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战略规划的差异

中制智库

16 December 2019

中制智库

作者:白雪珊瑚

文章来源: 勘察设计前沿

【导语】本文对《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政策进行了梳理,并对中心职能,中心城市,以及城市化进程进行了解读。

本文字数 | 2176字

阅读时间 | 7分钟  

2019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简称“长三角一体化”)被列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构成中国区域发展新格局。随着这份文件的推出,标志着决策层对于未来中国二三十年的区域发展规划已经完全成熟。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经济份额超过全国的40%,城市群一体化成为高质量发展、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现将政策梳理如下:

解释:

中心职能

1

没有什么是一个词不能说清楚的,如果不行就两个。从中心职能的叙述中,我们看出北京已经退出了经济的比拼,专心做好首都的政治功能。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是把经济放在第一条,但长三角在用词上比珠三角更加积极。珠三角说的是要走在全国前列,长三角则强调对全国的影响和带动。珠三角说要融入全球市场体系,长三角则强调对全球资源的配置和竞争能力。但在科创方面,长三角当然也有提及,但就不如珠三角强调的具体明确。可见国家对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定位还是有差异的,长三角更倾向于经济中心,珠三角更倾向于科创中心。
总结来看,目前三大城市群的发展既有共同之处,也逐渐展现出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京津冀代表着政治中心,也是围绕着政治资源而辐射开来的行政、教育、医疗、国企经济、文化传媒产业等的中心,既吸引着全国的顶尖学历人才,也是北方的人口磁力中心矿产、交通、电力、通信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谁能做、谁不能做,都是由中央统一调配和控制。国家目前希望首部北京专心做好政治职能,并对价格和利润做好把控。
长三角代表着金融中心,也是围绕着金融资源而辐射开来的重工业、高端制造业、外企经济、商务服务产业等的中心,既吸引着全国的高级职场人才,也是东部的人口磁力中心半导体、面板、光伏、汽车等,单个项目的投资金额动不动就是数十亿元,甚至百亿元的级别。真正决定这些项目成败的,某种程度上,不是技术,而是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成本、供给。因此这些产业,通常聚集在低资金使用成本的地方,比如长三角,便聚集了我国最多的半导体、面板、光伏和汽车产业。他们所仰赖的,正是上海这个我国最大金融中心的供给。既然是金融资源型产业,毫无疑问,具有议价能力的,不会是实体产业本身,而是金融产业这个供给者。
粤港澳代表着科创中心,也是围绕着科技资源而辐射开来的电子通讯、新能源汽车、出口经济、社交游戏产业等的中心,既吸引着全国的年轻创业人才,也是南方的人口磁力中心广东几乎是全国经济大省中转型升级最成功最迅速的,对江苏和山东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老大哥地位更加稳固。深圳依靠全国领先的科创氛围和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培育出华为、腾讯、中兴等一大批世界级科技公司,大有和北京一较高下的气势。它反映的是中国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端的科技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唯有从仿制创新走向自主创新,各企业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最终能在自身所在行业确立世界地位,中国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珠三角地区依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灵活的政策空间,演绎出经济发展“高速换挡”的成功典范。

中心城市

2

每个城市群都有其中心城市,也需要周边很多城市的密切配合和补给。根据“没有什么是一个词不能说清楚的”的原则,京津冀提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但其实是以北京为中心;上海是长三角独一无二的中心,一切都要围绕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苏浙皖三省只能围绕上海这个中心,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那份纲要里,虽然香港、澳门、广州、深圳被确定为四大中心,但事实上香港才是第一中心。那个纲要的实质,是推动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地位至尊。
但之所以要提出多个中心,国家都是有其考虑在里面的。比如今年以来,香港比较动荡,不太争气。后来,国家于8月18日出台了“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大湾区城市定位发生重大变化,深圳已经跃升到第一位。
但是国家真的会因此放弃香港的地位吗?这是不可能的。香港是我国第二大的金融中心,也是在“亚洲四小龙”时期就率先完成产业升级的地区。从香港目前的汇率、外汇和利率的联动变化,以及港股走势来看,并不符合闭合系统的金融学模型,除非背后有幕后力量在持续为该市场注入资金与信心。

城市化进程

3

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已进入后期。这一时期的主要表现就是部分一线城市及周边继续在调整结构的基础上集聚,部分二三线城市收缩。国家对于中心城市的发展,更多地强调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而对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则强调其根据自身的鲜明特色来与大城市优势互补。
从三大城市群的定位来看,它们都与美国三大城市群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目前,我国三大城市群人口数3亿多,面积占全国的5%,人口数占全国的23%,GDP占全国的40%。美国的三大城市群,面积占全国的4.6%,人口数占全国的45%,GDP占全国的46%。中国的三大城市群与美国的三大城市群,面积、GDP占全国比例相近,但人口相差一倍,说明中国三大城市群人口还有进一步集聚的空间。
有关数据表明,中国的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势还是很明显,虽然北京、上海等城市这两年加快了人口的疏解,人口流入有下降趋势,但周边的二三线城市人口流入明显。未来,大城市群的人口集聚功能将进一步加强。国家可能会控制中心人口的数量,但是会通过链接周边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卫星城”方式,实现人口的进一步聚集。如东京白天的人口数大约为1558万人,夜间约为1316万人。换言之,每天会有约242万人早上到东京上班,晚上回到东京周边的埼玉、千叶和神奈川县睡觉。
从交通状况来说,中国的城市群和美国的城市群相比,差距还比较大,这就限制了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产业相互协同,人员来往便利。所以,中国城市群想成为世界级城市群,交通还要大干快上,彻底打破行政区划藩篱,使区域经济畅通无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34个都市圈: 6个已成熟,广州、上海都市圈领跑
全国34个都市圈,如何划分一二三线?
都市圈大时代!34个竞争者谁能胜出?
武汉城市圈现在发展的怎么样?
江西方略:破山川桎梏,花开彼岸天,还看赣州、上饶和南昌!
十二五上海城建重心转向郊区 与中心城区互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