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新定义公司:Google是如何运营的》


我看的书基本上都是传统意义的“闲书”,历史、科幻、悬疑、哲学、武侠等等,在整理待读书单的时候,排行榜热销的,成功学的,公司、行业或技术类的书,都会被习惯性的往后排。Google这本书,是今年看的第一本“正经”的书,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只因为它是“Google”。


《天下无贼》里的那句经典的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还是很有见地的。Google此书的核心,聚焦于一个词:“创意精英”。


所谓创意精英,也就是这一时代的人才,这类人才,必须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具有充足的实践经验 ,懂得如何使用专业工具,具备商业头脑,并拥有创造力。Google所拥有的独特的文化,目的是吸引并留住具有同样价值观的创意精英;Google卓越的产品品质,并非依靠商业计划,而是依靠这些创意精英的设计和把关;Google的战略,所依赖的技术洞见,也都来自于创意精英;Google所设计组织架构、人才激励体系、工作氛围、团队模式等等,都是以如何为创意精英们提供最合适的工作环境,及如何激发创意精英们的最大潜能而设计的。理顺了这条主线,整本书的脉络就清晰无比。


以“创意精英”为核心,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文化、战略、人才、决策和创新机制,是为“道”;至于其它方面,扁平化结构、按职能划分的组织框架、组织中心人物的确定、快乐工作的理念、坚持说“好”的习惯、人才招聘的方式、决策的流程等等,是为“术”。前者是Google和众多公司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而后者则是锦上添花的注脚。


文化


Google的价值观,借着百度不遗余力的宣传,已经基本耳熟能详了:“着眼于长远、为用户服务、不作恶、让世界更美好。”


这样的文化,在国内的企业而言,确实是很难复制的。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首要的目标,都只是“活下去”,至于“着眼于长远、不作恶”,都会让这些企业在生存之道上生出极大的阻力来。


之前那阵子百度刷屏朋友圈,我表明态度之后就懒得再骂了,因为在国内的体制大环境下,即使百度完蛋了,搜狗、360们上位,也还是会做同样的事情。只要GFW还在,只要内容审查过滤的机制还在,只要20世纪40年代延安文艺座谈会所确立的新闻和文艺需要为政治服务的纲领还在,那么Google类的搜索引擎,都将永远无法在这个市场践行“不作恶”和“为用户服务”的价值观。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搜索引擎改变竞价排名的模式,屏蔽莆田系医院,会不会就好很多?我觉得不会。道理很简单,因为你没法在管理公司的时候,告诉员工们:我们无奈之下,必须要做一部分的恶,不过除了这部分恶以外,大家尽量不要做其它的恶哦。汤姆.彼得斯说过:“所谓的小恶是不存在的。”我的理解是:没有办法只做“有限”的恶。面对恶时,只要部分妥协,就必然会走向全面的妥协。


回首中国企业的发展史,你很难找到一家没有原罪的公司。只不过有些公司,在最初的原罪作完恶之后,尚有回头的余地,可以把钱上的血迹和污渍洗掉,再挥舞着它们去谈一谈“让世界更美好”的话题。可是百度这类处在敏感行业的公司,是永远没有转圜的余地,和洗白的空间的。除非自行了断后,将作恶的机会留给跃跃欲试的同行们,否则,只能一恶到底。也许李彦宏心里,还在自我标榜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慈悲呢。


战略


Google的战略,和传统的MBA模式是大相径庭的。对于Google而言,“如果你有商业计划,那你的计划一定是错误的”、“不要使用市场调查和竞争者分析”、“幻灯片会扼杀讨论”等等理念,也正是咨询公司很难涉足其业务的一大原因吧。


举例而言,Google解决重大难题的方式,是基于技术洞见的创新方式,而非美化财务数字的方式;对业务优化的目标是规模,而非收入,且优化规模的目的也并非降低成本;将市场增长的引擎聚焦于优秀的产品,而非面面俱到的市场、竞争者、SWOT分析。基本的战略思路是:牛逼的创意精英->扎实的技术和聚焦客户的理念->卓越的产品->征服用户->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最终的收入和盈利,都只是附带的水到渠成的结果,而从来不是开始所设置的目标。


另一个差异点,在于新产品开发的方法论。咨询的模式,从哲学角度而言,大多是“归纳法”或“演绎法”,即基于过往和现有的经验总结,展望未来。而在产品的功能设计上,必不可少的是听取消费者的意见,了解什么是他们想要的。在这一点上,Google认为:“如果你的产品只是满足了消费者提出的需求,那么你就不是创新,而只是做出回应。 “一般人都倾向于思考那些既已存在的事物,而谷歌的任务就是去思考那些一般人尚未想到却非常需要想的事。”苹果的理念也是一样,好的产品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根据经验总结出来,或者是倾听消费者声音而设计出来的。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可以创造出来的。这也是具有艺术家气质的乔老爷能成功的原因。消费品行业,科学的方法论在艺术面前,在创造性上具有先天的劣势。当然,如果要给创新定义一套方法论,是很难系统化和量化的,实现的方式,目前看来只能通过“创意精英”。


当然,以上并非说,科学的方法论和咨询的方式是没有价值的。只是不同类型的公司,需要不同的模式而已。这个世界,需要一个又一个的Google,但不能要求所有公司都变成Google。就像武林中人,如果人人都想着去练九阳神功、九阴真经、北冥神功,没有人愿意老老实实打少林长拳、全真剑法、五虎断门刀,那这个江湖,将会变得了无生趣。


最后,回到工作上来。Google说:“工作本身就是动力”。 谢丽尔·桑德伯格也说:“人生最大的奢侈,莫过于从事富有激情的事业。这也是一条通往幸福的清晰路径。”


其实,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理想的工作状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Google文化:相信自己的口号?
阅读5:《Google 重新定义公司》(7个番茄)
优秀与伟大之别:百度VS谷歌
百度不推输入法是明智之举
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商业盈利模式?三个案例告诉你商业模式的强大吸金能力
李开复谈微软 缺乏创新跟不上互联网步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