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问题老子、孔子、孟子、庄子都在找答案!

在现代社会中,哲学家差不多是世界上最受人爱崇,同样也最不受人留意的家伙,假如存在这么一个家伙的话。“哲学家”现已只是变成一个社交上恭维人家的名词了。任何一个不可思议,不易了解的人都被称为“哲学家”。任何一个不关心现在情况的人也被称为“哲学家”。但是,后面这种含义中却含着适当的真理。

当莎士比亚在《大快人心》一剧里使丑角达士东说“牧羊人,你也懂得一点哲学吧”时,他是用后者这种含义的。由这种含义说来,哲学不过是对事物或通常人生的一种通常而浅显的观念罢了,这种观念每一个人多少都有一些。

哲学一直含着一种如梦初醒的意味。哲学家调查人生,象艺术家调查景色——是隔着一层薄纱或一层烟雾的。至少我国艺术家或哲学家是这么想的。所以,哲学家和完全的现实主义者是不一样的;现实主义者为俗务所缠,碌碌整天,相信他会成功。这样一种人是无可救药的,因为他连一些置疑的想法也没有,他根本就是空空如也。孔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在孔子少量的有意的谐语当中,这是我所发现的一句。

庄子和孟子都认为人类必须有才智和勇气,才能够过着美好的日子。孟子那种对比活跃的观念和老子那种对比油滑的平和观念,合起来起就是中庸的哲学,这种中庸的哲学可说是我国人的宗教。动和静的抵触成果产生了一种妥洽的见地,对一个很不完美的地上天堂感到满意。这种观念造成了一个明智而开心的人生哲学,在陶渊明的日子上构成的一种典型——据我看来,他是我国最大的诗人,拥有最调和的性情。

我国的所有哲学家在不知不觉中,认为主要的问题是:要如何享用人生?谁最会享用人生?我们不寻求完美无瑕的抱负,我们不寻觅那些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不要求知道那些不得而知的东西;我们只知道不完美的,会死的人类的本性:在这种观念之下,我们要如何调整我们的人生,使我们能够平和地工作着,奔放地忍受着,美好地生活着呢?

我们是谁呢?这是第一个疑问。这个疑问几乎是无法答复的。但是我们都承认在我们平时活动中那么繁忙的自我,并不完全是真实的自我。我们信任我们在日子的寻求中,现已失掉了一些东西。当我们看见一个人在一片郊野里,跑来跑去在寻觅东西时,智者能够弄出一个难题给旁观者去回答:那个人失掉了什么东西呢?有的猜一只表;有的猜一支钻石胸针;别的人则作别的猜想。智者委实也不知道那个人在寻觅什么东西;但是在我们都猜不中的时候,他会对我们说:“我通知你们吧。他失掉了一些气了。”(即“上气不接下气”之意)没有人会否定他的话是对的。所以我们在日子的寻求中,常常遗忘了真实的自我。象庄子在他的寓言里所讲的那只鸟那样,为了要捕捉一只螳螂而遗忘本身的风险,而那只螳螂又为了要捕捉一只蝉而遗忘本身的风险。这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的来源了。

庄子是老子的得意门生,正如孟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两人的生卒年月和他们的老师相隔差不多一百年。庄子和孟子同时代,老子大约和孔子同时代。但是孟子和庄子都认为我们现已失掉了一些东西,哲学家的使命是去发现并取回现已失掉了的东西——据孟子的意见,我们所失掉的是“赤子之心”。这位哲学家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认为文明的人为的日子,关于人类天然生成的赤子之心的影响,有如山上的树木被斧头砍去一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哲学家
【学点哲学】中国古代哲学家经典语录,值得细品!
中国先秦哲学与西方哲学泰勒斯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士多德
渴望遇到哲学引路人的灵魂
同处一个时代的这两位思想大师,为何从不“对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