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鲜 :漫谈柴胡桂枝干姜汤应用

柴胡桂枝干姜汤和小柴胡汤一样在临床应用得非常广泛,今天,分享 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名誉主任李鲜教授 对其的临床应用体会。

1、抓主证是收效迅速的关键

本方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汗出、口渴,便溏、小便不利、心烦”这些方证。其主证有二:一是口干口苦,二是下腹部的喜暖畏寒。

2、深研病机,拓宽应用的范围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治疗太阳兼太阴虚寒的方子。病机为肝胆郁热兼 脾胃虚寒,临床上就会见到寒热错杂,虚实共见的情况。

临床中为了进一步拓宽本方应用,也为了更加迅速地提高本方的疗效,在本方中加入附子。加入附子后的柴胡桂枝干姜汤,用开阖枢机的理论再来看一下其组成结构:桂枝开太阳,柴胡、黄芩枢少阳,天花粉合阳明,干姜开太阴,牡蛎合厥阴,附子枢少阴。这样分析,可以看出此方六经皆入。它可以使肝脾清气从左升,肺胃浊气从右降,从而达到天地交泰,清升浊降的境地。

具体到临床的应用,不论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四肢百骸,只要是出现寒热交杂,或者说虚实夹杂的情况,就可以考虑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而绝对不能局限于肝胆郁热和脾胃虚寒。

经方中有好多寒热并用的方子,比如栀子干姜汤、附子泻心汤、乌梅丸等,这些方剂和柴胡桂枝干姜汤还是有区别的。像附子泻心汤靶点局限在脾胃,大青龙汤靶点在肺部,柴胡桂枝干姜汤不同,它是六经皆入。

李鲜教授常用剂量:柴胡12克、黄芩10克、天花粉15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牡蛎20克、附子6克、甘草10克。附子的量不要太大,就6~10克之间即可。临床要根据临床病人寒热症状的多与少,适当的相应调整此方寒热药物的比例。

3、柴胡桂枝干姜汤适用的病症

①久治不愈的发热疾病;

②久治不愈的头面部疾病。如病毒性结膜炎、角膜炎,还有鼻窦炎、中耳炎、淋巴结炎、痤疮;

③肝胆脾胃疾病(尤为突出);

④妇科炎症以及痛经;

⑤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等。

4、柴胡桂枝干姜汤体质

李鲜教授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其体质特征,多表现为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黄白或青紫,易有情绪波动,爱生气恼怒,胸胁胀满或疼痛,易心悸,口干而苦,常失眠,头部烘热感,面红目赤或牙痛,或鼻流黄涕,或咽喉疼痛,或口腔溃疡,或胃脘烧灼泛酸,或肩臂酸痛,但手脚多有凉感,胃脘和下肢多畏寒喜暖,或有腹泻和大便不成形。舌质多是淡的,不管它舌苔多黄多厚,它的舌质往往是淡的。脉象,左手脉一般多见弦细,右手脉多滑实有力量,而尺部脉多沉紧。

5、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加减与合方

①如果热证突出,寒证次之者,原方加连翘、栀子;

②腹胀便干者加大黄;

③虚寒证明显者,减黄芩、天花粉,加党参、白术;

④寒热夹杂的咳嗽,加 半夏厚朴汤;

⑤寒热夹杂的痞满,加枳术汤(半夏泻心汤证多见于热多寒少的痞满证,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枳术汤多见于寒多热少的情况);

⑥寒热夹杂的盆腔炎,加 当归芍药散;

⑦痤疮及一些慢性的皮肤病,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专家名片

李鲜,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学位指导老师,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 名誉主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 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常务理事 , 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脾胃病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全国首批肝胆病咨询专家,河南省保健会诊专家。

李鲜教授从事临床工作近四十年,曾先后跟随国医大师张磊、熊继柏等教授学习,谙熟经典,中西医贯通,博采众方,擅长运用中医整体思维辨证施治消化系统等疑难杂症。如胃脘痛、腹痛、胁痛、头痛、低热、眩晕、咳嗽、心悸、失眠、虚劳、泄泻、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及亚健康体质调理等。发表国家级论文30余篇,出版医学专著10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希恕和刘渡舟都擅长使用的一张方子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治疗少阳兼里虚寒证;可以...
解密胡希恕与刘渡舟“便干、便溏”讼案
柴胡桂枝干姜汤
中医需有“术”,更需有“道”
柴胡桂枝干姜汤心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