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鉴赏03|这些年,一直被误解的:天涯何处无芳草

天涯何处无芳草,出自苏轼所写的《蝶恋花》一词,现在,人们引用这句子的时候,一般多是两个含义,

1、男女之间没有必要死守一方,爱你或你可以爱的人还有很多。

2、不要过分执着于某事,世界很大,机会还有很多。

而在词释本中,此句子也见有两种解释:

1、是写景,谓春光已睌,芳草长遍天涯。

2、是引用《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的句意。

我认为,以上这些解读,都并非苏轼在词中的本意,如何解读这句子,则必须结合整首词去分析:

花褪残红青杏小。

以花褪残红起笔,为全词定下悲凉的基调。残红褪尽,青杏初生,看似不经意的两个意象,却暗含新旧交替之意。

苏轼写这首词的时间,大约在绍圣元年,同样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当时,宋哲宗恢复新法,重新起用新党,而苏门则被划入旧党,苏轼也被以“讥斥先朝”之名,贬至英州(途中再贬惠州)。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晏殊有“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句,故此句仍为写暮春景物,虽然意象统一,但初读时,觉意境与起句相差甚远,似乎难以承接。

枝上柳绵吹又少

这一句,才似承句,其基调和起句也是一致的。那为什么苏轼要在两句之间加入一句“绿水人家”呢?这句里有一个很关键的意象,就是人家,是谁的人家?作者似乎没有交代,其他词释本也没有解释。

苏轼用笔,向来很善于在闲处发力。有些看似不经意,往往容易被我们在阅读时一带而过的文字,其偏偏带有深意。说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词《水调歌头》,开头是这样写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以上句子中,“归”这个字,归是什么意思?“归”就意味着我本来就是在月亮上来的,我本来就是仙人。大家不妨再以一个仙人的视角,重温一下此调,会有另一番感受的。

扯远了,回归此句子,这里同样有一个容易让我们一带而过的字,就是“又”字。“又”就意味着作者不是第一次看见,“吹又小”则是一个过程,这表明作者并不是一个行人。而这是谁的人家,也似乎呼之欲出了。而再回看上一句,词脉也随之理顺了。

这首词,也正是苏轼写其被贬离家时的感受。

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是上阕结句,必然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诗词中,柳和芳草都是写离别的意象,所以有“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类句子。

而就此句而言,筱静认为是化自李煜的《清平乐》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也只有作此解释,句子才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另一方面,苏轼被泛到惠州时,常唤其妾王朝云弹唱此调。朝云每唱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便会“歌喉将啭,泪满衣襟”,掩抑不能自已。以至朝云病逝后,苏轼“终生不复听此词”。朝云唱此调时所感,也间接引证了这一解读。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换拍两韵,一连用了四个墙字,用作墙内墙外的对比,实际上是回应起句残红新杏的对比。而墙这一意象,因有前面绿水人家的铺垫,来得也不突然。

隔着高墙,在外并不能看见里面的秋千,但作者却知道里面的情景,这是作者怕我们还不明白,这是谁的人家。

墙外的道,就是离家远行的道,墙外的行人,就是被贬离家的苏轼。而墙里的佳人则是虚笔,实际是借此作被贬前后的对比。以过往的欢笑,映衬离家之悲凉。

因为在此时,苏轼除了留王朝云一起远行外,已将其他待妾或赠或卖,连肚里有了孩子的也不例外。所以墙内不会有佳人笑声,笑声只能是旧事回忆。

笑渐不闻声渐悄

上句的补述,借此表达过去快乐的日子如今已渐行渐远。

多情却被无情恼

结句多情与无情的对比,起句落红与新杏的对比、换拍墙内与墙外的对比,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被贬前后的对比。而结句来得稍实,应是作者就对仕途际遇,另有所指。

以上的解读,完全是依个人感觉而为,其中也与各词释本的解读有所不同,仅供参考。大家有什么见解的,也不妨说说……

文字较长,能读到这里不易,万分感激。当然写到这里也是不易,还望大家顺手转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词赏读七 苏东坡1《蝶恋花》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婉约词,其中一句,安慰了无数失恋之人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 诗词赏析
宋词三百首|蝶恋花
苏轼的这首千古名作,很多人只知道一句,却不知全文
一天一首古诗词——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