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些消失的中国古文明,最后一个令中国人心痛···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除了华夏文明绵延至今以外,曾经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文明,同样浩繁精深,如璀璨的流星一般出现,又迅速的陨灭消失,留给后人遗憾和想象。

1. 古蜀文明

在四川盆地长期存在的文明,曾多次建立国家,先后发展出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开明朝文化,后于公元前316年被秦国所灭。


蜀人先祖称蜀山氏,兴起于岷江上游,是古代羌人的一个分支。约公元前3000年,黄帝娶蜀山氏之女为妃,诞下一子为蚕丛,乃西周时期蜀国首位称王的人。

十二桥文化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有名,叫杜宇(号曰望帝),善于农耕,开疆拓土,与周朝交好,曾参加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后因无力治水而将王位禅让于宰相鳖灵(你没有看错,真的叫鳖!灵!),自己则隐居于岷山。传说其死后,每逢农历三月,便化作杜鹃,以叫声催促蜀人趁农时播种。


开明朝十二世,当时的秦国挟商君变法之势,国力强盛。秦惠文王(芈月的老公)雄姿勃发,有志于天下,苦思得蜀地,但蜀中自古地势险恶,与世隔绝。秦惠文王便用金牛之计诱使蜀王派遣五位大力士开山辟路,即如今的剑门蜀道的来历。后又使美人计害死五位力士,时机成熟,便派司马错率领大军攻灭了蜀国。

从此,三千年古蜀文明尽化作杜鹃的声声悲啼: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2. 良渚文明

良渚文明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明类型,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1936年发现的良渚遗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余杭区良渚镇,其中的古城面积和400个足球场的面积相当,是目前中国所发现同时代古城中最大的一座,可称“中华第一城”。

良渚文明的发展分为石器时期、玉器时期、陶器时期。良渚古国出土的玉器,达到了中国史前文明的高峰,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湛,在同时期中国乃至环太平洋拥有玉传统的部族中,独占鳌头。

据先秦古籍《鹖冠子》记载,“成鸠氏之国……兵强,世不可夺”,就是说良渚文明的武力强大,天下无敌。考古研究证明,在良渚文明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稻作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大型玉礼器的出现揭开了中国礼制社会的序幕;贵族大墓与平民小墓的分野显示出社会分化的加剧;刻划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的前奏。

良渚古城的发现,标志着中国文明历史的开端可能改写——由夏、商、周,改为良渚。

3. 东胡文明

东胡是中国东北部的古老游牧民族,自商初至西汉,存在了大约1300年,以居于匈奴之东得名。

战国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和赵国北部,极为强盛,号称“控弦之士二十万”,多次南侵中原,曾 败于李牧之手。

秦汉之际,匈奴兴起,时常受到东胡的敲诈勒索。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统治蒙古高原西部的匈奴部落首领冒顿杀其父头曼自立为单于。 东胡王恃强向匈奴索要宝马、美女,冒顿单于采用麻痹敌人的做法,对东胡的要求一一满足。后 东胡又索要两国边境的土地,冒顿单于怒道:“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之!”于是趁东胡王轻敌 之际发动进攻,大破东胡。

东胡部落联盟瓦解,但各族并未就此消亡,如乌桓、鲜卑以及由鲜卑分化出的慕容、宇文、拓 跋、乞伏、吐谷浑及柔然、契丹、室韦、蒙古各部,均为东胡族系。

4. 龟兹文明

龟兹国是丝绸之路新疆段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道的重镇,宗教、文化、经济等极为发达,龟兹人尤 其善乐舞,对中原的音乐和舞蹈艺术影响深远。

汉武帝通西域后,龟兹夹在西汉和匈奴两大强国之间,反复降叛。昭帝时,龟兹联合楼兰、匈奴,杀汉使臣,略劫财物。汉使傅介子出使大宛,以汉帝诏令责问楼兰、龟兹,龟兹王谢罪,并告知匈奴出使乌孙的使者此时正在龟兹。傅介子当即率领随从吏卒,袭杀匈奴使者,威震西域。

东汉时期,班超几乎以一人之力经略西域,与诸国反复周旋。

前秦时期,苻坚帐下大将吕光率兵七万攻灭龟兹,带回了一代佛学宗师鸠摩罗什,他被世人公认为汉传佛教奠基人,是一位伟大的佛学家、哲学家、汉语言学家、音律学家、星象学家。现在中国人熟知的《法华经》《金刚经》等经书,都是他翻译的版本。

公元14世纪,改宗伊斯兰的察合台汗秃黑鲁帖木儿对龟兹的佛教徒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对佛教文化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庙宇被破坏,佛像被捣毁,典籍被焚烧,佛教徒被屠杀,具有千余年历史的龟兹文化至此烟消云散。

5. 疏勒王国

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相当于今新疆之喀什噶尔。

东汉永平十六年,龟兹王倚恃匈奴,攻破疏勒,杀其王,立龟兹人兜题为疏勒王。第二年,班超派人劫持兜题,并召集疏勒将吏,‘说以龟兹无道之状,因立其故王兄子忠为王,国人大悦。’

班超长期驻扎在疏勒国,与该国臣民一起抗击龟兹、姑墨等国的侵略,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班超受诏还京时,疏勒举国忧恐,其都尉黎弇(yǎn)自刭。当班超行至于阗,‘王侯以下皆号泣曰︰“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互抱超马脚不得行。’班超不忍离去,更还疏勒,疏勒复安。此后班超一直坚守在疏勒,直至永元三年任都护才迁居龟兹它干城。

自西汉至唐,疏勒一直心向中原王朝,忠心耿耿,不管他是兴盛还是衰亡。唐朝安史之乱后国力孱弱无暇西顾,中原僧人悟空经过疏勒镇时,见到疏勒王仍然率领着臣民在吐蕃大军的围困下奋力坚守,实在令人感叹。

疏勒接触佛教极早,佛法兴盛。中唐以后,回教徒入侵,疏勒佛教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

6. 楼兰古国

唐朝诗人王昌龄有云: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古国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位于罗布泊西部,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楼兰古国建国于公元前176年。在汉时,夹在汉朝与匈奴之间,楼兰只能不断改变依附的宗主以抵御另一方的攻击。

前文中曾提到傅介子在龟兹国击杀匈奴使者一事,这一次在楼兰,他又狠狠的露了一把脸。因龟兹、楼兰等国反复变更立场,杀害汉朝使者,傅介子向霍光请求前往刺杀龟兹王。霍光说龟兹路远,就拿楼兰王试试手吧。傅介子带着士兵和大量锦绣珠宝来到楼兰,借赏赐珠宝之机接近楼兰王,两名刺客从身后将其一击诛杀。

此后,汉昭帝以保护国王名义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楼兰改名为鄯善。东汉朝廷也曾在此大规模屯田开发。此后直至魏晋数百年之久,楼兰一直是内陆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到公元630年,楼兰却突然神秘消失,未再见于任何历史记载。

楼兰古国消亡的原因至今不明,唯一能见证它昔日辉煌的,便是那些遗落在罗布泊西岸的城楼。

7. 西夏王国

本名大夏,简称夏,因居于中国西北部,史称西夏。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是羌族的一支。

安史之乱起后,唐代宗将当时在庆州的党项部迁至银州以北和夏州以东地区,即是南北朝时期的超级杀人狂赫连勃勃的“大夏”旧地,所以这部分党项羌就成为平夏部,即日后西夏皇族的先人。

唐僖宗时,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被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因平黄巢起义有功,一度收复长安,再次被赐姓李,封夏国公。

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先后击败宋辽两个大国,总兵力达50万人。

金国兴起以后,辽国、北宋先后被灭。而后漠北的蒙古帝国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并拆散金夏同盟,使西夏与金国自相残杀,加之西夏朝廷内斗不止,实力大减,经济也因战争而趋于崩溃,于1227年被蒙古攻灭。成吉思汗正是在进攻西夏的途中病死于六盘山。

8. 古格王国

古格王国遗址位于阿里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公元9世纪,强盛一时的吐蕃王朝逐渐衰落,末代赞普朗达玛的重孙吉德尼玛衮在王朝崩溃后,率领亲随逃亡至阿里,建立古格王国。这是一片接近天堂的土地,任何语言都不能形容她的神奇之万一。

古格王国的金属制造业水平极高,盛产黄金,在古城遗址中发现的壁画和佛像不但造型逼真,做工精美,而且大量使用黄金,实在土豪。

阿里是宗教信仰之乡,从遥远的古代起,这里就是印度教、耆那教、西藏苯教、佛教等尊为“圣灵之所在”的“世界中心”。

古格王国雄踞西藏西部700年,至十七世纪初突然消逝,据说是由于与古格同宗的西部邻族拉达克人发动了侵略战争,但史家说法众多。

9. 东女国

公元六、七世纪出现的部落群体及地方政权,主要活动范围在四川阿坝州、甘孜州丹巴县和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等地区,王城遗址位于今阿坝州金川县。

东女国文化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以女性为中心和女性崇拜的社会制度,《旧唐书》称该国“俗重妇人而轻丈夫”。唐玄奘法师撰写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了他到印度取经的所见所闻,其中记录了一个“大雪山中”的“东女国”,这个王国“世以女为王,因以女称国”,此为《西游记》中西梁女国的原型。

早在隋朝年间,东女国就与中原朝廷有使者往来,唐时与中央政府交流密切,但也暗中结好吐蕃。随着吐蕃统一青藏高原,东女国归属于吐蕃,政权消亡,但文化却流传下来,至今依然可以看到当初的女国文化。丹巴美人谷出漂亮姑娘是很有名的,小编很喜欢的歌手阿兰就是丹巴县人。而居住在四川泸沽湖一带的摩梭族人则一直保留着具有鲜明母系氏族特征的婚俗——走婚。

10. 精绝古国

精绝古城因盗墓小说鬼吹灯而为人知晓,事实上,这个古国确如同小说一般神秘。

精绝国位于“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的民丰县,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被西方人称作“东方庞贝”。

“精绝”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名字,《汉书·西域传》最早记录了“精绝”的国名,《大唐西域记》对其有过简单描述,而后再无史料记载,精绝古国至此消失。

1901年,考古学家、探险家、西方的强盗斯坦因在英国政府的资助下,对新疆地区开展了全面的考察活动,发现尼雅遗址,这个消失的国家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11. 柔然汗国

《木兰辞》有云: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花木兰代父从军,千里北上抗击的正是当时的游牧民族——柔然。

柔然是公元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中期,在蒙古草原上继匈奴、鲜卑等之后崛起的部落制汗国,当时中原正经历东晋十六国后期、南北朝对峙。

北魏建国初期,拓跋氏锐意进取中原,与后秦、后燕、西秦以及南燕、南凉等政权互争雄长,无暇北顾,给柔然以可乘之机,鼎盛之时其势遍及大漠南北,北达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西及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

公元5世纪,柔然一方面继续采取近攻远交,联合后秦、北燕、北凉以及中原的南朝政权,共同对付北魏的策略;另一方面,不断对北魏北境进行骚扰和掠夺。北魏不堪其苦,太武帝拓跋焘多次领兵亲征,重创柔然,但始终不能彻底消灭,气得大骂柔然为“蠕蠕”,意为虫子。

其后北魏灭亡,东西魏分裂,柔然复兴。高欢、宇文泰,为减轻北患,竞相与柔然结好。南方的刘宋、萧齐也多次与柔然互遣使者。

6世纪中叶,居住在今阿尔泰山南麓的原柔然锻工——突厥部日益强大。公元,552年,柔然爆发内乱,分裂为东、西两部,复为突厥先后击溃,柔然汗国灭亡,余众辗转西迁。

12. 琉球王国

公元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杨载向琉球的北山、中山、南山三国发布诏谕,册封三国国王。三国先后向大明朝贡,此后500多年,琉球王国一直和中原王朝保持宗藩关系。

为使琉球获得打造大型船只的技术,以避免出使船只受到海浪危害,1392年,朱元璋派遣了福建三十六姓善于造船航海的工匠到琉球进行“技术援助”,大明造船航海技艺之高超,足见一般。

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萨摩藩入侵琉球,控制并干涉琉球国的内政,琉球只得向日本的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

1875年,日本强令琉球国王停止向清政府朝贡,派军队驻扎琉球,并改用日本年号。

1879年(清光绪五年),日本兼并琉球,设置冲绳县,判决琉球国王尚泰流放到东京,后派人毒杀身亡,琉球王国至此正式覆亡。

2000年,琉球国的都城首里城和其他琉球文化遗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凭空消失的神秘古国
中国历史上或凭空或悲惨 消失的这12个神秘古国,你都知道吗?
晒一晒有多少王国在中国版图上神秘地消失?
中国历史上消失的22个神秘古国
中国历史上消失的10个神秘古国
中国消失的十大古国,楼兰古国灭亡原因至今未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