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论!]——十三天

第三章  唐宋金元文学理论

 

基 本 知 识

41、皎然认为意境是诗歌创作的核心问题,是诗歌的基本审美范畴,是作者和读者的中间环节和媒介。

42、皎然认为,意境的两个要素是诗人内在情思与外界物象。情思是铸成诗境的主导力量。

43、皎然标举的诗歌审美标准是自然。

44、韩愈“文以明道”的观点最早是在《争臣论》中提出的。他所谓“道”是指以孔孟为正统的儒家思想体系。

45、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不平则鸣”说。在《荆潭唱和诗序》中,他又提出“穷苦之言易好”的主张。

46、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是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继承,同时又启发了欧阳修“穷而后工”说的产生。

47、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气盛言宜”的主张。韩愈所谓“气”首先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其次指行文的气势。韩愈的这一理论是对孟子“养气”理论和曹丕“文以气为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48、韩愈既提倡“务去陈言”,又提倡“文从自顺”。

49、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诗歌理论主要见于《与元九书》、《新乐府序》、《读张籍古乐府序》、《寄唐生》等。

50、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51、白居易在《寄唐生》中提出“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主张。

52、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关系问题上,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53、司空图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他的论诗著作主要有:《与李生论诗书》,《与王驾评诗书》,《与极浦书》,《题柳柳州集后序》,《诗赋赞》,《诗品》。

54、司空图曾在王官谷中条山隐居。

55、司空图认为“侬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

56、司空图的诗论特别是《诗品》的主要思想是佛老哲学。

57、司空图认为“味”是诗歌必须具有的特殊属性,并把辨识这种属性提到诗歌创作与评论的首位,其“韵味”说就是在此基础上创立的。

58、司空图认为,要具备诗歌的韵味,就必须在诗歌的形象和意境上做到“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在诗歌意境创造方面,司空图又在《与极浦书》中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要求,这一观点主要是受到戴容州的启发。

59、司空图《诗品》的“品”字,偏于审美品味的意思。

60、司空图《诗品》的美学特征是:借实喻虚,以有形表现无形,以外在景物象征内在精神。

61、《诗品》中的意境和风格体现老庄精神的有冲淡、自然、高古、疏野、超诣、旷达、飘逸等。

62、韵味说的艺术原则有五点:直致所得,思与境偕,万取一收,离形得似,妙造自然。

63、“直致所得”出自《与李生论诗书》,“思与境偕”出自《与王驾评诗书》,“万取一收”出自《诗品·含蓄》,“离形得似”出自《诗品·形容》,“妙造自然”出自《诗品·精神》。

64、司空图的韵味说主要总结了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的创作经验,对严羽的兴趣说,苏轼的传神论,王士祯的神韵说,王国维的境界说,都产生了影响。

65、“言必中当世之过”是苏轼在《凫绎先生诗集叙》提出的观点。

66、“辞达”是首先由孔子提出的,见《论语·卫灵公》。

67、苏轼在《答王庠书》中对孔子的“辞达”说作了调整和发挥。

68、苏轼在《答谢民师推官书》中提出“文理自然”的观点,并把“自然”作为艺术的最高境界。他在《自评文》中又提出“随物赋形”的观点。

69、苏轼在《评韩柳集》评论陶渊明、柳宗元的诗歌风格是“枯淡”,即“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他又在《书黄子思诗集后》中评论韦应物、柳宗元的诗歌“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苏轼在《与二郎侄》中认为所谓平淡即是“绚烂之极”“渐老渐熟”的结果。

70、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中提出“诗画同一律”的观点。

71、苏轼在《书摩诘蓝天烟雨图》中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观点。

72、苏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黄庭坚开创了江西诗派。

73、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认为“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74、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提出“点铁成金”的观点,而“夺胎换骨”说则出自于惠洪的《冷斋夜话》。

75、《后山诗话》的作者是陈师道。

76、吕本中著有《紫微诗话》、《童蒙诗训》、《江西诗社宗派图》等。并提出了“活法”说和“悟入”说。

77、“文道合一”是朱熹对文学本质的基本看法,也是朱熹文学思想的核心。

78、朱熹在文学欣赏方面提出玩味、涵泳说。

79、严羽,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省)人,有诗集《沧浪吟》和诗论专著《沧浪诗话》。

80、《沧浪诗话》在宋代诗话中体系性最强。全书共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后附《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诗辨”是全书的核心。

81、别材别趣说是严羽提出的审美特征论,此说主要是针对宋诗特别是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诗风而言的。

82、严羽认为诗歌欣赏和创作的思维方式就是“妙悟”。而“熟参”则是妙悟的重要条件。

83、严羽把“悟”分为不假悟、透彻之悟、一知半解之悟三类。

84、严羽认为如果能以盛唐诗歌为法,就是有“识”和“入门正”的表现。

85、严羽《诗辨》从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五个方面评价诗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论写作:鉴赏·品评
诗学概念400题(十八)
《二十四诗品》真伪辨析资料
从考据性与逻辑性的角度论《二十四品》的作者并非司空图
文学理论常识十
诗词歌赋赏评概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