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皮椎间孔镜ULESS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王朝晖++廖忠++崔为良++薛经来

【摘 要】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ULESS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运用经皮椎间孔镜ULESS技术手术治疗,根据术前及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8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55.00±10.00)min,无硬脊膜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9.70±0.22)个月,腰痛患者术前VAS评分为(7.12±0.58)分,术后为(2.01±0.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腿痛患者术前vas评分为(8.56±1.12)分,术后为(1.25±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ULESS技术;疗效

随着职业方式的更替,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逐年增加,甚至有年轻化趋势。传统开放性手术逐渐被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替[1-2],既往T氏和Y氏技术,早些年应用广泛,随着技术更新及发展,U技术正逐渐被脊柱外科医生认识。笔者运用经皮椎间孔镜ULESS技术手术治疗LDH患者80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脊柱科就诊的住院单节段LDH患者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20~77岁,平均(54.00±7.00)岁。所有患者均为单间隙突出,分布节段上以下腰椎多见,上腰椎居次,其中下腰椎L4~5间隙38例,L5~S1间隙19例;上腰椎L2~3间隙4例,L3~4间隙19例。全部患者表现为明显腰腿痛、相应支配神经根分布区域感觉、肌力、腱反射异常,查体符合LDH,并且与CT、MR等影像学病变节段相一致,手术完善腰椎正侧位X线、腰椎动力位X线及腰椎CT、MR检查。

1.2 纳入标准 ①诊断明确,存在腰痛及下肢放射痛;②与影像学节段一致;③经系统保守治疗至少3个月及以上效果不明显或无效者。

1.3 排除标准 ①多节段突出者;②脊柱结核、感染、肿瘤等患者;③不配合,无法耐受局麻手术者;④精神病患者;⑤合并其他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出血疾病等患者。

2 方 法

2.1 手术方法 采用德国JOIMAX椎间孔镜系统及射频刀头系统进行治疗。患者侧卧位,局麻穿刺至病变节段上关节突,逐级套管松解软组织后,逐级环踞去除关节突腹侧骨质,最终将套管置入位于黄韧带与椎板间隙。置入镜下系统,依次去除黄韧带及游离骨块,显入神经根及硬脊膜,取出突出髓核后,纤维环成型,术中未见压迫,神经根及硬脊膜活动良好,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自诉无不适。术毕,清点后取出镜下系统,切口缝合一针。所有手术由同一主刀医生完成。

2.2 术后处理 微创椎间孔镜术后返回病房,嘱患者先平卧6 h,然后起床、坐起腰围保护,术后每日进行腰背肌及下肢功能康复训练。腰围保护1个月,3个月内避免过度弯腰等剧烈活动。

2.3 疗效评定标准 按表格制作,同一医师在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予以腰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最严重疼痛。运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3]:优,双直腿抬高试验 > 70°,双下肢感觉、肌力、腱反射等正常;良,直腿抬高试验 > 70°,病变侧下肢感觉有麻木感,病变侧肌力4级;可,直腿抬高试验 > 70°,病变侧下肢感觉和术前相当,病变侧肌力3级;差,直腿抬高试验 <>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以P <>

3 结 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9.70±0.22)个月。8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55.00±10.00)min,无硬脊膜破裂、神经根损伤、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腰痛患者术前VAS评分为(7.12±0.58)分,术后为(2.01±0.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腿痛患者术前vas评分为(8.56±1.12)分,术后为(1.25±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 论

4.1 U技术核心在于偏心环锯技术 既往传统开放性手术,对脊柱稳定性破坏较大,瘢痕形成,为二次手术增加难度,复发后常需行内固定治疗[4]。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克服了这些难题,因此,该技术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与普及[5-7]。

Y氏和T氏技术是较早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常用入路[8-9],但其具有只见局限椎间盘或视野局限、减压不够彻底等因素,因此U技术应运而生。U技術核心在于偏心环锯技术,获得更广阔的镜下视野。

U技术是将导杆紧贴上关节突腹侧打入椎间孔固定;逐级置入扩张套管,扩张管前端紧贴小关节突外侧,不可强行置入过深;逐级取出扩张套管,不可使导杆位置变化;取出扩张管置入二级三级四级环锯,尾侧向腹侧用力,使头侧紧贴小关节突腹侧,左右环除骨质;依此方法各级环锯去除上关节突骨质,最后将工作套管置入,斜面朝向椎管,尾端尖端朝向腹侧,即尖端位置在黄韧带与椎板之间。

4.2 U技术四种入路 ①导杆尖端位于上关节突腹侧,嵌入关节突骨质内;主要针对侧隐窝狭窄,尤其上关节突增生肥厚的骨性狭窄,可充分进行根管减压,较T氏入路减压更充分,可达到270°神经根松解。②导杆尖端位置在关节突关节间隙或椎板边缘,主要针对中央管狭窄和侧隐窝狭窄。③导杆尖端在下关节突腹侧,上关节突尖端;主要针对中央管狭窄,或者椎间盘脱出上移的患者。

④高髂骨时无视髂骨技术,对L5~S1突出。对于高髂骨或者需要穿刺较平的患者,一般旁开中线7~9 cm。本研究通过不同入路,安装工作通道位置满意,镜下视野清晰,镜下视野显示黄韧带、神经根、硬膜囊、关节突等,可以清楚辨析各个组织部位,手术简捷、操作安全。

本研究80例患者中无论何种入路,均是将工作套筒置入后侧黄韧带与椎板间隙内,充分松解神经根及硬脊膜,腹侧背侧双侧减压,使神经根及硬脊膜能够得到270°甚至360°减压。因此不同入路,最终目标一致,为了获得更大的镜下操作空间。

4.3 更宽阔的镜下视野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偏心环踞技术是ULESS技术的基础核心操作。只有环踞应用好,关节和椎管成型才能做好。环踞目的是扩大空间,获得更加广阔的镜下视野,调整套管前后左右方向。从操作中可以看出,环踞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是否成功。本研究80例患者,环踞使用良好,镜下视野宽阔,套管位置满意,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效果良好。

4.4 对于术后效果评价的思考 髓核残留、手术经验不足,术中并未找到游离髓核组织造成遗漏,仅处理椎间盘内髓核,未对下垂髓核进行处理,均是术后效果不满意的原因。本研究手术效果满意,目前无一例复发,无术后并发症等发生。究其原因在于術中摘除突出髓核彻底,对纤维环成型及椎间孔成型满意,工作通道位置良好,综合因素,使得术后复发降低,术后效果满意。

本研究共纳入80例患者,术后效果优良,无硬脊膜破裂、神经根损伤、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术后腰痛及腿痛VAS评分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综上所述,ULESS技术是一个靶点技术,即是整个椎管,是集椎管成型、椎间盘摘除、黄韧带纤维环成型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全椎管内窥镜技术,对于各类型椎间盘突出均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相对于经典的T技术和Y技术,镜下有更大的视野,套管活动度大,基本能够覆盖3个镜下视野,给我们更大的空间去解决问题。经皮椎间孔镜ULESS技术治疗单节段LDH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及临床效果确切等优点;同时术中具有广阔的视野,使得手术更简捷安全。熟悉并掌握偏心环踞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5 参考文献

[1] Nellensteijn J,Ostelo R,Bartels R,et al.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 for symptomatic lumbar disc herniations: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Eur Spine J,2010,19(2):181-204.

[2] Kim MS,Park KW,Hwang C,et al.Recurrence rate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fter open discectomy in active young men[J].Spine(Phila Pa 1976),2009,34(1):24-29.

[3] Macnab I.Negative disc exploration.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nerve-root involvement in sixty-eight patients[J].J Bone Joint Surg Am,1971,53(5):891-903.

[4] Ruetten S,Meyer O,Godolias G.Epiduroscop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pidural adhesions in chronic back pain syndrome of patients with previous surgical treatment:first results of 31 intervenions[J].Z Orthop Ihre Grenzgeb,2002,140(2):171-175.

[5] 谭健,李平元,欧军,等.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4):417-420.

[6] 白一冰,徐岭,赵文亮,等.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穿刺定位策略[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6):540-543.

[7] 李长青,周跃,王建,等.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3):193-197.

[8] Hermantin FU,Peters T,Quartararo L,et al.A prospective,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open discectomy with those of video-assisted arthoscopic microdiscectomy[J].J Bone Joint Surg Am,1999,81(7):958-965.

[9] Hoogland T,Schubrt M,Miklitz B,et al.Transforaminal posterolater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with or without the combination of a low-dose chymopapain: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in 280 consecutive cases[J].Spine(Phila Pa 1976),2006,31(24):E890-E897.

收稿日期:2017-03-18;修回日期:2017-05-0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脊柱微创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胶原酶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颁布,老面孔,新认识
早读|脊柱内镜:证据、技术、全球趋势和未来预测
椎间孔镜手术是怎么做的?当进入手术间大夫都会在我身上做些什么?《椎间孔镜手术介绍》第六节 椎间孔镜手...
一站式全介绍:椎间孔镜手术/读完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病人青睐脊柱微创手术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伴有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