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调理虚寒体质?
怎样调理虚寒体质?

理中汤加味医案

  李某,男,58岁。初诊日期1965年4月6日。

  受凉后腹泻已三月不愈,每日大便3~4行,大便有完谷不化,胃腹胀满,食后益甚,时有暖气头晕,舌苔白润,脉细缓。

  证属里虚寒饮,升降失和,治以温中益气,和胃化饮。
与理中汤加陈皮、扁豆: 党参三钱,炮姜二钱,炙甘草二钱,苍术三钱,陈皮五钱,炒扁豆三钱。

  结果:上药服六剂,腹泻基本已止,腹胀亦明显减轻。继服六剂而证已。

  按语:本例为典型的里虚寒饮下利,也即太阴病下利,为理中汤方证,故与之即愈。

  原文复习

  《伤寒论》第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伤寒论》第396条: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者,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各家论述

  成无己:心肺在膈上为阳,肾肝在膈下为阴,此上下脏也。脾胃应土,处在中州,在五脏曰孤脏,属三焦曰中焦,自三焦独治在中,一有不调,此丸专治,故名曰理中丸。

  人参味甘温,《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缓中益脾,必以甘为主,是以人参为君;白术味甘温,《内经》曰:脾恶湿,甘胜湿。温中胜湿,必以甘为动,是以白术为臣;甘草味甘平,《内经》曰:五味所入,甘先入脾,脾不足者,以甘补之。

  补中助脾,必先甘剂,是以甘草为佐;干姜味辛热,喜温而恶寒者,胃也,胃寒则中焦不治,《内经》曰:寒湿所胜,平以辛热。散寒温胃,必先辛剂,是以干姜为使。

  《古方选注》:理中者,理中焦之气,以交阴阳也。上焦属阳,下焦属阴,而中焦则为阴阳相偶之处。仲景立论,中焦热则主五苓以治太阳;中焦寒,则主理中以治太阴,治阳用散,治阴用丸,皆不及于汤,恐汤性易输易化,无留恋之能,少致和之功耳。人参、甘草甘以和明也,白术、干姜辛以和阳也,辛甘相辅以处中,则阴阳自然和顺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虚寒胃痛,就用理中丸(汤)!
理中丸方歌方解,功效与作用,理中丸临床新用解析 | 道医网
珠海经方会议高建忠教授讲稿:临证谈理中丸
漫话理中汤
一吃凉东西就肚子疼,拉肚子?一剂理中丸,温阳散寒,告别胃虚寒
理中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