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经称霸中美洲,辉煌灿烂不逊于东方,却被人们低估的伟大帝国

美洲原住民演奏的著名乐曲“最后的莫西干人”,以旧文明落幕的悲凉苍惶把人的思路带回到了美洲的古老土地,在这里也曾有过不比中国古文明绚烂的文明。阿兹特克帝国,则是这些伟大文明中,最为绚丽多彩的一个。

著名的阿兹特克太阳石,记录了阿兹特克的太阳历历法,现藏于墨西哥国家历史博物馆。

阿兹特克帝国由从今日墨西哥北部南迁的墨西加人建立,一度成为控制大半个中美洲的强权帝国,最终在1521年被西班牙征服者科尔特兹毁灭。但与国人一般认知不同的是,它有着大量本民族记载、西班牙手抄本、阿兹特克和西欧学者的详尽描述,其文化和语言也没有消亡,殖民时代阿兹特克文明仍然保留着自己的的文化、历史与习俗,甚至在某些程度上得到了殖民者的尊重,并一路传承至今,是今日墨西哥的重要国家象征。这也就给予了我们回溯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的机会。

阿兹特克帝国的首都铁诺奇蒂特兰,今日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前身,是15世纪之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阿兹特克作为一个早期帝国,并没有建立垂直稳固的统治体系,而是通过铁诺奇蒂特兰-特斯科科-特拉科潘结成的三城同盟臣服周围城邦,迫使其称臣朝贡。殷商的王给周边方国册封为“公”、“伯”等称号,阿兹特克相同的也会封臣服者的领主为特拉托阿尼(tlahtoāni,纳瓦特尔语),三城的君主,尤其是作为实际领袖的铁诺奇蒂特兰的君王则称为大特拉托阿尼(Huetlatoani)。大特拉托阿尼所认同的的是:与其直接控制大量地区,不如册封各邦国、部落的首领们,只要能收到足够维持帝国稳定与首都城邦(三城同盟)的贡赋就足够了。西班牙人对阿兹特克帝国的征服很大程度上是凭借煽动敌对帝国的特拉斯卡拉、森波阿拉等邦国联合起来围攻铁诺奇蒂特兰,从而瓦解帝国,而不是依靠少数西班牙远征者的精锐武器。

阿兹特克是一个发达的农业文明,而且它的社会文化很大一部分不仅保留了下来,还留下来大量详实、准确的记述。帝国的城邦被分为多个“卡尔普尔利”(Calpulli),本义是“长屋”,意译作公社,是平民间的主要政治组织,也是政治上的领土区划。公社把土地合理平分给各个家族的族长,再由族长分配给家族中的平民耕种。而官员、神职则由公社直辖的公田供养,公田则由平民集体耕种。

阿兹特克的农业技术发达不输于古代中国。适应了墨西哥谷地肥沃水土的“奇南帕”(西班牙语:Chinampa;纳瓦特尔语:chināmitl,意为“漂浮花园”)种植法,能够将沼泽地改造为极度肥美耕地;就像今日的许多中国乡村一样,直到今天墨西哥的一些农民仍沿用着他们祖先的耕种方法。这种优越的农业经济和殷商的强大农耕一样,促进商品交换的发展,为帝国带来稳定的根基。值得一提的是,阿兹特克有着类似早期中国的兵农合一,平民与贵族男子都要接受军事训练,在战时参军作战。

服饰色彩鲜艳的阿兹特克武士

虽然在制造业水平上,阿兹特克人仍然比较落后。阿兹特克虽然掌握了失蜡法,也使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器,但他们仍处于青铜时代的早期,甚至还未完全走出铜石并用时代。即使这样,在1521年西班牙人征服帝国首都的战斗中,以黑曜石、木棒、石器武装的帝国武士们还一度凶狠地击溃欧洲人,可惜最终因西班牙人带来的传染病战败。

但从社会形态上来看,阿兹特克与地中海-近东诸文明却有很大差别。阿兹特克帝国的社会结构中,被称为“马塞瓦尔利”(mācēhualli)的平民的劳作是各个市镇的主要收入来源;奴隶则规模较少,其身份也不会被世袭,生活与人身安全受到保护,除了不能担任公职以外与平民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甚至还不用服兵役、纳税。大量材料清晰地证明奴隶制社会这一界定在阿兹特克是不成立的。

保留下来的阿兹特克手抄本,描绘了阿兹特克诸神。

大部分人对阿兹特克的认知,便是血腥的信仰与祭祀。这种早期文明仍然笼罩在神明的光辉之下阿兹特克的活人献祭习俗在世界信仰史上留下了血腥浓重的一笔。

对活人祭祀的偏好,在世界历史上唯有阿兹特克人登峰造极,而且阿兹特克人不仅仅杀人,更是把杀人祭祀变成了一种血腥的宗教信仰与艺术的结合。阿兹特克的神话认为:为了让神灵持续地保佑人类生存,就应该供养这些神灵;而这些神灵依靠人心与鲜血作为贡品来维持生存。在阿兹特克对神祗的祭祀中几乎都要有活人祭祀这一项目。常见的祭祀方式有剖心、烧死后剖心、心脏与献祭儿童一起沉入水中、扮成神灵献祭等等残忍手段。放血和自残也是向神灵表达忠实的主要方法。阿兹特克的活人祭祀,不仅在手段上比殷商王朝更加花样翻新,而且还有着大得多的规模:根据抄本记载,1487年大神殿重建后的典礼一共用了两万人(也有8万的说法)做祭品。大神庙周边的栅栏上则串着几千个祭品的头颅。

位于今日墨西哥城市中心的阿兹特克大神庙遗址

殷商与阿兹特克高度一致的是,二者的祭品主要来源于战俘,也包含少数自愿献祭者。殷墟发掘的人殉,有四分之三是在最善征战的武丁时期被献祭的。阿兹特克除了常规战争,也有著名的“荣冠战争”,这只是表演性质的战争,唯一目的就是获得战俘用以祭祀。

阿兹特克是极其重视神明的王朝,君王本身就是宗教和祭司的最高领袖,他们用神权政治来统治国家。用鲜活的人命祭祀神明和祖先,一方面是对民族早期不断迁徙的艰辛历史的敬畏,用最好的物品,也就是生命来报答神明佑与赐予。另一方面,能用人命来祭祀,强化的是统治者自身的无上权威与对神权的绝对代言,民众只有信服于神的代言人,才能安居乐业。而且,杀人祭祀,尤其用战俘,更是对周边邦国的震慑与恐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帝国整体的威严与团结在一系列血腥的活人祭祀中得以强化,从而促进了早期强权的发展。殷商之后,总而言之,帝国的神权与活人祭祀紧紧联系在帝国的统治稳定与团结之中,是强权的护身符与无形的暴力武器。

当阿兹特克人在特斯科科湖畔看到雄鹰叼着蛇落到仙人掌上,预示着这里是神明许诺给他们的应许之地时;历史的车轮,总是会留下相同的轨迹,留与后人无尽的探奇与思索。尽管帝国已经不复存在,但它留存给世界的惊艳与辉煌,永远地流传了下去。

注:本文中没有刻意解释的外语原词皆属于阿兹特克人母语纳瓦特尔语。

参考书目:

【美】乔治·瓦伦特《阿兹特克文明》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

【美】芭芭拉·萨默维尔《阿兹特克帝国》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发掘阿兹特克帝国:活人祭祀仪式
上古时期的建筑--古代美洲建筑
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
人类牺牲:阿兹特克文化中有多少人被杀?
阿兹特克公主剥皮 揭秘血腥残暴的阿兹特克
人祭:印第安人令人毛骨悚然的野蛮信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