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碗合格的茶应当怎样煮


年节时,家家户户宾客盈门,相互祝福。中国人讲究为客人敬上一杯香茶。虽说如今年轻人更偏爱于各式各样的饮料,但茶依旧在中国人的人际交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大批珍贵的文物,其中涉及大唐宫廷茶宴的部分器物如下:金银丝结条茶笼子、鎏金鸿雁流云纹银茶碾子、摩竭纹蕾钮三足架银盐台,以及鎏金仙人架鹤纹壶门座茶罗子。单单这几件遗宝就足以使人如堕烟海。




作为一个寻常的现代人,制一杯茶不过是开水冲泡。但唐时的茶圣陆羽,见之恐怕要扼腕叹息。那茶圣眼中,一碗合格的茶应该怎样煮呢?

什么是茶?

谈茶,不得不提起唐代的陆羽,嗜茶者无人不知其名。陆子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在古人的观念中,草木同为一体。茶,从草、从木,或两者兼从。茶的另一个芳名——茗,为世人所熟知,其实,荼、槚、蔎,以及荈皆指茶。


事实上,陆羽之后,“茶”字才成为茶的通称,亦方有茶学。陆羽之前,“茶”往往作“荼”。相传,神农氏尝百草,日遇72种毒,得荼而解之,可见彼时的荼是一味良药。广而论之,茶早期的身份并非饮品,而是一种药材。

唐代宦官刘贞亮曾将饮茶的好处概括为“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十德”即修身养性。刘贞亮的《饮茶十德》可谓言之凿凿。

陆羽将茶的奥秘与意境写进三卷的《茶经》里。他说茶味至寒,“精行俭德”之人最宜。如果唇焦口燥、气滞烦闷、头疼脑热、双目干涩、四肢烦乱、全身关节不舒,喝上几口茶水,便如饮醍醐甘露一般。陆羽秉承神农衣钵,凡茶皆亲炙、亲煮、亲品,尽显诚虔之心。

煮茶?泡茶?煎茶?

在“陆氏煎茶法”盛行之前,唐代社会中存在一种较常见的饮茶形式,这种品茶方式在《茶经》中被称作“痷茶”。“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人们对茶叶又是剁,又是熬,又是烤,又是舂,然后将它贮存在瓷瓶或者瓦罐中,待饮用之时以沸水泡之即可。“痷”字饱含病态之意,痷茶之名想来是陆羽对如此饮茶方式的诟病。时人还将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等物与茶叶同煮,熬成一锅百沸汤或千滚水。抑或,再三扬汤,把茶水煮得如同膏汁那般浓稠滑腻。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煮茶与煮蔬菜汤并无二致,这种茶被唐人称为“茗粥”。此外,沫与饽是茶汤的菁华,有人却将之撇弃。

对于上述几种茶水,陆羽戏称为“沟渠间弃水”。在煎茶法尚未风靡的时代,广大唐代人最常饮用的正是这些“沟渠间弃水”。如此,今天人们常喝的冲泡茶、奶茶、酥油茶,以及冰红茶之属,想必在陆羽眼中也是阴沟里的污水。

陆氏煎茶法见重于海外而反薄于本国。我们南方少数地区仍沿用传统的煎茶法,而全国广大地区都采用直接冲泡的方式。唐代以后,煎茶法漂洋过海,东渡扶桑,其流风遗韵在日本得以保存,该国还有“饥来饭,渴来茶”的俗谚。


唐代人煮茶前有炙茶的习惯,炙茶时,茶饼与火的距离都颇有讲究。用夹子夹住茶饼,贴近火源,不断地翻烤正反两面,使其受热均匀。等茶饼表面形成微凸小丘时,离火稍远再缓缓地进行烘烤,等到凸起的茶叶平复之后,再挪近点烘烤。如果是原先用火烘干的茶饼,要烤至散发茶香,晒干的茶饼则要烤到完全发软为止。

陆羽认为,以丛林深谷中小青竹为材料的夹子,可使茶叶额外增添几分香洁。炙好的茶要夹在缝成夹层的剡藤纸中贮藏,如此茶香便不易消散。炙茶的燃料,以炭为首选,其次是桑、槐、桐、栎木之类的劲薪,千万莫用柏、松、桧等油脂丰富的木料。此外,杜绝任何燃烧过的木炭以及腐烂的木器,以免茶水沾染劳薪之味。

唐末五代时期的梁藻,其诗中有“拟摘新茶靠石煎”一句,同时代的诗僧贯休则有“石炭煮茶迟”之句,皆提及当时人瀹茗时所用的一种新兴能源——石炭,石炭即煤炭。早在北魏时期,就有关于煤炭的记载。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曰:“山有石炭,火之,热同樵炭也。”石炭燃烧后有一股刺鼻的气味,势必会影响茶味的香纯。再者,石炭的获取远远不及木炭来得便宜。有唐一代,煮茶用得最多的当数木炭却非石炭。

唐人炙茶之后,碾茶也是一个必不可省的过程。从材质上看,以橘木所制的茶碾最佳,梨、桑、桐、柘等木次之。从形状来看,“臼内圆而外方”的茶碾为上,便于滚碾,又不易倾倒。碾碎的茶粉用鸟类羽毛制作的拂末进行拂刷,再用罗加以细筛,筛好后再放到合里贮存。取用、量度茶粉用的器材名曰则,则取材于贝壳、铜、铁,以及竹子等物,相当于现在的瓢羹。


风炉是唐代人烹茶常用的炉子,银制、铜铸或铁铸兼有,形如古鼎,下有三足,其间设三眼窗孔,最底部的那眼为通风之用。炉内有厅,可置炭火。风炉上有三个格,可支撑交床之上的瀹茗器具。鍑、釜、铛、銚,以及鼎等都是唐代常见的瀹茗用具。风炉的炉底有一眼通风出灰的洞口,下置一只承接炭灰的铁盘。

茶圣陆羽煮茶用鍑,此处便对鍑予以细说。鍑在铸造之时,模芯外层要抹泥,内层则涂沙。泥土能使内层光滑平整,易于清洗。细沙可让鍑外粗涩,即时吸热。一对鍑耳制成方形,便于提起的时候持平。鍑的边缘要厚实,如此才能经久耐用。鍑腹要深,尽量使茶水在鍑的中部沸腾,如此,所瀹之茗味道浓香醇厚。虽说银、瓷、石制的鍑雅致洁净,但都不及铁制的经久耐用。

陆羽格外讲求瀹茗所用的水源,每次必用佳泉。他对各种水质加以评鉴,认为煎茶之水“用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至于现代人日常所饮用的自来水,对陆羽来讲,也许只配冲洗茅房。


山泉水中,钟乳石下滴淌的山水以及岩隙石缝中渗出的泉水最是绝妙。山谷中的急流激湍切莫取用,易使人罹患疫病。泉水流经山洼谷地时停滞不前,遂成一汪死水,自旧历六月至九月份的霜降期间,会有蛇、虫等生物在此蓄毒,可先决口疏导,等污水流尽,新泉汇入后再取水。若是江河之水,要到远离人家的河段舀取,井水则要汲取长期有人饮用的活水。

选用优质水源之后,还需用漉水囊加以过滤。生铜既无苔秽,也没腥涩之味,同时较之木、竹更为耐用,因而被民间选为漉水囊的最佳铸造用材。滤水的布袋,精选青竹片卷制而成,再裁剪一块尺寸相宜的丝绢缝合,陆羽指明要选用碧绿色的丝绢。最后依据个人喜好,可用精致的翠色螺钿加以点缀。

陆羽对瀹茗时烧水这一步骤有过系统地阐述,可概括为“三沸烹茶法”,即先将水舀入鍑内煮,“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第一沸时,为使茶水更纯正,可先舀出水面上漂浮着的一层如黑云母般的水膜。然后根据个人口味,从鹾簋、瓶子、陶盒、盐台等器具中取盐适量,调入水中,这就是本篇开头提及的,法门寺会有唐代摩竭纹蕾钮三足架银盐台出土的原因。茶水加盐,是唐人饮茶的普遍之习,加盐可去涩增甜,古人对生活的智慧与用心不得不令人称叹。不过,彼时也有人只钟情于“免盐”的淡茶。

前面都是铺垫,真正到放茶粉是在第二沸,放之前先舀取一瓢水,接着用竹在鍑的中心旋转搅动,从而产生一个高速旋转的漩涡,茶粉随之沉下。到第三沸时,将先前舀出的一瓢水缓缓注入鍑中再煮。

至美的茶水谓之“隽永”。唐代早已产生瓷质或沙石所制的开水瓶——熟盂。将隽永之茶储存在熟盂内,当鍑中的茶水沸腾时,可倒入少许压一压,陆羽称之“育华救沸”。随后盛出的前三碗茶,其品质显然不及隽永。第四、第五碗茶之后,若非口干至极切勿饮用。茶水一旦久置,其中的重浊渣汁会凝结碗底,茶水的“精气神”也会随着袅袅升腾的热气而散发殆尽,所以要趁热饮用。

煮好的茶水为缃色,气味馨香怡神。沫饽都是茶汤中的精粹英华,饽沫如霜者为上,分盛时要均匀地倒入各个茶碗中。

唐代人饮茶大多用茶碗、茶盏,而非茶杯,今天不少南方人也用茶碗。陆羽对茶碗的挑剔近乎吹毛求疵。在他看来,越州所产的茶碗为珍品,其次鼎州与婺州,岳州所出的也属精品,寿州和洪州的相对逊色。越州瓷青翠秀雅、冰洁如玉,用来盛茶,茶水明晃晃、绿莹莹的,让人为之心动。


时人奉为茶碗佳品的邢州瓷器,由于其质感、色泽的欠缺,以及置茶时汤水呈现红色而为陆羽所弃用。此外,“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故而用这些瓷器作茶碗毫无美感。

青色的越州瓷与岳州瓷,将原是缃色的茶水衬托得苍翠欲滴,可谓珠联璧合。

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之句,对越州瓷大加叹赏。也许,南方的碧水青山、葳蕤草木都一一渗入越州瓷中,才造就了它温润的玉肌与青朗的风骨。“青朗”本该作“清朗”,但“清朗”二字不足以描摹其仙姿玉质,故作“青朗”。

1957年,几个调皮的孩子在苏州虎丘嬉戏,为掏鸟蛋,他们争先恐后地登上有着千余年历史的云岩寺塔,竟在该塔第三层的天宫中发现了一批文物,此事当即引起了考古专家的重视,后经查验,其中一件相当工致的传世瓷器是越窑秘色瓷莲花碗,为五代之物。


先前,秘色瓷仅见诸史端,却一直未见实物,而且所记载烧造年代为五代时期。1987年,扶风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了13件越窑青瓷,有《衣物帐》石碑记录为证,这些青瓷确系唐代秘色瓷。

何为秘色?

宋代赵令畤在《侯鲭录》中提及:“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可见,宋人认为秘色瓷为宫廷御用,但也有观点认为,秘色瓷之“秘”与神秘或使用者无关,而是时人对青瓷这种色样的通称,如晋人称青瓷为缥瓷那般。又有日本学者认为,秘色即翡色。秘色瓷“其式似越窑器,而清亮过之”,天下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据说乾隆皇帝曾遍寻天下,为求一件而不得。

从出土的秘色瓷来看,其质地细腻,多呈灰或浅灰色,胎壁较薄,表面光滑,器形规整,施釉均匀。五代早期的秘色瓷釉色以黄色系为主,光洁莹润,呈半透明状,青绿色的比重较晚唐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五代后期以青绿为主,黄色则比较少见。

节选自《另类唐朝——用食物解析历史》


茶,为陆羽一生所痴,他被人们尊为“茶圣”,祀为“茶神”。如今恐怕很少会有人喝茶时如此讲究,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遥想当年,追思旧时,去追寻那一抹唐时的茶香。


基本信息

书名:《另类唐朝——用食物解析历史》

关键词:历史 美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的冲泡与品饮三
著名书法家畅春斋主杨秀和:云南是中国最古老的茶源地之一,虽然此地的制茶技艺并不精进,但并不妨碍当地人民创造的独特茶艺
茶器
中国历代是怎么喝茶的
在一条巷子里,我遇到了平生最不可思议的事。
《茶经》原文,译文 (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