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青岁月(39):我们造出的第一块“手工皂”

当年在北大荒和老乡们一起滚打摸爬、同吃同住战天斗地的同时,我们也尽可能地用学到的点滴文化知识改变着连队的面貌。我们自己成功地造过纸(见《知青岁月之一:林海雪原造纸的故事》,还造出过肥皂,而且是真正的“手工皂”。

我大概是唯一把一些化学、物理和英语课本带到连队的知青,我们先是用化学课本提到的造纸原理,摸索的造出了粗燥的纸张,接着又按着油脂碱化后可以形成脂肪酸钠(皂化)原理,开始造起了肥皂。

之所以造肥皂,是因为当时卫生条件极差,知青们洗洗涮涮,从家里带来的肥皂、香皂很快用光,到营部代销点去买,要翻山越岭几十里,颇为不易。加之肥皂要凭票供应,很是紧张。当地老乡们甚至很少用肥皂,更不用提香皂了。

明白了皂化的原理,我们就按图索骥,开始搜集原料。油脂不缺,但是食堂的师傅的老邵(邵泽仁)坚决反对我们用食堂的大油(猪油)和豆油,说我们是“瞎胡闹”。

我再三向他解释,并且说:造出的肥皂,如果成功,让你先用。他听后高兴起来,笑出了一脸褶子。虽然如此,他还是没给我们豆油,但是他倒是给我们出了个主意,让我们用“豆油底子”。

所谓的“豆油底子”,也叫“油角”,就是在油在铁桶或其它容器里出现的沉淀物,由于油渣滓都沉降在油的底层,所以叫“油底子”。连队的畜牧排经常把这种“底子”捞出来,作为饲料的添加剂,掺在饲料里,喂给牲口,特别是羊,很喜欢吃这种草料。

想想,老邵这个主意也不错,反正有油脂就行。于是,我带领上海知青华继荫等几个人,就在食堂厨房的三个旧油桶里,用铲子刮取了整整一盆“豆油底子”。然后用大手帕包裹一块油底子,用力而小心翼翼地把其中的油挤压出来,虽然有股“哈喇”的气味,但比较澄清,可以使用。

至于碱的原料,连队也可以搞到,就是用库房里的“火碱”,当时我们连队有专业养蚕的班组,“火碱”常用来保持养蚕过程中的环境干燥和水质处理。“火碱”就是氢氧化钠,正是“皂化”反应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而我们得来全不费功夫。

原料有了,我们就用铝饭盒配套的平时盛菜用的小长方形的菜盒当模子,开始造肥皂了。

由于化学课本上只有化学反应式,没有量的说明,所以在大家众目睽睽之下,我们几乎完全失败了——造出来的肥皂是浆糊状的,定不了型。看着我们眼前的化学反应出现的浆糊一样的东西,引得很多人发出了嘲笑声。我也是满脸发烧,不知如何是好。

但是这个流质状的黏糊糊的“淡黄色的浆糊”,而且气味不正,有点难闻。

但着浆糊的确还有肥皂的特性,在手心上抹上一些,感到非常滑润,用水搓搓,立刻可以搓洗出白色的泡沫,手上的泥污很快洗得一干二净。

由此,我们看到了希望。晚上,大家围坐在连部办公室里,总结了这次制造肥皂未能成型的原因,经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一致认为事配料的油脂和火碱的比例有问题,是油脂量太多了,火碱放少了的缘故。

于是我们决定再度进行试验,第二天利用中午休息时间,重新开始了造肥皂的实验。这次我们加大了火碱的用量,而且在铝盒中滴了几滴香油,目的是增加好闻的香气。

经过难熬的等待,铝菜盒中的物料先是慢慢地发泡散开,然后开始沿着铝盒周边凝固起来,最终完全凝结固定了,而且气味在正常的肥皂气味之外,还散发出一点点香油的气味。

就这样,一块像模像样的肥皂在我们八连诞生了——那天正好是1971年8月20日。这是我们制造的头一块肥皂,黄褐色,洗起来肥皂泡特多,缺点还是有些发软,还不够硬实。

不管怎么样,这是一块“真正”的手工皂,是我们这些知青为改善生活,用不太多的书本知识进行实践的成果。我在这块肥皂上面用小刀刻出了“五·七”两个字,表示我们知青按着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努力学工、学农的“实践出真知”的努力过程。

毛主席的的“五·七”指示,本来是批示给当时国防部长林彪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军队建设问题,但是中间有一段特意讲到我们这些正青春年少的学生们,他在这个批示中这样写道: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我们觉得造肥皂也是“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的结果,所以把“五·七”指示刻在了这块肥皂上面。

正在我们那些天连续不断搞科学实验时,团部的讲师团来到连队,讲师团团长就是七团团部通讯股股长董延胡。

他1950年便参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在重庆军政通讯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吉林海龙3322部队任职,是通讯大站(敦化)的站长,1970年转业来到兵团。我中学红后代战友王忠厚、曹新京后来参军也是在这个部队。

董股长是近视,戴着眼镜,总是笑眯眯的。他拿着我们造出的肥皂,对着阳光左看右看,又在腮帮子上抹了抹,高兴地说:“你们真了不起,我很佩服你们这些知青,你们按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大斗争中做出了表率。这就是知识的力量,也是知青的力量。我一定向上级领导汇报,要把你们的事迹宣传出去!”

我们在一无经验,二无技术的情况下,能够把书本知识变为改善生活的具体实践,不但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也是对北大荒的一种贡献。

造肥皂,尽管微不足道,但是“事非经过不怕难”,北大荒的“造肥皂”对我个人后来在医学科研领域里的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有着直接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北大荒也没有忘记我们,在百万知青参加黑龙江垦区开发建设40周年之际,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给我们知青发了一封感人肺腑的“慰问信”,信中写道:

在北大荒这座大熔炉中,你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经受考验,陶冶情操,历炼筋骨,积淀了成长道路上最为宝贵的人生财富;

在北大荒这所大学校里,你们在广阔的天地间经风雨、见世面,认识社会,磨砺意志,学习实践,增长才干,成为北大荒开发建设队伍中数量最多、文化层次最高、最富朝气的一支生力军;

在北大荒这个大舞台上,你们献青春、洒汗水、付艰辛,用智慧和生命,谱写了无怨无悔的青春之歌,留下了奋斗求索的闪光足迹,建立了永载史册的光辉业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永远的北大荒”系列之—知识青年在北大荒(下)
肥皂的制作
自製手工肥皂粉
北大荒的“戍边”知青们
北大荒知青
请读《留守在北大荒的知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