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碳中和与海洋 ⑨ 生态固碳 面向海洋|焦念志院士:缓解气候变暖最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途径
0:00 / 02:27

提到碳汇,很多人会想到以森林为主的陆地“绿碳”。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森林中各种树木都有很长的生长期,固碳作用可持续进行,人们还可以通过砍伐——再造林的方式保持它的固碳作用,砍伐的木材可以做成家具等,不至于把多年来固定的碳快速返还给大气。

然而由于农田稀缺和未来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生态固碳,单靠有限的陆地植被显然是不够的。除了森林,地球另外两大生态系统,湿地、海洋,也都是生态固碳的主阵地。近几年,来自海洋的“蓝碳”逐渐进入了大众视野。

很多国家已经认识到海洋碳汇的价值和潜力。过去几年里,保护国际、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等联合启动了“蓝碳动议”,发布了《政策框架》《行动国家指南》《行动倡议报告》等一系列海洋碳汇报告。美国提出了国家海洋碳汇工作建议。印度尼西亚实施了为期4年的“蓝色森林项目”,建立了国家海洋碳汇中心。肯尼亚、印度、越南、马达加斯加等国也已启动海洋碳汇项目。

我国领海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纵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北温带等多个气候带。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输入,这些自然条件赋予了我国海域巨大的碳汇潜力,也给我们提供了实施多种海洋负排放措施的空间。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表示,我国海洋增汇潜力巨大,是当前缓解气候变暖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途径。

从海岸带到深海,海洋究竟是怎样固碳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气候变暖的速度与强度超出预期
专家称人类已为时已晚 全球变暖不可逆转
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将对气候变暖形成负反馈
温室效应的克星
丁仲礼院士谈气候变暖:我们被西方骗了,这是一个上万亿的大生意
[首藏作品](8838)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中国担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