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铜质雕母面世

宋代第一枚雕母面世

笔者热爱钱币收藏,也有将近十年了,虽然也没收藏有多少大珍,但在钱币收藏过程中,丰富了我的对钱币的深刻认识,也从中发现了不少关于钱币的历史真相。

关于宋朝母钱的问题,现在争议非常大,争议主要在于宋代有无制钱的雕母,而宋代铁母的存在已得到广大学者认同。我们在考古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唯物的辨证思想,而不是纸上谈兵。

首先我们根据史书有明确记载,宋代以锡为母,这说明宋代的的确确是有原母的。至于雕母的材质问题,有很多种争论,但从目前考古发现来看,首先是宋代木质雕母的发现。1999年,四川嘉陵江大桥沙坑出土了一批木质雕母钱,如下图

该木质雕母得到了中国钱币博物馆原馆长戴志强的认可。我们因此应当推断宋代是有雕母的,至于雕母的材质问题,我们可以设想既然有木质,那会不会有铜质呢?下图是2009年出现在媒体的一张大观通宝雕母图

该枚雕母是著名收藏鉴赏家董大勇的传世收藏品,从图看,该钱币的打磨雕刻工艺略显粗犷,字根拐角处打磨至圆滑过渡,字外轮和字表也打磨得圆滑充分,从打磨的及雕刻痕迹来看,十分符合雕母的工艺要求,但是因为该品并非考古出土,也没有大开门的绿特征,那这是不是正式采用的雕母呢?由于并没有子钱相互印证,我们很难下结论。我们知道,雕母雕刻的师傅的水平参差不齐,但当时的的雕刻风格应当是大体相同的,但同时又是发展的。为了验证时代的风格问题,于是我们必须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论证。那就是同时代的钱币,也同时是雕母疑似品来考证

上图是广东某著名收藏家提供的一枚传世的靖康通宝雕母钱照片,由于藏家要求,我不便透露名字。从图看,点锈斑驳,层次丰富,以及正面口郭的右下角处有铸造时的流铜,所以这是一个肯定铸过钱的母钱。那它有没有可能是后仿,或者说不到代呢?笔者又仔细看了背面图,用60倍放大镜观察时,可以看到几个分布不均的,平面形的偏淡的圆形红点斑,如果是后仿,那种红斑十分艳,而且连结成块,表面容烂浮肿,这是造假者无法避免的。众所周知,真红斑是自然形成的,它的厚薄度应当与包浆的厚薄度相一致。从正面看边轮包浆,它的重叠精密度与反面锈层一致,动态层次十足,这个靖康钱必是年代久远的,因为靖康年也就距今一千年左右,我们可以与同时代的钱币的包浆进行比对,层次丰富度是相符的。而且近几十年的考古,至于红锈的生成机理,现代的科学证明,红锈是指铜钱在酸性土壤中生成的氧化亚铜,同时产生局部腐蚀和电化学腐蚀,所以红锈是腐蚀机理产物。

而从靖康通宝的面图看,靖字周边生成了绒状绿锈,它的成分是氯化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害锈,它同样具有腐蚀作用,而正反面的腐蚀的两种腐蚀机理是完全相通的,而且钱币整体的咬蚀痕迹整体非常自然,这证明了钱币的漫长腐蚀过程。从图看到,字的根角处还有扯不掉的粘类土,而且土也被有害锈腐蚀,说明未出土时,土与有害锈是同时渐进的。那为什么反面出现红锈,正面没出现呢?那是因为正反币面地章的空间不同,正面地章由于有字,面积狭窄,在土中的时候,由于雕母的地章都比较深,所以正面咬土紧实,腐蚀更强一些,这与伪品的人工腐蚀非常均匀成块集中分布是完全不同的。

那我们又把大观雕母图与靖康雕母图对照,我惊讶地发现,这两枚钱的边轮内外都打磨的光滑,口郭四角都向地章处磨滑,更重要的是字面都打磨平滑,至此,足以证明这两枚都是北宋年间的雕母钱。

那我们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没有相应子钱面世呢?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知道靖康年是很短暂的,而且绝大部分靖康钱是试铸币,所以笔者认为,两枚雕母都属于试铸性质,子钱存世极少,或者根本就没铸过子钱,这与它们材质精良,没有重锈是相符逻辑的。

那有没有大开门的,铸过大量子钱的雕母呢?答案是有的。近日笔者买了一枚宣和通宝长通版的小平钱,直径24.88毫米,重4.1克。仔细一看,竟发现这个是雕成的白铜。上图如下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这是大开门的钱币,这是不用质疑的,从正面看,它的地章还存留着当年翻砂用的黑色脱模油,这与前面的靖康地章的黑模油是相符的。为了证明这黑色的脱模油不是人为加上,我们从反面图来看,在绿锈的覆盖下,隐隐约约有着那黑色脱模油。那我们又从面图看,黑油还夹杂着一些小然沙粒,并且在字口边缘处还粘着当年的粉砂,这至少证明了这是一枚母钱,而且当年的翻砂是很细腻的,接近于粉砂。那这个是不是雕成的呢?

首先我放大看了局部,如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笔锋非常尖利,字的笔画的边缘处由于走刀形成了粗细不均的疙瘩崩口,我怀疑这是后加刀,但我又仔细观察,崩口处包浆与其他地方一致,并没有后加刀形成的那种亮彩。从图看,刀削的崩裂明显,绝非伪造,这证明了边轮是被刮刀刮过的。而且从面图看,边轮内侧有一圈凸起的肿物,这是因为雕刀刮后,粘上了粉砂再慢慢锈蚀生成的。我们又从背面的郭看,四边角处明显向地章弯曲,由于绿锈覆盖,我们也应该看得出,这是弯度,只有人工处理,而锈是只会凸,不会凹的。我们又将该特征与大观靖康两钱比证,这种工艺是符合的。而且从正面图看,宣和通宝字面非常平整,没有砂眼,肯定打磨过,而且刀痕化尽,这种雕刻工艺特征又是符合的。

这就证明了三枚雕母的刻工的主要特征是是相通的,如果这是一批人为后仿品,那三枚雕母的雕刻应当是非常像的,而我们通过比对,足以证明同时代特征,却非同一人雕刻。

另外我又上宣和通宝的翻铸钱一枚图

通过比对这两枚钱的神韵相符,所以足以证明雕母钱的存在。

至此,宋代铜质雕母正式被发现,实物证明了北宋铜质雕母的存在,至少宣和年间是有的,这其实也可以从北宋文化繁荣,艺术各方面都追求精美等方面都得到佐证。

另外,我们发现大观普钱非常精美,字文纤细,字根有力深峻,而铜雕母很难雕成这样,所以笔者认为,大观钱的雕母应该是木质或其它较软材质。而与大观对比,宣和钱字体较粗,字根处也不尖利深峻,所以雕母应该是铜质等硬性材质。

那为什么说北宋雕母材质多,翻铸方法多呢?我们可以参照明清钱,明代由于实行八股文,打压文化,铜钱就不多,雕母雕得也不漂亮,但整个明朝的钱的风格一致。清朝就好些,文化繁荣了些,但整个清朝的铜钱的钱文风格仍是统一的,这都是因为两朝都采用翻砂法。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北宋文化繁荣多样,钱文风格多样,自然就雕母材质多样,翻铸方法多样了。

注:图片引用材料为网络图片和作者本人自主拍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宋铜质雕母[北宋时期的货币]
古钱币的收藏,这些必备小技巧一定得掌握,很受用!
锋芒尽露的宣和通宝母钱
认识“母钱”| 它可是同品种普通钱价格的几百上千倍!
盘点那些价值一套房的钱币
速知两宋钱币——“北宋铸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