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劲松挺秀入云端——瞻仰宋庆龄北京故居

雕塑家王维力先生的杰作(作者 摄)

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末代皇弟爱新觉罗·溥杰先生有过一段交往,在北京他家作客时,他不止一次地提到他父亲醇亲王居住的地方——座落在后海北岸的摄政王王府花园。

直到1999年到北京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参加为期3个月的民主党派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才有了机会,在双休日坐上标有“北京胡同游”的三轮自行车,给我拉到这个王府花园。

来到红墙门外,方知这里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便辟为了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工作和居住的地方了,现在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和青少年教育基地。


退休以后,我和夫人来到北京长住,又有机会游览了宋庆龄故居。故地重游,后海还是那么幽静,红墙还是那么庄穆。

站在门前,抬头仰望,高大的门楣上悬挂着书法家舒同用繁体字题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的黑底金字大匾,十分庄重醒目。

门匾是舒同用繁体字题写(作者 摄)


走入院内,穿过葡萄架,但见秀竹淡雅,花木荟萃、古树浓荫、山石叠嶂、碧水回环、楼堂亭榭错落其间,充满诗情画意。园内湖水环绕,格外清雅别致。


西厢门前有两株秀丽的海棠树,为原醇王府旧物。每年秋天果实累累,招人喜爱。宋庆龄特别喜欢,亲自采下果实,做成可以久贮不坏的海棠酱来馈赠友人。

在一处榭亭前,高耸着一块剑状的火焰石,色紫红而通体斑斓,据说也是当年醇王府的遗物。

在庭院里还有当年纳兰性德(清代著名词作家,曾经担任过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亲手种植的合欢树。纳兰性德在他逝世前七天,还与朋友一起咏颂它:“阶前双夜合,枝叶敷华容……”,足见对它钟爱的程度。

院内庭院和主要陈设保持着宋庆龄生前的原状、还有“宋庆龄生平展览”,向人们展示了她一生的光辉业绩。

一尊宋庆龄汉白玉的雕像,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这位伟大女性的坚强性格和对人民的一片慈爱。那是我国著名雕塑家王维力先生的杰作,深受宋庆龄的喜爱。于是王先生便把这件作品赠送给了她,现在成了展厅中的珍品之一。


一楼的展厅中,有文物珍品1万多件。如中山先生1915年写给宋庆龄的条幅:“精诚无间同优乐,笃爱有缘共死生。庆龄贤妻鉴”。真切地反映了他们同生死,共患难的恩爱情怀。


我在社院学习那次的参观,正好来自台北的“中国孔孟学会”(其首任会长是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一行十多人也在这里瞻仰,他们恭恭敬敬地向孙中山和宋庆龄的油画鞠躬以示敬意。

台湾游客向这张油画鞠躬表示敬意

陈列室中有很多和历史有关的文物和纪念品:中山先生赠送给宋庆龄的制造十分精巧的小手枪,显示出当年艰苦卓绝的恶劣环境;宋庆龄为抗日军队募捐用的金戒指印章,依然熠熠生辉;她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通过美军飞机运往延安的医疗设备,在展厅中也格外引人瞩目。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宋庆龄十分尊敬和关怀,象周恩来和邓颖超送给她的一个当时稀缺的铜制的“鸡鸣炉”(即酒精炉/Alcohol Cooker),就是知道她每天清晨有喝牛奶的习惯,而从国外特意买回来的。

最使我百思不解的是这个“鸡鸣炉”,在我这次重游时发现竟然不见了。我当即询问展馆的工作人员,她们也茫然不知。我感到非常遗憾,希望她们能够向有关部门反映,让这个有重要历史意义和革命友情的酒精炉能够回归原位。

宋庆龄故居住楼

原来陈列室由此可上二楼,二楼为起宋庆龄的起居室、办公室、书房等。整个布局简朴整洁,办公桌上放着书籍、文件、老花镜和钢笔等物件。

室内还陈列着一架黑色“斯特劳斯”牌钢琴,是她弹奏贝多芬乐曲,休息娱乐之处。上个世纪70年代时,宋庆龄经常在二楼小餐厅中招待各国友人。

一幅大照片令人欣喜而又惊讶地看到,在一次招待美国友人格尼奇的家宴上,她高兴地和老朋友马海德医生(原籍黎巴嫩,是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喝“交杯酒”,那高脚杯中荡漾的友谊,使人久久难忘。

宋庆龄和马海德喝交杯酒(作者翻拍)

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她与工作人员合绣的象征吉祥幸福的“安多利恒”花刺绣;两边柜上,一边嵌着孙中山手书“共进大同”墨宝,一边摆着她1927年访苏时与加里宁夫人的合影。

出了主楼,可以看到一个鸽子房。宋庆龄生前喜欢养鸽子,“和平鸽”是她终身的喜爱。生前她常来此喂鸽子,看鸽子空中翱翔,听鸽子咕咕低唱。当年她饲养的鸽子至今仍有十数只怡然自得生活在这里。

绿荫中的鸽子房


宋庆龄,这位原籍文昌(在海南省),生于上海。毕业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的女性,早在1914年就加入了中华革命党,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是孙中山的夫人。她的妹妹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姐姐则嫁给了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长孔祥熙。

年青时代的宋庆龄(作者翻拍自展厅的图片)

左起: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作者翻拍自展厅的图片)

1927年她为了抗议蒋介石的叛变革命的行为,出访苏联。在苏联和欧洲期间,两次被选为反帝国主义同盟大会名誉主席,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要领导人。

尤其值得一提的,她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当天(1927年8月1日)成立的领导机构“革命委员会”的重要成员,起义军利用她当时巨大的影响力和名望促进了起义的成功。

南昌起义的队伍在南下途中遭遇强敌而溃散之后,1927年10月国名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与宋庆龄、陈友仁等在苏联发表宣言, 一致认为中国革命不能中断,成立了一个新的革命领导机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这个组织也就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从这个历史事实来看,无论从思想上,还是组织上来说,宋庆龄都可以说是农工党的奠基者。

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时刻,1949年6月她应毛泽东主席的盛情邀请,在邓颖超同志的陪同下,从上海北上来到北平(北京),出席了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毛主席邀请宋庆龄北上进京的亲笔信

随后,在10月1日她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和毛泽东等开国领袖们共同站立在天安门城楼上,参与并见证了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

新中国成立后,她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地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忘我地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国庆节招待会上(作者翻拍)

1981年的5月宋庆龄一病不起,中共中央在5月15日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了宋庆龄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一致决定接受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在故居陈列馆的说明中还写道:1981年5月16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手持“特急件”来到她的病床前,向他通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她“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的决定。

廖承志来到病榻前

宋庆龄在病榻上听到了这两个极其重要的政治决定后不久,终于在1981年5月29日与世长辞。墙上的挂钟指针永远地停在了20点18分,那是她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刻。

1986年5月在宋庆龄逝世五周年之际,中共中央隆重为她立碑铭文以志纪念。邓小平同志为“宋庆龄同志纪念碑”题写了碑文:“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的战士宋庆龄同志永垂不朽”。

中国科学院院士、农工民主党中央原副主席沈其震先生在闻讯宋庆龄逝世的消息后,这位新四军第一任卫生部部长饱含深情写了《浪淘沙·赞宋庆龄》,其词如弦似缕,壮怀激烈,令人感慨不已:

红透半边天,

并日争妍,

劲松挺秀入云端。

许国以身长画卷,

九十余年。

世界史无前,

匹马当先,

阵头挥洒笔如椽。

大义凛然谁弱质?

天下双肩!

宋庆龄汉白玉塑像(作者 摄)


点 击 旧 文 链 接 

1. 在末代皇弟家作客  2. 曾经是“红色特工”的沈其震



告  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对国母了解有多少?(上海宋庆龄故居的珍贵照片)
上海地方志
走进北京宋庆龄先生故居
【古城名人十二】北京后海一个传奇伟大的女性宋庆龄故居
那片树 那群鸽子
「随笔」走进宋庆龄故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