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太阴病: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太阴病就是里阴证了,就是在里位。

同是在里位有两种不同的症候反应。

如果为热为实,热实于里我们叫做阳明病。

那么这个,就是虚寒在里,就叫太阴病。

所以开始讲太阴病,就将太阴病的提纲了。

咱们讲的太阴病,这个提纲都可以概括了。

273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病是里虚,咱们所说是胃虚停饮,所以他腹满。

那么胃有水,他就要吐。

这个腹满是个虚满,咱们前面也讲不少了,

所以胃虚则客热邪气都往胃里头来,所以肚子它就发满。

里头有停饮呢,他要吐,吃不下,现在辨证也常这么说:脾虚有湿、不爱吃东西就是这种情况。

这个不是只是有饮而已,由于胃虚有饮,他还不能自己收持,所以“自利益甚”。

自利,就由于本身虚而自下利,不是由于吃药的关系,而且越来越厉害。

他是由于胃虚,里头有停水,而且胃虚,机能沉衰到这个地步而不能收持,

而且水在里头还不能保持住,失去收摄作用,所以他自利而益甚。

因为寒水刺激胃肠,他是要疼的,那么如果要是刺激不那么厉害,

也有时候不疼,所以“时腹自痛”, 也是自痛(请注意与第239条“绕脐痛......发作有时”鉴别)。

那么这类的病就是虚寒在里,这是以“下”为禁,应该用温药来补。

如果要把这个腹满误为里实,误为咱们前面讲的那个胃家实,而“下之”就坏了,“必胸下结硬”。

这个“结”字,在《玉函经》是个痞,痞硬与结硬差不多,这倒没什么关系。

一“下”,更使得上边虚了,寒饮更往上冲逆,所以他胸下部更硬满,而为结硬之变。

这一段主要是说明太阴病的特征。

也就是说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虚寒在里,反应腹满而吐、食不下、 自利腹痛越来越厉害,这个病就属于太阴病。

这跟阳明病正是一个对立,正是一个相反的,

那个(阳明病)是热结于里,一派是这个实热证,这个(太阴病)是虚寒在里,一派的是这个虚寒证。

守正学堂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小程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273条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六经辨证之五:太阴之为病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胡希恕讲伤寒论6--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伤寒六经求真》:第七编 太阴病篇 第二章 太阴病纲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