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朝之前还没有棉袄,穷人穿什么过寒冬?古人真是太有才了

又到一年隆冬时节,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冬天保暖都是一件重要的大事,任何人都概莫能外。毕竟,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冻死在冬季的。

天冷了要加衣,穿棉袄。狭义上的棉袄,自然是用棉花来制作。可是我们都知道,棉花的原产地并不在中国,虽然在唐朝之前就已有种植,但还没有流行开来。直到宋元朝时期,才开始被广泛用来制作衣物。南宋词人蒋捷在《梅花引·荆溪阻雪》一词中有句云:“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可见在当时棉袄已经出现了。

那么在宋朝之前,棉袄尚未诞生,古人出行靠什么来御寒过冬保暖呢?



千万不要低估了古人们的智慧,他们在保暖御寒上可是做足了功课。富贵之家自然有办法,所谓锦帽貂裘、纨绔丝绸这两个成语就足以说明了。这里我们主要所说草根平民们是怎么过冬的。

在棉花普及之前,以丝、麻、葛为代表的保暖填充物是主流,《二十四孝》中闵子骞芦花顺母的故事可为证。闵子骞是孔子的弟子,年幼时,继母对他颇为苛刻,一年冬天与父亲驾车外出,由于手冻僵了握不住马鞭,父亲大怒,给了他一鞭子,骂道:“你比两个弟弟穿的还厚,他们都不怕冷。你抖什么?”后见衣服抽破处,芦絮纷飞,方知冤枉了儿子。

除了衣服里塞上芦苇絮,古人还会在里面塞上一些鸡鸭鹅的羽毛,或是穿一些劣质的兽皮大衣,如羊皮、狗皮、牛皮等等。柳宗元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由蓑草编织的蓑衣也是古代平民大众常穿的冬衣。



除了上面这些衣物种类,在唐宋时期,还有有一种比较稀奇另类的衣服,那就是“纸衣”,亦称“纸裘”,陆游在诗中给了很高的评价“白于狐腋暖于绵”。纸衣的原料并非是书写之纸,而是用楮、藤纸这样光洁又耐揉搓的纸张,它质地坚韧,衣服里可以填充絮物,而成纸袄,曾在文人、僧侣间广泛流行。

还有一些渔猎民族,用鱼皮来制作衣服,我国东北地区的赫哲族就掌握此项绝技,“鱼皮衣”多用胖头鱼、哲罗、细鳞、大玛哈、狗等细小鳞纹的鱼皮。制作出来的衣服有着柔韧、有弹性、防雨雪等优点。

到了明朝,朱元璋以法令的形式要求民间种植棉花:“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大意是说如果一家有五亩或者十亩地,必须拿出半亩地来种桑树、麻、棉花。从此棉花在中国开始普及,毋庸置疑,棉花做的棉袄也得以流行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衣装演变词:纸裘、皮裘、长袍和棉袄,漫谈古代经济下的百姓服饰
古人过冬穿啥?皮袄、战袍、纸裘、棉袄,阐述古代冬衣发展史
没棉袄、没羽绒服、没抓绒衣,古人穿什么熬过冬天?
棉花传入之前,冬天穿什么?
Q&A|古代中国没有棉花的时候,靠什么挺过寒冬?
一件棉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