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青岁月(1):林海雪原造纸的故事

评为了生产建设兵团“五好战士”

朋友,你了解“知识青年”(知青)的在广阔天地里把学到的有限知识用于生产实践的故事吗?你了解为什么至今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地的老乡们为什么还深情怀念那些从大城市来的年轻学子吗?你看一下这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就会有所了解了——

1968年9月10日,我从哈尔滨第一中学报名下乡到了黑龙江的北安地区,序列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七团(现在的赵光农场)。

很快就到了冬季,但见雪原莽莽,林海苍苍。收工回来,躺在暖烘烘的火炕上面,唯一的乐趣便是读书。那个时候,大家读得最多的书是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

对于我来说,最为难忘的是我用高中化学课本的知识,造出了林海雪原中的第一张纸。

每年连队纸的消耗量相当大,冬天要用纸糊窗户.秋天要用纸包蚕种。由于纸的缺少,甚至影响了战备和生产。有一次在休息时,天上飘着雪花,我们燃起了篝火。大家围着篝火取暖,说设笑笑,又扯到了纸。

我们连离最近的团部小卖店也有120多里地,来回一次很不容易。大雪下了10多天,连手纸也快用光了。不知是谁说了—句:我们会造纸就好了!

我那时是青年排排长,大家就对我说:排长,你是上过高中的.高中里有没有造纸课?我想了想说:造纸课自然没有,但是大概的化学原理肯定是讲过的。

于是我找出了久违的高中化学书,在暖暖的火炕上和战友们认认真真地讨论起化学方程式来,尽管大多数人连化学符号都没见过。我们经过整整一夜的讨论,根据氢氧化钠水解纤维可以形成纸浆的原理,认真确定了造纸的方案。

第二天一上工,我就分配了任务,让大家分头去找麻绳头、碎布片、旧报纸等废物料,—点一点剪碎,洗净后,放在大洗衣盆中,再放入火碱,加上新打上来的井水,立刻洗衣盆里白烟袅袅,热气腾腾。

当时根本没有温度计,我们就轮番用手指放入正在起化学反应的水中去了解反应温度,结果手都烫起了泡。大家用木棒不断地搅拌,太稠了就加些水,太稀了就加些碎纸片。

最后,我们用一台油印机上的旧纱网,轻轻地放入盆中,再轻轻地捞起,放在火炕上烘干,又轻轻地从纱网上揭起。嘿!一张纸诞生了。

尽管这张纸很不好看,质地粗糙,不知为什么还泛着绿光,也不太结实。但这毕竟是一张纸!那一天,我们整整造了100张这样的纸。

大家高兴得不得了。在其中一张最好的纸上,用钢笔端端正正地写下了11个大字:“毛主席万岁!知识就是力量!”

当天晚上,小屋里挤满了人,大家用60度的白酒二锅头干杯来庆祝胜利。

我们又翻开了那本化学书,进一步明白了要使纸白还得使用漂白剂,要使纸有韧性还得加入其他的化学物质。别看屋子小,人却来自五湖四,上海的战友,北京的伙伴,哈尔滨的老乡纷纷给家里写信。

不多久我们就收到了我们需要的化学材料。又经过多次实验,像模像样的白纸——尽管花斑不少,仍很粗糙——一张接一张地问世了。

再后来,我们又乘胜前进,又先后造出了肥皂和红砖头。由此,我们受到了团党委的表彰,团政委说:“什么叫知青?他们吧学堂里的知识用到了三大革命的实践,这就是我们的知识青年!”

我们造纸的事迹,还上了当时很有影响的《兵团战士报》。不久,我还被评为了“五好战士”。这段经历,永远难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林海雪原[35P]
【书法家的故事】宣纸的发明的故事
宣纸的发明的故事
1970年,奋斗在林海雪原的女知青,毛主席的好战士
北宋时的《九阴真经》是如何保存下来的?
知青岁月 (76) 下乡农场的雨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