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经》的治疗思想之二:病患为本
《内经》的治疗思想之二:病患为本
  
治疗疾病的过程,是医工与患者之间建立关系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两方面的关系如何?哪方面对于疾病的治疗起决定性作用?

  《素问·汤液醪醴论》以案例的方式对此进行了精彩的讨论。其云: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于皮肤。今良工皆称曰病成,名曰逆,则针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数,亲戚兄弟远近,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于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

  岐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其中,“数”,与“法”同义,指规律、道理,或技艺、方法。

  “暇”,《新校正》曰:“按别本,‘暇’一作谓”。

  “病之始生”,是说疾病新发;“极微极精”,是说病情轻微;“入结于皮肤”,是说病位在皮肤表浅部位。
1,由上可知,很快“良工”就说疾病已成,称为“逆”,即针石、良药均已无能为力了。

  为什么疾病会由极轻极浅的状态,发展到“逆”而不治的阶段呢?是医工不良吗?非也。

  这里说,医工为“得其法、守其数”的“良工”,即确实掌握了医学理论和技术。

  那么,是患者距离“良工”太远,无法就诊吗?也不是。

  患者与“良工”之间就像“亲戚兄弟”一样,以至于其声音、颜色每天都为“良工”所闻所见。“远近”,是偏义复词,义偏于近。

  那么,在病情轻浅,又能每天见到“良工”的情况下,为何病情竟发展到不治的阶段呢?
2,在排除了医生方面的种种原因之后,岐伯在这里指出“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

  也就是说,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医患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关系常常制约着疾病的诊治。

  其中,病人为本,是医疗过程的主体,决定着医生的选择和治疗的目的;医生为标,是医疗过程的客体,其治疗技术必须施加于患者方能取得效果。只有患者相信医学、信任医生,治疗才有可能顺利实施并取得疗效。

  如果“标本不得”,即患者不相信医学或不信任医生,治疗就无法展开,此时欲使疾病痊愈,无异于缘木求鱼。

  另外,《素问·移精变气论》又说:“标本已得,邪气乃服”。

  马莳注:“《汤液醪醴论》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盖有病人而后有医工,故亦以本标名之。今医药合其病情,则标本得而邪气服矣。”是论医患能够配合的情况,其精神与此互补。
3,与此相应,《素问·五脏别论》说:“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至德”,指医学理论。“至巧”,指针石刺治的技巧。

  这里例举了“标本不得”之中因于患者方面的三种情况,即相信鬼神、厌恶针石和不许治疗者。

  另外,《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还有“病有六不治”之说,其“信巫不信医”与这里的“拘于鬼神”相同,又有“骄恣不论于理”者,均属于“标本不得”中患者方面的因素。

  《史记》同篇所载扁鹊诊治齐桓侯的故事,就是患者不信任医生而至不治的典型事例。类似情况即使是在现代,也并不罕见。
4,“病为本,工为标”之论,强调了患者在诊治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但《内经》并不因此忽视医工的重要作用。如果在患者不存在上述情况时,医疗活动能否顺利展开,就取决于医工了。

  《素问》的《疏五过论》《征四失论》《方盛衰论》等篇中,详细讨论了对医生的多种要求。现因篇幅与主题原因暂不赘述,读者们可自行查阅。

  《内经》病患为本的治疗思想,是强调治疗效果的取得,决定因素在病人而不在医药。

  病人本身的情况,是疾病可治与否及效果好坏的内在因素、根本因素;良医以及正确的治疗,只有在患者本身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

  就其理论思维的内容而言,这一思想是认识到,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因素在事物内部,外部因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条件,外部条件只有通过内部因素才能发挥作用。这一认识无疑是符合唯物辩证法思想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标本
尚先早课|病为本,工为标
正邪之标本中医病证之根本在于正气虚和邪气...
《黄帝内经·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面对久治不愈的身体问题,该怎么办?(附语音)
内经临床精要 (治则治法)7.3.1.【标本缓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