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孝道(43)-守丧之孝

古代国君丧父后依照礼制守丧,三年不闻政事。物换星移,时至今日,即使想守丧三年环境也不允许,那么孝子应该如何表达追念的孝心呢?其中的精神与价值再现代如何延续,也是值得探讨的议题。今晚欢迎一起来时哉时哉网络教育学院收看唐瑜凌老师精彩的讲解。


宪问篇第十四‧第四十章

经文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论语讲要

子张引尚书所说:「高宗谅阴,三年不言」,问孔子,何谓也。

 

据皇侃疏,高宗是殷朝中兴之帝,名武丁,德高而可崇,故称高宗。

 

谅阴,诸注采郑康成说,指天子居丧所住的凶庐,本字是梁庵,其作谅阴,或作亮阴等,都是假借字,谅阴即读梁庵音。

 

殷高宗武丁,他的父王小乙死,他依古礼守三年丧,书经记载他住在凶庐里,三年不与外人交谈。子张问孔子,何谓也,意思是说,三年不言,政治怎么办。

 

孔子答复,何止高宗,古时人君都是如此。君薨,就是人君去世,虽由太子继位,但太子必须守丧三年,丧期未满,不能听政,由冢宰代理政事。百官总己,各尽自己的职事,听命于冢宰。冢宰又称太宰,即是后世所称的宰相。

 

古注,在孔子时,人君已不行三年丧之礼,子张因此发问,以起孔子之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在守丧时写的,要想读懂孔子还得从六经入手
论语·宪问14-40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殷高宗守丧,三年不讲话 (14—41,讲于2022年9月23日)
学会闭嘴,有时比开口更重要。
为什么“仁”是《论语》的核心,仁的两个重要价值是什么?
“期可已矣”——《论语》乱谈之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