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妈和媳妇都掉河里了,先救哪一个”,不同的答案代表了不同的人生观


管理视角看国学(172)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先生说:“圣人,我是看不到的了,得看到君子就好了。”先生又说:“善人,我是看不到了,得看到有恒的人就好了。没有装作有,空虚装作满足,困约装作安泰,这所以难乎有恒了。”


凡孔子说的这一类的话,如“若圣与仁,则我岂敢”、“我非生而知之者”、“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后世特别是宋儒眼里,多认为是孔子的谦辞:你不就是圣人吗?到孟子时代,对圣人的理解相较于孔子眼里的圣人,似乎已经是降格以求,如孟子认为“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而孟子也被后世许为亚圣。荀子说“王者,尽制者也,圣者,尽伦者也。”所谓尽伦,就是在各个伦条方向上都做到了尽善尽美。比如,我们一般人日常所环绕,需要处理的就是五伦: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君臣,且不说在各个关系上是否能做好,就是各伦之间也经常处于矛盾状态,这就是伦理困境,如“忠孝不能两全”、“妈和媳妇都掉河里了,先救哪个?”这些都是普通人所遭遇的伦理困境。所以即使就是在家庭这样一个小生态里,做到“尽善尽美”就非常难,更不要说进一步“充其极”,在国家、天下、天地这个大生态中做到尽伦、尽善尽美。


我们说孔子的“下学而上达”的从求学到入德成圣的路径就是一圈圈的“文行忠信”的嵌套和循环,螺旋式上升。以“及其至也,察乎天地”的终极成圣目标来看,确实不但孔子不够格,就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也不够格。所以也可以说,成圣者是永远在路上,具体的个人的有限生命里,就更是需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你只要是走在这条路上,就是君子,走到其他的路上了,就不是君子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要说成圣,是否选择这条道路都是一个问题,所以孔子说“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如果说把从“君子”到“圣人”这一条线作为纵向上的高度来看的话,那“善人”这一条线就类似于精度,尽善就是在各个维度上把善发挥到淋漓尽致,把恶淘汰干净,其趋向是“趋于至善”,这方面,孔子自己的修养方法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随时随地的去完善修正自己。我们前面说,这首先需要自己有辨别善于不善的基本立场,同时也需要有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而“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的心态,大概而言就是“差不多”的思想,“我已经做得够好的了”、“别人还不如我呢”,一有了这种思想,进一步完善的动力就会减弱,自然也就不可能“自强不息”的“恒”下去。


所以我概括这一章,其实孔子强调的就是在高度、精度两个方向上能一直保持进取心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则趋向于最高境界的弘毅之心就不会懈怠,所以儒家提出了圣人这样一种人生境界,很多人都想有什么捷径能够直接达到,而按孔子的修炼路径,一般人能保持自强不息的进取之心,坚持在这条道路上不停歇,就已经相当难能可贵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论语.述而》时代的悲哀
践迹与践形_严思
如何成为领先的少数人?孔子说了这6个字
论语: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7-26)
【辉光日新1452】(圣人吾不得)有恒,一切皆有可能!
#每日学论语#7.25【2016-12-2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