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可能是史上最全的高效学习清单


文|曾少贤

TheFatRat - Monody 来自曾少贤 04:50

一首非常好听的英文歌,一定要听完



小伙伴经常在微信的后台,跟曾少询问如何高效学习的方法,虽然我之前陆陆续续发过不少文章提到了这个话题,但是依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也有一些人带着讥讽的语气来问,自己年纪轻轻就辍学,现在不也混地挺好的,从他的字里行间,我可以得出他对于读书十分鄙夷,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我会说说秉持“读书无用论”的人,他们的理论依据,究竟来自于哪里。


好,以下是正文!


01

大脑只喜欢快准狠的多巴胺奖励



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在白鼠的脑袋里插根电极,然后在它生活的笼子里按上一个踏板,只要它踩一下踏板,电极就会刺激白鼠脑中可以产生多巴胺的区域,使它感到相当愉悦,最终的结果是,白鼠不停地踩踏板,接着不停地受到多巴胺奖励,最后活活“爽”死。


做为万物之灵长,我们一直以拥有思考能力为荣,但说实话,在可以立刻得到快感,也就是所谓的多巴胺时,我们倾向于放弃思考,转而安于现状。


为什么那么多学生在学生时代,选择抽烟、酗酒、逃课打游戏、谈恋爱,甚至早早辍学去打工,就为了赚那两三千的工资?


因为相比于读书和学习,抽烟和喝酒,都能在短时间内奖励学生足够的多巴胺,他们一旦提前享受到了这满满的快感,就更有动力去抽烟和喝酒,于是就形成了一个负循环。


进入社会,这种一味追求多巴胺奖励的行为,已经愈演愈烈。


文章的标题要足够挑拨人心,不然我们是不会点击的;而且字数不能超过500个字,否则就立刻评论“太长不看”;段子手和短视频盛行,满足的都是人们越来越短暂的耐心......


所以你可以在公交或者地铁上看到这些画面:


绝大部分的人,抱着手机不停地在各种软件上切换来,切换去,即使偶尔点开了一篇文章,发现字数太多,或者比较有深度,都带着很不耐烦的语气抱怨说:好没意思,看得好累,还不如刷刷搞笑的短视频或者头条新闻呢!


多巴胺的刺激一旦上去了,就很难再下来,这跟古人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其实是一个道理。


玩王者荣耀入迷的人,你叫他立刻进入学习的状态,可以说是非常难,除非deadline临近,或者有更大的刺激源出现,比如要去追求学霸型的女神,自己就能从高刺激的状态(打农药)转向更高的刺激(追求女神)中去,不然真的非常难,巨难,超难。


最近公众号流行这样的一篇文章:“男朋友打翻了我的神仙水,给了几十块叫我重新买。”,说实话,曾少对于这种只负责挑动情绪,不做任何分析的鸡汤文是非常鄙视的,但没有办法,因为这种鸡汤文有极大刺激多巴胺分泌的特点,所以阅读量10W ,是分分钟的事情


不是曾少有多么特立独行,而是这样的文章,如果一名刚刚毕业的女孩,就沉浸其中的话,很快就会营销号给成功洗脑,他们不断给你灌输应该怎么样去精致生活,不管你现在的收入水平有多么拮据,多么困难,仍然要你去追求不切实际的消费。


当你不断地按照他们给出的消费水准生活时,要么经常装修出租屋,要么花大钱去买一个包,要么来几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那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多巴胺分泌水平,已经如同火箭般,硬生生地被营销号给拔高了。


上天的感觉,通常是非常爽快,但要下来,可没有那么容易。


02

留意你的学习状态,不断加以复制



那沉迷于可以即时得到多巴胺奖励的人,应该怎么样才能进入学习状态?


我的建议是,留意你自己的学习状态,在学习力爆棚的时候,一定要记下当时的情境,以便可以在低谷的时候,可以成功加以复制。


在很多人的眼里,学霸都是神一样的存在,每天都精神满满地去学习,不知疲倦,心情也不会有任何起伏。但实际上,即使是文坛老司机,自己对于自己管控,也达不到神一样的高度。


不信?我们来看看胡适先生在《胡适留学日记》是怎么记录的:


7月12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 《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打牌。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我相信胡适先生之所以敢如此拖延,不自律的原因,是他经常性地记笔记,知道自己在什么样的情境之下,生产力可以达到最大化,此时此刻的拖延,完完全全可以在将来弥补回来。


这也是学霸和学渣之间的区别之一。


所以,我建议在学习的过程中,即使你极度沉迷于玩游戏,打农药,也希望你在每一天结束前,能够花点时间审视一下自己今天的学习状态,如果偶尔有一天学习爆表,你就要特别留意造成爆表的原因。


是老师不经意的一次夸奖,满足了你的虚荣感?是今天没有带手机去自习室,专注力不会被分散?是因为回家看到爸妈那么辛苦,心底有点内疚,于是读了点书?


只有通过不断回顾,你才能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够进入学习状态的原因,然后,你就只需要通过对这个原因,不断加以复制就行了。


这可以说是闪光点的不断重现。


03

建立专属于你的外部大脑,减少认知负担



好,我假设你是得到老师的夸奖之后,才会去努力读书的,于是你准备第二天好好复制下这成功的经验,但在听课时,发现有太多的东西需要记下来,而自己的脑袋容量又有限,记不得了那么多,一遇到这种情况,你往往会心生怯意,接着就放弃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过多两年,依旧是个loser。


但如果你知道如何去建立自己的外部大脑,减少因为上课的时候,需要在短时间内占用大量认知的话,那你往往能够不断坚持下去。


建立起自己专属的外部大脑,可以选择以纸质版的形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读书笔记,也可以选择电子版的形式,利用各种记笔记的软件,实现关键内容的准确输入,以便将来可以随时查阅和分享。


当自己的笔记记录下来之后,我有一个记忆的技巧分享给大家,就是在每次记东西的时候,要做到读一次,闭上眼睛至少回忆三到四次。


例如你现在读到“认知失调”这个心理学概念,当你完整地看了这个名词的解释之后,试着闭起眼睛将这个概念回忆三到四次,这样你会比之前记得牢固许多。


至于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你可以想象当第一次记某个概念的时候,你脑海中记忆的河流,就有了这个概念专属的小溪,当你再把这个概念给回忆三到四次时,这条小溪就不断拓宽和加深,以至于成为了一条河流,这样在很长的时间内,这条河流都不会断流。


这也是为什么我高中的时候,文科之所以那么厉害的原因


04

激发你内心的情感,找到持续学习的动力



复制学习状态和建立外部大脑,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不难,毕竟这两个行为,你只要一天的时间,就能完成。


但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如何才能坚持下去,才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


越长大,就越知道人之所以长时间坚持一件事情的原因,不是他内心有多少渴望成功,而是他清楚,自己一旦失败后,会是怎么样的一种结局。


据我所知,很多人之所以成为学霸,是因为自己除了学习可以实现逆袭之外,已经不存在什么其他事情可以让他看到希望,他害怕自己学业失败之后,会回家干农活,在无数个重复且单调的日子里,慢慢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一个热血少年。


不努力,他只有死路一条。


对于失败的恐惧,这强烈的情感,一直盘旋在他的脑中,进而刺激他的行为——不断学习。


情感可以改变和增强一个人的行为。


忘了是什么时候看过这个故事:


一个去农村支教的城市老师,对于农村的孩子不读书,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都无法奏效。直到她找到了一个机会,把学生都带进了城市,去感受都市的繁华和生活的丰富多彩,一和农村的闭塞落后相对比,一些学生因而产生了极大的学习情绪:只有努力读书,走出大山,才有资格去追逐更美好的生活。


你所恐惧的事情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你渴望不断读书和精进?又是什么样的缘由,让你在大冬天的早上,不顾寒风刺骨,依旧跑去背单词?


找到那个原因,也就找到了你精神的支柱。


05

拆解和组合,学会传授给其他人



之前在知乎上看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学霸那么担心教别人?有个回答让我印象深刻。


“因为有些学霸认为知识的总量是不会变化的,一旦教会了别人,别人也可以像自己一样,甚至超过自己。”


当然,学霸没有义务去教会其他同学,但如果转换一下思维,把知识视为总量不变,转变成知识是可以在教会别人的过程中,通过拆解和组合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或许能达到双赢的效果。


人的记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工作记忆,即我们通过接触周围环境的事物,并加以注意,短时间内存储在大脑中的记忆,如你今天在我的文章中学到“认知失调”这个概念;而长期记忆是一个存储你关于世界的事实上知识的巨大仓库,如现在问你地球有几个大洋,有几个洲,你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学霸可以在教会他人的过程中,从长期记忆里面提取出有关的知识点,加以拆解和组合,从而使这些知识在工作记忆中,得到巩固和提升,从而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认识。


同时,检验对一个知识点把握是否透彻和正确的一个标准是,你能不能用一句简短的词语来描述这个知识点,如果能,说明你已经掌握地足够充分,如果不能,那很有可能陷入了“假装学会”的盲区。


所以,不要吝啬你的知识,遇到合适的人,就互相取经吧。


06

利用外部环境带动自己,减少认知的占用



很多人往往忽视情境的作用,觉得学习是属于个人自身的问题,自己不读书,还能把这责任推脱给谁?


但实际上,情境往往会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人希望自己和周围的人保持一致。


你可以试想一下,当你进入一个周围的人都在努力学习的外部环境中时,你自己如果不读书,肯定会成为异类,而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承担做为异类带来的心理压力,所以这个时候,迫于外部环境的力量,你往往会拾起书本读起来。


知乎之前有人提过这样的一个问题:相对比于家里或者宿舍,为什么到教室去之后,人会情不自禁地想要读书?


高票回答大概的意思是,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只是一个人在场的话,他往往会以随意和舒服为主,而如果到了一些公众场合,那他就成为了社会人,需要特别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否和他人一致。


所以,你可以想想这样的一个画面,你自己在宿舍或者在家里的时候,想以什么样的姿势学习就以什么样的姿势学习,躺着,卧着、趴着都行,只要你乐意,在孤身一人的情况下,你往往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和警惕,因而导致你学习效率低下。


而到了教室、咖啡厅、图书馆,因为不止你一个人在场,别人偶尔会把目光投注在你身上,所以你不能为所欲为,毕竟你还得维系下自己个人的形象。


为什么很多家长不惜花重本,也要送自己的孩子去好一点的学校去读书?


因为只有学风优良的外部环境里,才会存在大量爱读书的人在场,进了这样的学校,这个孩子很有可能会被其他同学给同化。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请你到教室、咖啡厅、图书馆去读书,效率会比你在宿舍或者家里,要高出许多。


07



好,我们来温习一下高效学习的重点:


  1. 管控好自己的多巴胺分泌水平

  2. 留意你的学习状态,不断加以复制

  3. 建立专属于你的外部大脑,减少认知负担

  4. 激发你内心的情感,找到持续学习的动力

  5. 拆解和组合,学会传授给其他人

  6. 利用外部环境带动自己,减少认知的占用


学到了这些有什么用?


你可能也会这么问,毕竟在一个寻找多巴胺持续高涨的今天,想要静下心来读一篇长文,对于很多人来说,实在是难如上青天。


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不然刷刷微博热榜,看看头条小火山视频来得爽快。


但我相信,总有一些人,会为了发现一些新知识而高兴不已;会有一些人,在获得新理念的时候,会如同发现新大陆一般,欢呼雀跃;也会有一些人,在探索知识边界的同时,发现自己对于世间万物的看法,已经脱离原来的框架和桎梏。


找到这些人,和他们做朋友,其实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希望对你们有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大脑不生锈,让自己更聪明,你需要学会这些训练大脑的秘诀
让大脑高效学习六个秘诀
卢菲菲记忆课程(一、了解记忆认识大脑)
大脑愈开心,学得愈好!高效学习5个秘密
多巴胺分泌音乐2 让大脑放松 心情与记忆改善 助正面能量释放
读书,如何才能“过目不忘”?丨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