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月体的来龙去脉

正常的肾小球形似一只篮球,内胆是一团迂曲盘旋的毛细血管,外皮环绕着一层壁层上皮细胞。两者之间有空隙隔开,我们称之为包曼氏囊。当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严重损伤以至于基底膜断裂,漏出来的血细胞,纤维素以及侵润的单核细胞和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填充,在包曼氏囊形成半球状的结构。此结构纵面切开形似弯月,所以称之为新月体,英文叫做“crescent”,名字虽然好听,实质上是一肚子坏水,不是什么好料。如果严重到有新月体形成的肾小球占全部肾小球的50%以上,而且每个新月体占肾小球面积的50%以上,就是臭名昭著的新月体性肾炎。 当然,严重到两个50%的程度,在临床上毕竟是少数。更多见的,比如IgA肾病就经常合并程度不同的新月体,那么,这些新月体是怎么来的,有什么意义,如何治疗,以后会怎么发展呢? 粗分起来,新月体由细胞和细胞外成分组成。细胞成分包括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跑出来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细胞外成分包括纤维素,胶原和基底膜成分。根据肾小球肾炎和病程的不同,新月体的成分各异。肾病早期,基底膜断裂,血液中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漏入包曼氏囊,释放炎症因子,刺激壁层上皮细胞增生,由此形成细胞性新月体,其主要成分就是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随着病程延长,成纤维细胞从包曼氏囊的裂隙钻进来,纤维素和胶原逐渐增多,细胞成分减少,形成细胞纤维性新月体;晚期,细胞成分消失,成为完全的纤维性新月体。如此一来,肾小球势必硬化,肾功能也随之下降。

所以,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新月体是IgA肾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意大利的肾病学家D'Amico总结了18个医学中心的3620名IgA肾病患者,观察10年以后有19%的患者发生肾衰,再仔细研究发现,合并新月体者发生肾衰的危险性是未合并者的1.5倍。更令人不爽的是,随着新月体所占全部肾小球的比例升高,合并新月体者发生肾衰的时间也提早,日本学者Abe研究发现有IgA肾病合并新月体占25-30%者,有10%的只要3年就进展到肾衰晚期,而占50%以上者,有45%的3年内就需要透析维持生命。

好歹,这样的进展性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兔子新月体肾炎模型上可以看到有90%的肾小球形成细胞性新月体,但是最后只有50%发展到纤维性新月体,说明有一部分细胞性新月体自己消失了。这就提醒我们,除了纤维性新月体确实不可救药以外,细胞性新月体是具有可逆性的,经过治疗是能够把它们治好的。

事实上,这样的喜讯陆续传来——前文我们就提到日本的研究发现儿童和成人IgA肾病经过激素治疗确实可以观察到新月体消失了。2003年,美国亚特兰大的肾病学家Tumlin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12个合并有新月体的IgA肾病患者,经过连续三天冲击和随后的口服激素,同时用半年环磷酰胺。半年以后重复肾活检,发现12个人的新月体全部消失了,而且肌酐从治疗前的平均234降到了133,蛋白尿从4.04克降到了1.35克。可以看出,Tumlin的研究对象远比日本人严重的多,蛋白尿量大,而且肾功能已经不全,新月体占了10%以上的肾小球,考虑到这些不利因素,短期的效果确实是惊人的.那么,长期的效果的怎么样呢?作者继续观察了3年,发现另外一组只是一般性治疗的12个病理相同的患者中有5个进入肾衰晚期,而激素加环磷酰胺的12个人中只有1个如此不幸。

事实胜于雄辩,如此数据,确实不需要笔者再多说什么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这些好看的病理图片不容错过
JASN:建议将新月体形成纳入IgA肾病牛津分型
当肾脏活检报告出现这6个描述时,多说明肾病较重或预后差
手把手教你看肾穿报告,病理轻重程度主要看4个方面。
很多人不知道的IgA肾病分级,你知道么?
IgA肾病,哪些病变可能逆转,哪些是慢性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