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岛市委书记市长密集关注的海洋经济,接连迎来大动作
6月11日,在青岛举行的“蓝色药库共同梦想”主题活动暨“蓝色药库”创新发展大会上宣布了一个重大消息,由青岛利用海藻资源自主研发的海洋一类新药“注射用BG136”正式启动临床试验。
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团队继“971”上市之后,又一海洋寡糖类药物,上市后它将成为世界第16个、中国第6个海洋药物。
而且,BG136在研发和临床试验环节都得到了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的参与,未来的产业化很可能也都会在青岛进行。
无论是对青岛整体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还是青岛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来说,BG136从研发到临床试验这一步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这段时间,青岛海洋领域同样大动作不断。
6月8日,青岛市经略海洋工作会议暨市委海洋委全体会议召开,青岛市委书记和市长参加。
再往前,5月22日,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围绕“更好经略海洋、加快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课题,先后到胶州市、西海岸新区,实地调研有关海洋科研机构和企业。
5月18日,青岛组织全市海洋重点项目观摩活动,对5个重点项目进行调研观摩。
通过调研关注重点来看,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加快海洋项目建设、加大海洋企业培育力度等都成为了青岛经略海洋工作发力的重点。
在青岛全市将“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明确为城市愿景,并将经略海洋提升到全市工作重点高度之下,海洋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对于青岛来说,下一步在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这个重要目标之下,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海洋产业项目的招引、海洋科研平台的搭建等,另一方面则要发挥自身海洋科研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培育出更多涉海科技企业,打造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真正将青岛的海洋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1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正在成为青岛经略海洋工作的重要抓手。
2022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完成5014.4亿元,同比增长7.5%,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3.6%,总量居全国沿海同类城市第一位。
青岛之所以能占有一席之地,与海洋现代产业体系完备、海洋科研实力优势突出密不可分。
28个海洋及相关产业门类在青岛均有布局,在15个主要海洋产业中,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等80%产业规模居山东前列,部分海洋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在6月8日举行的全市经略海洋工作会议暨市委海洋委全体会议上,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明确提出:
要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做大海洋一产,实施“蓝色良种”培育工程,大力发展养殖工船、深水网箱等深海远海养殖,打造“蓝色粮仓”;做强海洋二产,聚力突破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形成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做优海洋三产,推动港口经济、海洋旅游等产业提质增效,打造特色现代海洋服务业。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青岛海洋产业也借鉴实体经济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培育打法,培育首批海洋特色产业试点园区,进一步引导海洋项目和企业向园区集聚,提升海洋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
比如,在既有的船舶海工基地、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园区的基础上,实施领军企业 产业集群 特色园区 专班推进的形式,引进一批涉海产业链项目。
目前,青岛已在青岛蓝谷、胶州、西海岸新区、城阳等区市规划、建设、启用了多个海洋产业专业园区。
比如,蓝谷布局了海洋信息、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海洋新能源4个千亩产业园。其中,海洋之心·国际蓝色生物谷项目占地约925亩,总投资约106亿元。项目依托青岛蓝谷高校院所集聚优势,将围绕海洋药物、海洋功能性食品、海洋生物制品、海洋渔业、海洋新材料等方向进行产业导入、项目落地。目前已引进16个产业链相关企业。项目建成后,预计五年内实现产值100亿元,将打造成国内一流以海洋生物产业为特色的新型产业样板园区。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印发的《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服务新格局凝心聚力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工作图谱(2022~2026年)》,提出力争到2026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64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约33%。
2
在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目标之下,青岛也进一步加大了相关海洋项目,尤其是海洋制造业相关项目的招引落地落力度。
今年3月,青岛召开发布会明确了2023年海洋领域重点项目清单——计划总投资2031.08亿元的90个海洋重点项目。
其中,总投资30亿元以上海洋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1520.43亿元,占到项目总投资比重的74.86%;4个项目纳入省重大项目,38个项目纳入市重点项目。项目涵盖青岛市重点培育发展的海洋渔业、海洋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航运服务、滨海旅游等多个海洋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90个海洋重点项目中,制造业项目53个,占比近六成,计划投资989.07亿元。
时隔一个月,青岛再次加码布局海洋领域。
4月27日,青岛在北京举行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北京)推介大会,包括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民船中心总部项目”在内的总投资222.5亿元的12个海洋项目签约。
据统计,截至5月,青岛总投资2021.88亿元的90个海洋领域重点项目中开工建设项目共76个,开工在建率84.44%,累计完成投资119.4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42.72%。拉动全市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增长达5.9%。
从这些重点项目来看,青岛在海洋领域的招商蓝图已经非常明确。
一方面,围绕海洋科研平台领域,继续搭建更多产学研更紧密的高能级平台。
以青岛全市海洋重点项目观摩活动之一的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创新转化中心项目为例,项目本身就是海洋科研和海洋设备制造的代表项目,总投资5.98亿元,已建成多个国际合作创新中心,孵化4家海洋类高科技企业,转化科技成果30余项,相关成果突破了国家海洋战略急需的海洋核心传感器与高端仪器、智能浮标、智能潜标等10余项“卡脖子”技术,全面提升我国海洋监测装备国产化率,将带动引领我国海洋监测装备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围绕海洋渔业、海洋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航运服务等六条重点产业链,形成产业链招商引资全景图。
尤其是在青岛急需发力的海洋装备领域,青岛通过积极对接央企,深入挖潜。
比如,总投资9.1亿元的“中海油流花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项目”,由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建设,是世界首个抗台风圆筒形FPSO,也是我国自主设计的亚洲首艘、世界第七艘圆筒形FPSO。项目形成两项专利和五项新工艺,打破了国外专利技术垄断,全面提升我国海工装备制造能力。
今年年初,青岛明确提出了海洋发展将突出“大项目招引”,力争实现海洋领域新签约过50亿元项目5个、过30亿元项目10个、过10亿元项目20个。
3
青岛还在进一步夯实自身海洋科研平台领域的优势,今年将重点打造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国家三大深海平台、“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等六大平台。
崂山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中国海洋大学等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57家,全职住青涉海院士20人,海洋人才约37万人,建立了全国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产出全国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
与此同时,青岛也在积极破解海洋高端人才与产业发展断层、海洋科研成果本土转化率低、缺乏行业龙头企业等问题。
在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单项冠军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青岛新经济企业、雏鹰企业等代表着城市“高精尖”产业水平的数据统计中,青岛涉海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都需要更大突破。
比如,截至2022年底,6680家青岛高企中,涉海企业396家,占比只有6%;
青岛已经上市的涉海企业中,仅有青岛港、蔚蓝生物、洲际船务、中鲁远洋等,同时,拟上市企业名单中,涉海企业只有浩大海洋和海大生物等有限几家。
一个对比是,2022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3128.55亿元,同比增长3.9%,占GDP比重达9.7%,涉海企业增至近3万家。同时,汇聚了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中集集团、招商重工、深圳港集团等涉海龙头企业,在细分领域也集聚了邦彦技术、华大基因、海王生物、汇川技术等创新型领头羊。
截至2022年底,深圳涉海上市企业已达49家。
厦门也培育出了安井食品、金达威、罗普特科技等10家涉海上市企业。
宁波也在想方设法加大涉海企业的培育力度。比如,宁波设立海洋经济专项资金,引导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拓展海洋领域,培育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高端装备、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清洁能源等五大新兴产业,力争涉海上市公司增加到15家。
对于青岛而言,如何把海洋科研优势转化为海洋产业发展优势,显然需要在更重要的涉海企业培育上下功夫。
青岛也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涉海科技企业,持续优化海洋科技创新创业生态,打造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形成海洋科技企业蓬勃兴起、茁壮成长的良好局面。
对于青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来说,培育更多优质的涉海企业显然是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青岛“经略海洋攻势”取得阶段性成果 ——海洋产业从“集聚”到“集群”
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丨闪电评论
中天科技逐梦深蓝,打造“国际级”海工产业基地
全年目标任务誓师大会发言
青岛鲁海丰集团15万吨冷链物流库正式启用
王书坚常务副市长介绍青岛情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