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张图看懂我国聚乙烯、聚丙烯市场状况
导 语

受政策导向及日用品等需求的提升,近年国内聚烯烃产能快速增长,特别是聚丙烯增长更为迅猛!至2014年,聚丙烯产能已经超越聚乙烯,而且未来仍维持高速增长态势,以下分别列出了PP与PE的产能、产量、自给率、价格对比,希望能帮助您更直观地了解未来几年PP与PE的大致市场情况:


一、聚乙烯VS聚丙烯产能变化


数据来源:金联创

2010年以来,国内聚乙烯年产能持续增长,其平均增速8.2%,产能新增多集中在西北地区,截止201611月,国内聚乙烯产能1617万吨/年,其中西北聚乙烯产能占总产能的29%,居于国内产能区域分布首位。

聚丙烯产能同样以较高速度扩充,平均增速14.11%2014年国内聚丙烯产能已经超过聚乙烯,截止201611月,国内聚乙烯产能1911万吨/年,其中西北聚丙烯产能占总产能的34%,居于国内产能区域分布首位。

聚丙烯产能增长较聚乙烯更为迅猛,2015年后,市场供需矛盾紧张。


二、聚乙烯VS聚丙烯产量变化


数据来源:金联创

与产能增长走势一致,2010年以来,国内聚烯烃产量亦处于持续增长中,尽管从产能来看,国内聚丙烯产能在2014年超越聚乙烯产能,不过从产量来看,在2012年聚丙烯产量就超越了聚乙烯,且近年聚丙烯产量增长较聚乙烯更为明显。据金联创预估数据显示,2010 年以来,国内聚乙烯产量平均增速7.8%,聚丙烯产能平均增速15.3%

相比来看,聚丙烯国产量较大,产品同质化竞争更为明显。


三、聚乙烯VS聚丙烯自给率变化


数据来源:金联创

国内聚乙烯产量持续增长,2016PE各品种自给率同比2015年均处于增长态势,其中LLDPE自给率最高,截止9月份,LLDPE自给率71.79%,同比增长2.57%HDPE自给率51.98%,同比增长0.28%LDPE自给率50.98%,同比增长4.89%


数据来源:金联创

国内聚丙烯产量较聚乙烯增长更为明显,聚丙烯整体自给率亦更高,目前国内聚丙烯各品种自给率达74%-86%,截止9月份,均聚自给率80.34%,同比增长4.61%;嵌段共聚自给率74.09%,同比增长4.70%;其他共聚自给率85.46%,同比略降0.13%

随着聚丙烯产能、产量均超越聚乙烯,国内聚丙烯自给率亦更高,从一定程度上看,聚丙烯国内基本面因素变化对行情影响更大


四、聚乙烯VS聚丙烯价格变化


数据来源:金联创

整体来看,在国产聚丙烯产能、产量、自给率均超越聚乙烯时,聚丙烯的同质化竞争更为明显,其价格与PE价差逐渐扩大,2013-2014年,PE-PP主流价差在0-400/吨,而 2015年以来,PE-PP主流价差扩大至700-2000/吨。考虑到未来聚丙烯产能仍维持较快增长,预计未来PE-PP价差仍将继续扩大。

-文章来源于金联创(原金银岛资讯),有改动


科普:聚丙烯的典型应用

聚丙烯(PP)树脂是由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非极性的结晶类塑料。PP具有价格低廉、密度较小、容易加工和重复利用等优点;但PP具有成型收缩率大、低温脆性大、易老化等缺点。所以,通常采用物理或化学改性技术,添加滑石粉填充物、玻纤等增强材料、抗光/热氧老化剂等助剂,提高聚丙烯材料的综合性能,以满足汽车部件性能要求。

汽车用聚丙烯材料种类、特点及典型部件

汽车上除少量部件采用纯PP树脂加工外,大部分部件皆采用改性PP材料进行加工。

传统改性聚丙烯主要用于汽车大部件有保险杠、仪表板护板、门板、立柱等部件,长玻纤聚丙烯主要用在大部件汽车前端模块、仪表板骨架。这几个大部件PP用量,约占全车PP用量的一半,因此材料性能要求具有代表性。下面,仅结合乘用车几个代表大型部件,从改性聚丙烯材料在相关部件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1PP EPDM-TD类材料在保险杠外饰件的应用

针对前后保险杠本体的改性聚丙烯材料,行业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改性PP保险杠具有成本低、质量轻、易涂装、可循环使用等优点。目前,北汽福田乘用车保险杠本体选材,主要采用PPEPDM-TD10或PPEPDM-TD20两种改性聚丙烯材料。通过添加10-20份的滑石粉,即可保证材料收缩率和部件尺寸稳定;通过EPDM或POE弹性体增韧,又可保证部件有良好的低温冲击性。

随着汽车轻量化的关注度日益提升,轻量化设计对塑料材料应用提出了大量的新要求。保险杠可通过设计壁厚减薄而降重,这样对熔融指数要求越来越高、对材料强度要求也提高;随着降低成本压力、环保要求日益严峻,免喷涂保险杠应运而生,这对改性聚丙烯材料表面质量,如耐划伤性,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2)改性PP在内饰件上的应用分析

汽车内饰件采用改性PP材料制作的大部件有仪表板、门板、立柱饰板等部件,见图5到图7。针对仪表板本体及下护板、门板本体、立柱饰板等部件用改性聚丙烯材料,行业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司新车型开发中,部件选材更多地结合车型定位、成本、法规、性能等综合因素而定。比如,A级车(入门级乘用车)、B级车(中级乘用车),由于目标客户及整车成本压力、轻量化要求等,对零部件用材选材存在一定的差异。


A级乘用类车型注重内饰件的经济性,比如:一般多采用硬质仪表板、硬质门板、硬质立柱,其表面一般没有或有很少采用面料或皮革进行装饰。因此,塑料件的耐热氧老化、耐光老化、耐刮擦性、抗白痕性、抗发粘性等性能,基本由改性PP塑料粒子相关性能决定。以硬质仪表板选材为例,材料以PPEPDM-TD20为主;力学性能方面,关注高模量高刚性高抗冲性;关键力学指标:拉伸强度20MPa,模量1800MPa,缺口冲击20kJ/m2。以门板本体和立柱饰板选材为例,材料一般为PPEPDM-TD20;高刚性中等模量中等冲击性能,关键力学指标:拉伸强度20MPa,模量1400MPa,缺口冲击10kJ/m2


B级乘用类车型注重内饰件的装饰性,因此在仪表板骨架、门板、立柱饰板表面多加上面料或皮革装饰件。同时,总成性能的提升,需要(力学等)性能更加优越的材料;随着轻量化要求,部件轻量化设计需要更加轻质的材料。比如:软质仪表板骨架选材,材料则以PP-LGF20为主;主要力学性能突出高模量高刚性,关键力学指标:拉伸强度40MPa,模量4000MPa,缺口冲击10kJ/m2。以门板本体或立柱饰板选材,主选材料则为PP/PE-TD16,或者PP/PE合金(根据需要可加入5-8份的滑石粉,以调节材料收缩率)。

随着对车内空气质量要求的提高,对车内塑料饰件散发特性也越来越严。内饰件散发特性包括气味性、甲醛含量、冷凝组分、总碳含量。目前,汽车厂对改性粒子管控,主要参照德系VDA标准:比如气味3级,甲醛10g/kg,冷凝组分2mg,总碳含量50μgC/g。在项目中,我们曾遇到改性PP粒子气味检测性合格,但塑料件气味性超标的案例。经过产业链跟踪分析,发现在注塑时,一方面喷了过量的脱模剂引入杂味,另一方面注塑温度过高,导致材料部分分解产生异味;最终出现改性PP粒子气味性合格,但最终塑料件气味不合格的情况。

因此,要彻底解决塑料件的气味性,往往需要汽车厂、零部件企业、原材料商三方共同努力。除散发特性之外,塑料件的耐热氧老化、耐光氧老化、耐刮擦性、抗白痕性、抗发粘性等都属于材料认可时重点关注项目。比如,在汽车厂材料实验,针对PP进行的150℃耐热氧老化测试,更多地是评价材料本身在长期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这需要在改性聚丙烯材料配方设计和加工过程前,充分考虑最终制品性能要求

3PP-LGF在前端模块上等部件的应用分析

对PP-LGF(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是近年来的热点之一。PP-LGF材料中,玻璃纤维长度一般可达15mm到30 mm,形成三维交叉结构。结构决定性能,因此PP-LGF相比普通4-7mm短玻纤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刚性、韧性等优势。

对于汽车前端模块,采用PP-LGF30材料,可将散热器、喇叭、冷凝器、托架等前端部件组合成一个整体;相比金属件耐腐蚀、密度小、重量轻,减重约30%;相比玻纤尼龙,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随着汽车轻量化的研究与应用,“以塑代钢”、“以轻代重”都给PP-LGF材料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李菁华等人研究了PP-LGF取代金属制造脚踏板的可行性;杨宇威研究了PP-LGF取代PA66-GF30制造车门拉手底座的可行性,以及取代PBT-GF30制造雾灯壳体的可行性;李志虎等人研究了PP-LGF取代PA-GF在换挡机构的应用研究。其它汽车部件,比如车门板集成模块、车顶窗框架/压条、保险杠、汽车行李架、汽车蓄电池外壳/托架、轿车座椅骨架、齿轮箱外壳、汽车外饰镜框架、汽车雨刷器支架等,都可选用PP-LGF材料代替金属和尼龙材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技术帖】车用聚丙烯(PP)材料性能分析与典型应用
普利特:未来汽车改性塑料行业龙头
地板采暖可以使用的几种管材
现代化学新进展
做家电塑料必知的六大改性新趋势!
快速读懂口罩产业链 本文首发在3月7日个人公号【复利无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