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箭扣长城”穿越(四)

在卖水的凉棚休整了约十五分钟后,一行三人便继续向前面的“将军守关”、以及传说中最具挑战的“天梯”和“鹰飞倒仰”进发了。
刚出发,迎面便遇上一座上行台阶损毁非常严重的敌楼(“将军守关”东敌楼)。

坍塌严重的”将军守关“东敌楼(东侧)
敌楼东侧台阶已几乎坍塌成碎片,稍有振动便往下掉落。仔细观察后,发现必须由左侧裸露的岩石和边墙小心攀岩而上,下行则会更难些。
登上敌楼,前方就是“将军守关”了。

”将军守关“东侧
“将军守关”建于海拔高度约875米的平坡上,利用地势,如慕田峪长城支城般向北分叉而出(慕田峪支城延伸更长,城墙和城楼更高大和完整),既可迎击北边来犯之敌,又可支持东西两边的敌楼,恰似一镇守边关、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将军。
仰望远方,左上方“鹰飞倒仰”如一只雄鹰展翅飞越险峰,其下方的“小鹰”似乎想努力振翅高飞,越过高山险阻,而右边的”北京结“,则又似一只待飞的雄鹰。
通过“将军守关”及其西侧的敌楼,向西登上峰顶,再向东回望……

”将军守关“西侧
此时“将军守关”已在山脚,其左右敌楼、一撮毛、箭扣,更远的东西油篓、正北楼、甚至牛犄角边,在湛蓝的天空下依然清晰可见。

黑坨山及”九眼楼“
北边黑色的最高峰正是黑坨山,其左侧稍近处绿色山顶上的“九眼楼”隐约可见,左下侧西大墙蜿蜒北去,与“九眼楼”相连。画面右下角即为多数箭扣长城攀登者的出发地西栅子5队。

”鹰飞倒仰“东侧
向西望去,此次挑战的最险峰“鹰飞倒仰”已在眼前。其陡峭的北坡通向“小鹰”,而稍缓些的南坡则通向“佛头”和“天梯”。

鹰飞倒仰,傲视群雄
“鹰飞倒仰”敌楼建于海拔高度约1013米的峰顶,为箭扣长城最高、最险要之处,传说老鹰飞至此也需倒仰方能飞过。其南坡(画面左侧)地势较缓,北坡(画面右侧)则因长城倒塌断层后形成一极其陡峭、近乎垂直的悬崖,是众多户外攀登者喜欢挑战之处,也有在此不慎失足丧生者。
沿“鹰飞倒仰”再向南,便是我们马上要挑战的“天梯”了。

天梯
“天梯”长城建于一通往“佛头”的约70-80度的陡坡之上,两侧均为悬崖峭壁,高约70-80米,最高处海拔约912米;而城墙中段最窄处近乎垂直,宽约60公分,台阶高度40-50公分,宽度约15公分,需四肢并用、小心缓慢攀爬而上。

由”天梯“顶向下俯视
到达“天梯”顶,俯视下方,真正体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因陡峭狭窄处站不稳,无法取景,只能到天梯顶部稍缓处才能俯视下方而拍。)

一览众山小
站在高处举目东望,群山之巅,将军守关、一撮毛、箭扣、小布达拉、正北楼,以及牛犄角边和慕田峪长城由近及远蜿蜒东去。

回首西望,”佛头“峰就在眼前
“佛头”峰,海拔高度约940米,据说由山南的桃峪向此观望,可见一大佛侧卧,佛头即为我们此处所见之峰顶,故此处又有“卧佛岭”之称。
仔细观望“佛头”,发现峰顶右侧有一敌楼很巧妙地依岩而建,欲到达此楼,必须攀登一段10多米高的陡峭台阶(即“小天梯”)。远远望去,见“小天梯”上一橙色小点在向上移动,原来就是适才在卖水处遇见的中年人。只见他身手矫健地向上攀登,不一会就到达峰顶,很快便消失在“佛头”后。

仰视”小天梯“
待我们行至近前,才发现这段近乎垂直的“小天梯”坍塌得非常严重,碎砖不时滑落,很难着力。
由于自“正北楼”出发至此已超过5小时,出汗过多,水分(盐分)补充不够,已出现体力透支、大腿抽筋的现象。在前向上攀爬的同事爬至一半时亦出现腿抽筋,他建议由墙左侧外攀岩而上。

登”小天梯“左侧陡坡后俯视下方
待绕至城墙左侧外,发现斜坡既陡又窄,但有几颗树和裸露的岩石可以着力,于是便小心沿墙左侧外的狭窄陡坡攀岩而上。

俯视”小天梯“
上去后绕至台阶上方,这才发现由上而下的难度会更大。由西向东穿越的驴友们,由城墙右侧(下行)陡坡攀爬而下时,尚可借助树枝和裸露的岩石;若想由坍塌的台阶而下,恐怕得借助绳索了。

绕至“佛头”右侧敌楼边,可见“鹰飞倒仰”南坡城墙,向上通往悬崖峭壁顶端的敌楼,恰似侏罗纪时代巨大恐龙的脊梁铠甲,一直延伸至龙头。

”鹰飞倒仰“南坡
欲到达“鹰飞倒仰”,还需通过其左下方的一座敌楼。
由“佛头”出发,通过那座敌楼,十分钟后终于到达此行最高峰“鹰飞倒仰”。

”鹰飞倒仰“敌楼东侧,敌楼坍塌破损严重

在”鹰飞倒仰“眺望东方......
站在“鹰飞倒仰”向东望去,长城如白色丝带,自“佛头”而下,经天梯、将军守关、箭扣、小布达拉,绵延至“正北楼”。

”鹰飞倒仰“西侧峰顶
穿过敌楼向西,发现前方已似无路。

”鹰飞倒仰“西侧峰顶
行至近前,才发现脚下方还有一小段斜坡,斜坡尽头有几株树丛档在前方。
方才跟在同事后,听见下方远处有人一直在高声喊叫:“别再朝前走了!是绝壁!赶快绕行!”。原来先行的同事,见小树便以为前方还有路,正打算继续向前探路呢。若不是底下有人见到并高声提醒,还真不知会发生什么事呢。

”小鹰“和”北京结“
站在悬崖边向下向北望去,过倒仰着的“小鹰”城墙不远的山顶,北京结清晰可见,由其向北便是西大墙,再延伸至九眼楼;向西则通往响水湖和黄花城长城;向南再折向东,便经我们一路过来的鹰飞倒仰、箭扣、正北楼,延伸至牛犄角边和慕田峪长城。
因为此处已是绝壁,无法直接下行,只能绕行断崖左侧山坡而下。

”鹰飞倒仰“南侧峰顶
绕至墙外,这才发现刚才所站之处果然是近乎垂直的悬崖边缘。
即使绕山坡而下,这段山坡的坡度也非常大,而且山路也很窄。骤降急行15分钟后,终于到达刚才朝我们大声喊叫的驴友所站立的敌楼。

”鹰飞倒仰“北坡
在敌楼上仰望“鹰飞倒仰”,整座山峰北侧就像被刀削平了似的垂直而下,“鹰飞倒仰”果然名不虚传,即使雄鹰到此,也只能倒仰着飞过。
只见北坡城墙自画面中央下方被树丛覆盖处,向上延伸至方才我们所站之处,大部分已坍塌很严重,尤其是上方一段至顶峰几乎垂直,无法攀登,只能绕行。
隐约中又见那位身着橙色衣服的中年人和另外2-3位挑战者正在奋力攀登而上,不一会便攀爬至垂直坍塌处,再绕至右侧墙外,消失在树丛中。

”小鹰“和”北京结“
向北望去,“小鹰”城墙就在眼前,过“小鹰”继续向北不远,就是“北京结”了。
此时我们从“正北楼”出发已六个小时,自南吉利出发则已有七个小时,一行三人体力都已消耗很大,而且水也都已喝完。不得已,决定放弃此行计划中的最后一段,就此下山,留待这一点缘分到以后再续。
于是,我们便向周围的驴友打听下山的路。恰好有一位个子不高、身材偏瘦但很精干的中年人,对下山路很熟,告诉我们过“小鹰”后,城墙西侧有一豁口,沿豁口即可下山。他还热情地告诉我们,等他的朋友们到后,可以带我们下山。
但我们不想给他添太多麻烦,而且已知道了下山路,谢过中年人后,便先行下山。
离开敌楼下行不远,便见一条很窄的小路顺着岩石右拐。见小路右拐后即似断坡,我们三人便继续向前,绕向南边并由一斜坡脚踩枯叶而下。不料下坡不久便发现是一条死路,再继续向下几米就是悬崖。当下立即奋力爬回到坡上、并决定返回原处再找路。
这么一折腾,不仅浪费了20分钟,而且最重要的是刚恢复不多的体力又消耗了不少,腿也再次抽起筋来。
坚持着回到老路,经过刚才放弃的小路时,同事又仔细向下探视了一下,发现居然正是通向“小鹰”之路!因为其右拐后沿岩石骤降,刚才便没有发现。
惊喜之余,我们便沿此路下山向“小鹰”而行。
这一段路虽短,但对我而言却是最艰难的一段,因身体严重脱水,加之腿抽筋,不得不走走停停。好在有同事陪同,指路的中年人又热心地送我们一瓶水,真如“雪中送炭”。
到达豁口后稍事休息;在下山途中,又休息几次,慢慢腿不抽筋了,体力也得到了恢复。约一小时后,和一位同事终于下山到达西栅子5队停车场。
不久,另一位同事和指路的中年人一行也回到山下,中年人一行又热心地驱车送我们到出发时停车的南吉利附近。
再次谢过热心的中年人一行,三人步行约1公里,便回到了南吉利停车处。此时已是下午5:30多了,距离自南吉利出发开始登山,恰好过了十个小时。

正北楼
离开前再次眺望雄踞南麓山巅的“正北楼”,回味这次充满着挑战的穿越,内心不仅油然而生对长城的敬畏、以及对古人的智慧和胆略的敬佩。
四、结语
虽然迄今已去过长城的不同关隘,居庸关、慕田峪、八达岭古长城、八达岭水关长城、云蒙山古长城等各具特色,在不同的季节去攀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而“箭扣长城”的险峻之美则更令我难以忘怀。
回顾此次穿越“箭扣长城”,由东向西、自“正北楼”至“鹰飞倒仰”,自我感觉有几处有些难度,攀登者需加小心:(1)过“南二楼”后由单边墙下到谷底的一段狭窄悬崖;(2)过“西油篓”后,下行至“箭扣”东端敌楼间的一段近乎垂直的峭壁和坍塌台阶;(3)通往“佛头”的一段坍塌严重的垂直城墙“小天梯”。其余如“三十八蹬”、“天梯”等攀爬时则多加小心即可。而“鹰飞倒仰”北坡则因顶端是绝壁,无法下行,必须由南坡绕行而下。
若由西向东穿越同样路段,则感觉以下几处需特别小心:(1)“鹰飞倒仰”北坡自下而上的攀爬;(2)由佛头“小天梯”自上而下的垂直下降;(3)沿“天梯”的下行;(4)“将军守关”东端敌楼的一段较陡的、坍塌严重的下行城墙台阶;(5)“箭扣”东端敌楼至“西油篓”间坍塌台阶的攀登;(6)过“东缩脖楼”后上行至“南二楼”单边墙之间的窄壁。
由此可见,自东向西穿越“箭扣长城”较之由西向东的穿越要稍容易些,而且若是夏季早上开始的穿越,自东向西背朝太阳,感觉也会稍好些。
虽然此次穿越前,参考了不少驴友的微博介绍,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但还是因过于自信而准备不够,特别是备水不足,故而在穿越的后程因缺水而出现体力不支的现象,没能完成最后到“北京结”的攀登。
建议在夏季穿越时,要多带水、特别是盐水,以补充因出汗过多而导致的盐分流失,进而可以避免体力透支和腿抽筋的现象。
最后,由于“箭扣长城”自然毁坏严重,随着来此攀登长城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不断增加,势必人为加速该段长城的毁坏。呼吁在政府进行保护性修复的同时,来此挑战自我的攀登者务必加强对长城和自然的保护意识,不应随地丢弃有机杂物(塑料瓶、罐、袋等)。正如在登山伊始所看见的《山野之约》和以下的温馨提示所言:
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 Take Nothing but
Photographs,
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Leave Nothing
but Footprints,
保持长城古朴的魅力! /Keep the Wall
Wild & Wonderful !
希望下次再来时,还能看见同样古朴的长城、自然的环境,以及更多有自觉保护自然意识的户外登山爱好者们。
(2014年8月1日,北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箭扣长城
北京怀柔:秋末重登箭扣
心之长城 | 箭扣长城徒步
【转载】箭扣长城
我的箭扣之行---长城
箭扣全段长城穿越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