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报告|中方发布《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2)》

中方发布《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2)》

SDG中心 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 2022-09-21

当地时间2022年9月20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部长级会议在纽约举行。会上,中方发布《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2)》。《报告》围绕零饥饿、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气候行动、水下生物、陆地生物等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多指标交叉与综合,系统性剖析了42个典型研究案例,贡献31套数据产品、21种方法模型和33项决策支持。
该报告由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先导专项撰写,来自4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等共170余名科研人员参与。《报告》广泛征求了各部门、智库和相关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反映了可持续发展大数据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落实的创新性实践。 


在全球尺度,研制了2020 年全球30 m 分辨率耕地复种指数分布产品;在中国尺度,研制了中国农业耕层土壤碳密度时空变化和中国种植业县域碳排放数据产品;在典型地区尺度,研发了盐碱地识别算法与分级模型,实现了东北黑土盐碱地集中区近35 年土壤盐渍化程度监测。研究发现,2020 年全球约85.2% 的耕地为单季种植模式,如能将实际复种水平提升到潜在水平有望增加2.3 亿t 粮食产量,相当于当前全球粮食总产量的6.4%。中国东北黑土区西部盐碱地面积2000 年以来减少了63.3%,促进了粮食增产。2015 ~2020 年,中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增加了3.4%;近10 年中国单位农业产值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江淮地区、江汉平原和四川盆地单位面积碳排放量较高。


综合站点观测、统调查和遥感监测等多源数据,开展了中国省级尺度SDG 6 目标进展监测与评估,研究发现,中地下水环境改善显著,农业用水效率显著提高,总体用水紧张程度呈下降趋势,水资源管理工具优化提升明显,水库水面积呈增加趋势,地下水储量减少速率呈下降趋势。但从省级行政区域的角度,受不同地区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禀赋、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各项指标的实现情况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多面临水环境和水生态方面的挑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用水效率则普遍偏低。



在全球尺度,研制了全球建筑通电状况遥感监测数据产品;在中国尺度,研制了中国光伏电站遥感监测数据集、中国能源国际合作项目对发展中国家SDG 7 影响数据集和中国太阳能利用国际培训统计数据集,调查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评估了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和国际能源合作等三个指标的进展。研究发现,2020 年全球通电建筑面积较2014 年增加显著,通电建筑面积占比提高近2 个百分点;中国绿色低碳能源转型进展显著,2021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分别是2015 年的2.12 倍和1.79 倍;中国能源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SDG 7 目标,增加了80 个国家的人均用电量,中国太阳能国际培训受培训国家(地区)已达133 个。



在中国尺度,研制了地级市SDG 11.5 监测指标数据集、中国社区功能分类数据产品,实现SDG 11 四个指标的计算和评估;在全球尺度,研制了全球典型城市建成区数据集、世界遗产边界矢量数据、全球极端天气气候灾害损失数据集、全球绿度变化趋势数据集。研究发现,2000~2020 年全球城镇化协调发展总体向好;2015~2020 年,世界文化遗产地土地覆盖变化普遍小于1%,保护态势总体良好;《仙台框架》的实施在全球和中国均取得一定成效;中国以全球19% 的城市建成区面积贡献了全球28% 的城市显著变绿区域,中国城市增绿受益人口占全球受益总人口约47%;中国SDG 11.1、SDG 11.2、SDG 11.3 实现情况在社区尺度上总体向好。



在中国尺度,研制了土壤水分含量、防灾减灾政策数据产品,调查了气候变化教育现状,实现SDG 13 气候行动四个指标的计算和评估;在全球尺度,研制了高温热浪分布、海洋热量/ 盐度数据集、全球陆地/ 大洋碳汇系列数据产品。研究发现,中国耕地在2021 年夏秋季节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涝渍害,但通过科学田间管理并未影响粮食产量;中国及其省级政府通过颁布系列政策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减灾体系;中国气候变化教育体系相对完善,仍需加强课程设计与实践活动。全球陆地不断升温,高温热浪频率和强度增加,海洋热含量也在不断增加,盐度差异、垂向层结有加剧分化的趋势;全球陆地、大洋的碳汇近20 年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在中国尺度,研制了1978~2019 年中国东部近海营养盐浓度分布、2016年和2020 年中国滨海滩涂空间分布、2010~2020 年中国近海湿地台风防护价值、2010~2020 年中国沿海退围还海和退围还湿动态监测等数据产品,提出了绿潮生物量多源遥感反演模型;在区域尺度,提出了三维珊瑚礁白化热环境计算模型方法,研发了珊瑚礁白化热环境预警系统。研究发现,近十余年中国近海营养盐浓度显著降低,其中陆源氮、磷入海量的减少是中国近海溶解无机氮和溶解无机磷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中国的近海湿地在抵御台风减少灾害损失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近海湿地所提供的台风防护总价值在不断上升;珊瑚礁白化热环境预警系统可以为区域内国家及时了解珊瑚礁所面临的白化环境、制定珊瑚礁保护措施提供有力科技支撑;2010~2020 年中国沿海退围还海、退围还湿的速度持续增加,围填海管控和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中国尺度,开展了荒漠化治理碳汇效应评估、东北黑土退化现状与风险评估、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状况评估及外来入侵物种风险评估;在全球尺度,研制了全球沙丘(地)空间分布产品,开发了大数据支持“非洲绿色长城”建设在线工具,提供了覆盖11 个泛非绿色长城机构成员国高分辨率土地生产力动态产品和26 项荒漠化防治关键技术,为非洲绿色长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研究发现,中国土地退化治理成效显著,荒漠化治理碳汇效应明显;中国山地生态系统受保护比例较高,空间布局正在进一步优化;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效果显著,并形成了具有推广价值的防控技术体系。



在SDG 多指标交叉与综合方面,聚焦SDG 多指标交叉与SDGs 区域综合评估两个主题,在中国省级尺度,开展了SDG 多指标协同与权衡关系分析,发现过去20 年,中国省级行政区SDG 多指标协同与权衡关系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大部分地区SDG 6 和SDG 15 更容易受到其他目标的权衡作用;中国各省份有约27% 的权衡关系指标对转变为协同关系,另外有约18% 的权衡关系指标对得到缓解。在中国典型省市开展SDGs 区域综合评估,发现2015 年以来,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较大进步,其中SDG 15 得分较高,SDG 2 和SDG 11 提升显著;云南省临沧市评价的70 个SDG 指标中有81% 已取得进展或有望实现目标;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数由2010 年的0.46 提高到2020 年的0.71;广东省深圳市陆地生态系统总值年均增长率为2.29%。


报告评估2010~2021 年中国在 56 个环境类可持续发展指标进展情况。结果显示,2010~2015 年间,不断改善的指标有38 个,恶化的指标有 5 个。而在 2016~2021 年间,不断改善的指标有 42 个。在 2015 年,已接近或实现 2030目标的指标有 10 个,到 2021 年,这一数字上升到 26 个。在所有评估的指标中,中国在防灾减灾、饮用水安全、可再生能源、道路交通、森林保护方面表现突出。


自2019年以来,《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连续四年由中方发布,定量、系统解读不同尺度和区域SDGs的实现进程和变化趋势,以期为2030年议程和全球发展倡议的深入实施做出积极贡献。


报告下载二维码: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科学院发布地球大数据报告(附PDF)
中科院院士郭华东:举全社会之力推进SDGs
【学术前沿】基于SDGs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3)》显示:我国生态恢复成效明显
【可持续发展】用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数和面板评估的各国基准线
研究 | 全球ESG政策法规研究-美国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