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 | 让喜剧大麦的七种技巧

                              

面对中国观众,如果想大卖甚至要创票房纪录,就必须在扣子好、人物好、结构好的基础上,再添加密集的喜剧包袱。

这回集中地谈几种做喜剧扣子、情节和包袱的技巧。



反配



反配主要有“人与事”、“人与环境”的反配。

人与事的反配。比如相声“八大改行”就是讲人与事的反配,一个唱花脸的专家卖西瓜,拿着切瓜刀“哇呀呀”地咆哮着,吓得谁都不敢去买,相声听众一听就乐。

再比如美国喜剧片中,几个连自己的生活都照顾不好的单身汉,却忽然要照顾一个婴儿;或者是罪犯逃到幼儿园里,努力让自己当好幼儿教师。




人与环境的反配。“刘姥姥进大观园”即人与环境反配的典型。让有着穷人习性的人忽然进入富贵圈子里,比如社会上很多暴富的土大款,就特容易闹出笑话;再比如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窈窕淑女》,一位骂骂咧咧撒泼打滚的卖花女,忽然进入上流社会中,在富人云集的赛马场里,大呼小叫爆粗口。

当然,也可以让富人忽然掉到穷人的生活情境中。美国喜剧电影里,常用打赌、巧合等方法,让上层的富人,一下子到了贫民区里,但是他(她)们一开始的时候还带着富人的习性,于是就会闹出很多不协调的或尴尬的笑话。

提示:

1、“反配”是重要的喜剧手法,完全可以作为大喜剧扣子;不过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写电视剧,也可以常用来制造喜剧情节和包袱。

2、请注意“文化反配”,这种反配也能制造出很多优秀的喜剧扣子、情节和包袱。比如法国人在社交礼节中喜欢接吻,当一位法国女郎随中国丈夫到保守的中国农村,她还去吻自己的公爹,就会闹出大尴尬。

3、反配的原理,完全符合柏格森的“嵌入灵活环境中的机械物”。一个人的习性或文化习惯,在他应在的地方,看不出来机械或缺陷,当一旦把人物放在和其性格、习惯等完全相反的的情境中,其机械性和缺陷就会被完全暴露。

依照上述原理,再利用“假如把那种人物放在……”的故事构思法,就会很容易地设计出很多喜剧故事。

一定要注意:反配之前,必须交代出反配人物的正常生活和既有习性;反配之初,人物一定要显露出强大的习性,无视事情或环境的转变;最后再让其完成人物弧光,发生自身转变。



以大博小



很努力、费劲、不计成本地去谋求小东西,这种行为就会让人发笑。有些笨贼类型的电影,笨贼冒着很大的风险,又是翻墙又是撬门地去偷一个东西。假如观众已经知道那东西不值五毛钱,就会有了预期尴尬的快感。

以大搏小有时和“忘掉原目的”类似。比如两个人想合伙开个“皮包公司”,一边谈如何行骗,一边梦想着将来会如何赚钱,其中A说“等公司挣了钱,我给我儿子买份保险”,B听了就说“那我也给我闺女买一份”,A很不高兴“我做老总,你做副总,咱俩不能同等待遇。”两人由此争吵起来,最后把刚买来的老板桌、电脑都砸了。我们若看到一般性质的打架,一定不会感到好笑,但如果知道这两人为了空想而打架,就会觉得特别可乐。

中国古代的“烽火戏诸侯”,皇帝为了让心爱的美人笑一笑,不惜欺骗诸侯和动用大批军队。这种以大搏小的行为,终于让那位从未笑过的美人露出了笑容。


提示:人物之所以“以大搏小”,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人物的欲望过于强烈,或因为固执、自大、幻想等原因。在设计时,一定要让观众先明白人物的目标的确没啥价值,而剧中人物却又得表现的如临大敌和志在必得。

有时也可以借用撒谎或巧合的手段,让人物因误判而做出以大搏小的事情。




重复




重复常用于制造喜剧情节和包袱,但有时也能做大扣子,比如美国著名喜剧电影《土拔鼠之日》就是利用重复做扣子,这个喜剧故事讲一位电视台的主持人,在某个小镇上报道“土拔鼠节日”的时候,忽然陷入了时间和事情的重复,每天一睁眼就是土拔鼠节,而且开始几天都是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这个电影不仅是喜剧精品,而且也是具有寓言价值的杰作。


莫里哀的喜剧《乔治·唐丹》,也是用“重复”做扣子。乔治发现妻子骗他,他揭穿妻子,但又没能拿出证据,被妻子一通大骂,他向妻子道歉。在接下来的剧情里,他又先后两次发现妻子骗他,又揭穿,又失去证据,被妻子大骂,只好又道歉。——相同的情节,重复了三次,第一次发生时,观众会觉得有趣,但并不一定大笑,但第二次和第三次重复发生时,观众就会大笑起来。

“重复”也常用来设计喜剧包袱或随机场面,比如有人物因为健忘或者其他情绪原因,刚下场忽然又上场,等下场之后忽然又上场,这都会让观众发笑。再比如莫里哀的某个喜剧里,一位富翁因为要替儿子还债,但又很不甘心,所以他每过一会儿,就不自觉地重复一句“他为什么要浪费钱呢?”,每重复一次,观众都会乐。

提示:可以利用各种人性弱点制作“重复“包袱,也可以利用计谋或巧合等,让人物被动地陷于“重复”的尴尬境地。

无论是做扣子还是包袱,重复一般都进行三次,不宜超过三次。




应验



某人物上场之前,先让别人介绍他的特点,等他上场后果然按介绍的做了,这就是应验。


比如,当一位丈夫上场前,先让他妻子打电话向别人诉苦“他呀,整天吹牛,回到家就说参加了什么重要会议,给我在家里还打官腔,然后就让我给他沏茶、端饭”。等丈夫上场后,果然是吹嘘出席了重要会议,然后就打着官腔让老婆沏茶、端饭。只要他的某个动作或语言符合了妻子的预示,每符合一样,观众就会乐一次。

这种手法可以随时利用任何人物的言行做包袱,无论他(她)是什么身份,所以,比较容易使用;而且因为是用来揭示人物的,一般也不会跑题。但是在一部作品里,不宜多用。

提示:预示内容越具体越好,但也不要太多,否则观众记不住。预示者除了语言叙述之外,也可以用语音或肢体动作模仿。




泄气



泄气手法常用来做喜剧情节和包袱,很难用来做大扣子。

比如马三立的著名相声《十点钟开始》,马三立模仿一位志大才疏夸夸其谈的人,发誓要如何努力成为一名科学家,刚讲完,当捧哏的已经都有些相信他的时候,他自己却马上很不自信地问捧哏“我行吗?”




在《夏洛特烦恼》里,至少用了两次泄气,比如一个男同学,不满夏洛挤占自己的位子,气愤填膺地发誓一定要让夏洛吃到苦头,但发誓之后,马上溜到另外一个座位上去了。这种泄气的行为特别能引发观众爆笑。

请注意,等一个人物在表态发誓时,一定要让其他剧中人物,乃至于观众都暂时相信了他;发誓的人自夸的越大,当他泄气时,落差才会越大,才会有喜剧效果。



偷听偷看



偷听偷看常用于制造喜剧情节和包袱,但个别时候也能用来做喜剧扣子。

法国的一部喜剧电影(暂忘剧名),讲某人因被撞而暂时失明,当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已经失明时,他却又悄然复明,但这个情况只有他和观众知道;当他正想告诉妻子时,而妻子还还以为他在失明中,当着丈夫的面,和情人又是接吻又要上床。

偷听偷看,分为主动和被动。主动偷看是指人物有预谋地先躲在某处,然后让“中计者”上场,而“中计者”必须和偷听偷看的人有着很大的利害关系,尴尬的张力才会更大。

被动地偷听偷看,一般都是因为巧合,并由此来形成误会或尴尬。

偷听偷看,有时也被用来解决问题,让真相大白。比如莫里哀的《伪君子》里,迷信伪君子的家长,被安排到某处亲眼看到伪君子调戏自己的妻子。

这种手法很容易有效地做成喜剧情节和包袱,但在一剧之内不宜多用。




模仿



模仿常用于制造喜剧情节和包袱。请注意,模仿者和被模仿者之间,差异越大越好,反之,喜剧效果就不明显。比如,让一个农村男青年模仿另一位农村男青年,就很难出喜剧效果。如果让农村青年,在农村生活中模仿城市富二代的生活做派,就会有喜剧效果。

跨年龄、性别、阶级、事物、文化、种类等模仿,都会产生喜点,但需注意“跨度一定要大”。

版权信息

来源:编剧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结构喜剧的技巧:“倒置”和“互相干涉”
VeryCD.com 分享互联网社区 > [转帖]<评书>说书技巧浅谈
英达:九十年代,是喜剧创作最好的年代(上)
春节档最大惊喜,是他
干货丨90%的喜剧都是在做这一件事
年末悬疑剧黑马!互换身份,紧张烧脑,《焕脸》的野心不止于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