象。反之,由于津液能载气,故在多汗、多尿和吐泻等大量津液流失的情况下,亦可出现“气随津脱”的病证。《金匮要略心典》说:“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即是此意。

  血和津液的关系 中医理论39

  血和津液,都是液态样的物质,也都有滋润和濡养的作用,与气相对而言,二者都属于阴。因此,血和津液之间亦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血和津液的生成都来源于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所化生,故有“津血同源”之说。津液渗注脉中,即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灵枢·痈疽》说:“中焦出气如雾,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这说明了生理,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病理情况下,血和津液之间也多相互影响。如在失血过多时,脉外之津液,可渗注于脉中,以补偿脉内血液容量的不足;与此同时,由于脉外之津液大量渗注于脉内,则又可形成津液的不足,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病理现象。反之,在津液大量损耗时,不仅渗入脉内津液不足,甚至脉内之津液亦可渗出于脉外,形成血脉空虚,津枯血燥等病变。因此,对于失血患者,临床上不宜用汗法。《伤寒论》有“衄家不可发汗”和“亡血家不可发汗”之诫;对于多汗夺津或津液大亏的患者,亦不可轻用破血、逐血之峻剂。故《灵枢·营卫生会》又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之说。这即是“津血同源”理论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轮考点】考纲重点之中基精气血津液(四)
【中基】20考研进行时-第302天
中医基础理论 | 重点04(精神气血津液)
津血同源
气血津液相互之间的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